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華
秋季天氣干燥,容易損耗人體的津液和肺液,令人口鼻干燥、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等。如若稍不注意,人體就會被秋燥侵襲,傷肺傷陰,引發多種疾病。因此,秋季養生,防燥潤肺是關鍵。
古諺說,藥補不如食補,秋季養生要從調理飲食開始,選擇適宜秋季防燥潤肺的飲食尤為重要。多吃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能防治秋燥傷肺傷津。秋天喝粥,能和胃健脾、養陰清燥,同時還能幫助消化,預防感冒。因此,喝粥是秋季飲食調養的最佳選擇。防燥潤肺粥制作簡單,味道可口,功效頗佳,現介紹幾款滋陰潤肺粥,供大家參考選用。
【百合杏仁赤豆粥】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40克,粳米60克,冰糖20克(可不用)。將百合剝片后洗凈,赤小豆、粳米分別淘洗干凈。鍋內加水,先將杏仁放進鍋中浸泡10分鐘,然后開火加熱,待水沸后撈出備用。另起一鍋水,放進赤小豆和粳米,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再煮20分鐘,放入百合、杏仁,繼續煮約10分鐘后,調入冰糖即可食用。百合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杏仁可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赤小豆有清熱祛濕、健脾止瀉、解毒排膿、利水消腫的作用。
【沙參麥冬扁豆粥】取沙參15克(鮮品40~50克),麥冬12克,白扁豆20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先將沙參、麥冬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煎2次,合并藥液,置于鍋內;再加入洗凈的白扁豆、粳米,慢火煮至米熟后加入冰糖,稍煮幾沸,成為稀薄粥即可。早晚溫熱服食,連用3~5天。沙參有養陰清肺、祛痰止咳的作用;麥冬可滋陰生津,潤肺清心,健脾養胃;白扁豆能健脾化濕,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粳米有益脾胃、除煩渴、滋陰清肺的功效。傷風感冒者不宜服用此粥。
【枇杷雪梨西米粥】 枇杷60克,雪梨80克,枸杞子10克,西米100克(粳米亦可),蜂蜜少許。將枇杷、雪梨去皮、核,切成小丁;枸杞洗凈;西米或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后轉小火,再煮25分鐘,放入枇杷、雪梨丁及枸杞子,煮5分鐘即成,食用時加入少許蜂蜜調味。枇杷有清肺生津、祛痰止咳、和胃降逆的作用;雪梨可潤肺涼心、消痰止嗽、清肺降火;西米有健脾、補肺、化痰的功效。
【荸薺蘿卜大米粥】荸薺100克,白蘿卜150克,大米100克,白砂糖20克(亦可不用)。將荸薺去皮,與白蘿卜分別洗凈,切成小丁;大米淘洗干凈。砂鍋置火上,注入適量清水,下入大米,大火煮沸,再改小火煮20分鐘,放入荸薺、白蘿卜丁,繼續熬煮至爛熟,調入白砂糖即可食用。荸薺有生津潤肺、化痰利腸、涼血化濕的功效。白蘿卜可開胃健脾,清熱利咽,順氣化痰,潤腸通便。
【銀耳甘蔗羅漢果粥】水發銀耳100克,甘蔗汁約60毫升,羅漢果1/4個(掰碎入紗布包),粳米80克。鍋內加水適量,放入銀耳、羅漢果布包、粳米,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30分鐘,倒入甘蔗汁,煮沸后,撈出羅漢果紗布包即可食用。銀耳可滋陰潤肺、益氣生津,是肺臟的滋養藥;甘蔗有清熱生津、養陰潤燥、補肺益胃的功效;羅漢果被人們譽為“神仙果”,有清肺潤腸、潤肺止嗽、生津止渴、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玉竹桔梗貝母粥】 玉竹、桔梗、川貝母、紫菀各9克,粳米100克。先將前4味藥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浸泡25分鐘后,大火煮沸,再改小火煎半小時,濾汁留渣,加水再煎。合并2次藥液,放入粳米,熬成稀粥,溫熱服食。以上4味中藥均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清熱潤肺、消痰止咳的功效,相互配伍功效更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