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如果您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如今咱們身邊跑步健身的人越來越多。街道旁、公園里隨處可見跑者的身影。他們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也因健碩的步伐和驚人的毅力,得到路人的贊許。
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跑步健身或多或少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比如,跑步的時候,踝關節或者膝關節要傳導相當于體重兩倍半的力量,如果這種力量反復折磨關節,可能會造成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還有,跑步方式錯誤可能給心臟帶來額外負擔。運動時由于血液重新分配,有可能導致血液供應發生障礙,引起心肌相對性局部缺血。
事實上,跑步究竟是有益健康還是會損傷身體,歸根結底要看運動方法是否得當,運動強度是否適宜。大家在跑步前應檢查自己身體情況,正確把握運動量,科學跑步,放松身心。下面給大家提供幾點建議:
◎跑步健身效果“三達到”原則
1.跑步健身要達到一定的時間。跑步時間過短難以取得成效。運動時間的下限為20分鐘,上限為1小時。不必一次性完成,一天中累積完成即可。
2.跑步健身要達到合適的強度。運動強度既不能過低也不能過高,以身體能夠承受為宜。特別是對老年人而言,快跑不如慢跑。跑步過程中,可以用“呼吸能交談,心臟跳得歡”這句口訣來檢測自己的運動狀態。如果跑步的同時不僅能正常呼吸,還能與人交談,心臟沒有超負荷的感覺,則較為適宜。
3.跑步健身要達到一定的頻次,保證至少一周3次,還應配合拉伸和放松動作,防止運動損傷。
◎適宜運動量的 “三不”自測法則
1.晨脈不高。運動后第二天早晨,將手搭在脈搏上,看脈象(基礎心率)是否與平日一致,如果過高,則表明前一日的運動過量了。
2.全身不痛。運動后第二天起床,如果身體有輕微的酸脹感是正常的。如果疼痛的感覺比較強烈,則應適當減少運動量。
3.精神不差。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若起床時感覺身體異常疲憊,注意力難以集中,則表明前一天的運動量超過身體負荷,要及時調整。
◎運動后恢復需“三好”
1.要放松好。您可以通過洗熱水澡或按摩運動部位進行放松。
2.要補充好。保證吃與動的平衡,跑步后適當補充碳水化合物。
3.要休息好。跑步后一定要保證睡眠時間,不要熬夜。
◎跑步時應避開的三誤區
誤區1:單次跑步距離越遠越好。事實上,若想提高健身效果,在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減少每次的跑步距離,而相應增加次數。比如,計劃每月跑80公里,可將每次跑8公里,一共跑10次,改為:每次跑5.5公里,跑15次。
誤區2:跑步步幅越大越好。不少人在跑步過程中,喜歡“邁大步”,感覺這樣做運動強度更大,運動效果更好。事實上,步幅過大,會對腳步與膝蓋造成較大的沖擊力。
誤區3:吃飽立刻跑。慢跑應當放在正餐2小時以后進行,跑前1小時可適量補充碳水化合物,如香蕉、全麥面包等。
現代生活節奏快,人們每天面臨的壓力較大,個人生活空間越來越少。跑步是很好的減壓方法。無論是在公園還是健身房,跑步的時間是您摒棄一切雜念,與自己獨處的過程,不需費心費力與其他人周旋,享受當下即可。金秋季節氣溫適宜,雨水不多,身體條件允許的話,您不妨用慢跑趕走壓力,跑出健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