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云
上海銀行上半年實現非息收入占比40%,顯示出上海銀行收入結構持續優化,在向中間業務轉型的道路上成效顯著
日前,上海銀行發布了上市后的首個半年報,該行在凈利潤、資產質量、資本充足率以及業務結構等方面均有所改善。
報告顯示,2016年上半年該行盈利保持穩定增長。截至2017年6月末,上海銀行(集團口徑,下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7.96億元,同比增長6.57%;資本充足率13.40%,較2016年末提高0.23個百分點。同時,該行資產質量穩定向好,不良貸款率僅為1.16%,與上市同業相比維持在較低水平。
中信建投、平安證券、東吳證券等很多券商給出“買入”評級。中信建投的研報稱:“低不良率使得上海銀行成為穩健經營的典范,低估值高發展使得其增長潛力巨大?!?/p>
中間業務收入占比高達40%
由于利率市場化以及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銀行的傳統息差收入受到嚴重沖擊,為了適應市場的發展,向中間業務轉型成了很多銀行的選擇。
半年報顯示,上海銀行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長51.37%,收入結構持續優化。其中,實現非利息收入61.88億元,同比增長51.37%,占總營收的40%,較去年同期增加17.45個百分點。
40%的非息收入占比,超過招商銀行36%的占比,在上市銀行中較為領先。從數據上看,上海銀行收入結構持續優化,在向中間業務轉型道路上成效顯著。
在上海銀行各項指標持續改善的同時,該行也在積極聚焦零售業務的轉型升級,其在半年報中表示:“以消費金融發展推動零售資產結構調整?!?/p>
記者注意到,隨著放貸政策的收緊以及消費市場的升級,消費信貸將成為未來銀行發力的一個重點。就在此次半年報發布之前,由上海銀行聯合攜程等3家公司,發起的上海尚誠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于8月17日完成工商登記。其中,尚誠消費金融注冊資本為 10 億元,上海銀行持股比例為 38%。
中信建投的分析師還為此評論稱,上海銀行零售轉型重點放在消費信貸上的策略極其到位和精準,因為上海銀行存款占比低,存款受限,以消費貸款作為重心恰到好處。
不良率處于低位
在不良率上升的行業趨勢下,上海銀行的不良率僅有1.16%,連續多年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撥備覆蓋率為259.06%,較2016年年末提高3.56個百分點;90天以上逾期貸款與不良貸款比值從2016年年末的0.88下降為2017年6月末的0.85,維持在歷史低位區間,資產質量壓力平穩趨緩。同時相比其余城商行,關注類貸款占比較低,更加凸顯了上海銀行不錯的資產質量。
中信建投分析師認為不良率水平低的原因有三點:其一,長三角地區信用風險情況總體趨穩:2016年末上海地區銀行業不良余額和不良率較上年末均實現“雙降”。其二,相較規模擴張,更加注重結構優化:堅持穩健為先,信貸結構向更低資本消耗、支持產業轉型升級方向轉變。其三,風險管理力度不斷加大,通過風險預警和主動推出的緊密聯動,對早期信號不符合要求的客戶實施主動退出,有效實現風險關口前移。
在他們看來,下半年隨著金融去杠桿結束后,其對銀行的負面效應消除,而且資產質量改善趨勢仍然確立,業績增長環比可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