龐素蘭 曾翠平
408200重慶市豐都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院內不同環境中空氣消毒質量檢測分析
龐素蘭 曾翠平
408200重慶市豐都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目的:探討院內不同環境中空氣消毒質量情況。方法:對2014年1月-2016年12月醫療機構內的空氣消毒質量進行監測。結果:2014-2016年環境監測樣本數分別為43、45和54,監測合格率分別為55.8%、71.1%和79.6%,檢測樣本數量呈上升趨勢,合格率呈上升趨勢。合格率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Ⅰ類、Ⅱ類、Ⅲ類和Ⅳ類檢測合格率分別為30.0%、69.9%、85.7%和69.7%,合格率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紫外線消毒法和消毒機消毒法的消毒合格率分別為69.8%(60/86)和69.6%(39/5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近年院內不同環境中空氣消毒質量提升明顯,但不同類別間的消毒質量仍存在差異。應加強空氣消毒管理,促進空氣質量提升。
空氣消毒;質量;監測
醫院消毒是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保障工作人員及患者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院內感染已成為較為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因此了解院內不同環境的消毒狀況,對于加強和規范醫療機構的空氣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對各級醫療機構的空氣消毒效果進行質量檢測,現報告如下。
監測對象:對2014年1月-2016年12月醫療機構內的空氣消毒質量進行監測。
方法:依據《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2012)將醫療機構空氣環境分為Ⅰ類、Ⅱ類、Ⅲ類、Ⅳ類環境[1]。監測對象包括普通病房、ICU病房、層流手術室、普通手術室、供應室無菌間、急診和門診等。并對環境進行多次取樣,采樣方法為瓊脂平板檢測法,Ⅰ類環境暴露30 min、Ⅱ類環境暴露15 min、Ⅲ類及Ⅳ類環境暴露5 min后采樣,平板在(36±1)℃恒溫培養48 h后對菌落數進行計算,結果判定標準依據GB15982-1995《醫院消毒衛生標準》,即空氣細菌菌落總數≤4.0 CFU/皿,無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
記錄內容:對環境的類別、采樣地點、采樣方式、消毒方式及檢測項目等進行記錄。
2014-2016年院內不同環境監測結果:2014-2016年合計共采集到142例樣本,2014-2016年環境監測樣本數分別為43、45和54,監測合格率分別為55.8%、71.1%和79.6%,檢測樣本數量呈上升趨勢,合格率呈上升趨勢。合格率兩兩統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不同類別環境空氣消毒質量監測結果:Ⅰ類監測數量10個,合格數量3個;Ⅱ類監測數量93個,合格數量65個;Ⅲ類監測數量21個,合格數量18個;Ⅳ類監測數量18個,合格數量13個;Ⅰ類、Ⅱ類、Ⅲ類和Ⅳ類檢測合格率分別為30.0%、69.9%、85.7%和69.7%,合格率兩兩統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消毒方式比較分析:空氣消毒方法主要為紫外線消毒法和消毒機消毒法。有86個樣本來自于紫外線消毒,有56例樣本來自消毒機消毒,消毒合格率分別為69.8%(60/86)和69.6%(39/56),兩種消毒方法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眾所周知,空氣是微生物傳播的途徑之一。大量臨床研究結果表明,空氣中的致病菌可以增加患者院內感染的可能性[2]。并且有34.1%的常見的致病菌是通過空氣傳播、經過呼吸道感染而致病。目前,院內感染已受到了醫院和社會的普遍關注。而空氣質量是評價醫院消毒情況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加強院內空氣質量的監測具有重要意義[3]。
目前,醫院早已認識到空氣質量的重要性,正日益加強空氣質量的管理,加強醫護人員消毒觀念,及時更新消毒設備,加強空氣質量的監測。并且,有關方面還成立了專門的環境監測小組,加強環境監測。我們對2014年1月-2016年12月醫療機構內的空氣消毒質量進行監測。結果顯示,2014-2016年環境監測樣本數分別為43、45和54,監測合格率分別為55.8%、71.1%和79.6%,檢測樣本數量呈上升趨勢,合格率呈上升趨勢。合格率兩兩統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醫院空氣消毒質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醫護人員能夠重視醫院空氣質量。但是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仍存在設施設備配備不足的現象。Ⅰ類、Ⅱ類、Ⅲ類和Ⅳ類檢測合格率分別為30.0%、69.9%、85.7%和69.7%,合格率兩兩統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對于疾病診斷場所的空氣質量消毒情況未能提高重視,消毒工作還有待完善[4]。紫外線消毒法和消毒機消毒法的消毒合格率分別為69.8%(60/86)和69.6%(39/56),兩種消毒方法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今后醫院管理中,仍需加強醫院的消毒滅菌工作,加強對空氣質量進行監測,定期維護和更新消毒設施設備,提高院內空氣質量。并且環境監測小組應進一步完善自身工作,做到制度化和規范化,安排專人負責管理消毒工作,并納入年度審核指標[5]。
綜上所述,近年院內不同環境中空氣消毒質量提升得較為明顯,但不同類別間的消毒質量仍存在差異,應加強空氣消毒管理,促進空氣質量提升。

表1 2014-2016年院內環境監測結果

表2 不同類別環境空氣消毒質量監測結果
[1]衛生部衛生法制與監督司.消毒技術規范[S].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2.
[2]劉曉燕.醫療機構環境空氣消毒質量監測[J].疾病監測與控制雜志,2015,9(10):727-728.
[3]杜江,劉南,朱兵,等.2004-2014年重慶市部分醫療機構消毒與滅菌質量監測分析[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3):224.
[4]金秀哲,王玉國,丁元正.院內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情況分析[J].疾病監測與控制雜志,2015,9(11):824-825.
[5]張乾宇,金建華,詹斌秉,等.2013年蘇州市姑蘇區小型醫療機構消毒質量監測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4,28(4):87-88.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air disinfection quality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of hospital
Pang Sulan,Zeng Cuiping
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Fengdu County,Chongqing City 40820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ir disinfection quality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of hospital.Methods:We monitored the quality of air disinfection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Results:The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amples from 2014 to 2016 was 43,45 and 54 respectively,and the monitoring rate was 55.8%,71.1%and 79.6%respectively.The number of samples was on the rise,and the qualification rate was on the rise.The qualified rate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the inspection qualification rate ofⅠ class,Ⅱ class,Ⅲ class and Ⅳ class was 30%,69.9%,85.7%and 69.7%respectively,and the qualified rate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The qualified rate of disinfection of ultraviolet disinfection and disinfection by disinfector was 69.8%(60/86)and 69.6%(39/56)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improvement of air disinfection quality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of hospital was obvious.However,there was still difference in disinfection quality between different classes.We should strengthen air disinfection management and promote air quality improvement.
Air disinfection;Quality;Monitor
10.3969/j.issn.1007-614x.2017.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