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巍
未來,廣東將以廣州港、深圳港為核心,以珠海港、東莞港等周邊港口為支撐,建設錯位發展、合作共贏的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隨著廣東省政府日前正式印發《廣東省推進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出爐,廣東謀劃世界級港口群的藍圖正徐徐打開。
廣東省政府日前正式印發《廣東省推進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指出,2017—2020年投資約380億元,建設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深圳港鹽田港區東作業區集裝箱碼頭工程等港口碼頭項目21個,加快區域港口功能優化提升,以廣州港、深圳港為核心加快港口整合,促進全省港口協同發展,形成分工合理的港口發展格局,構建對接港澳、聯通西江、服務泛珠的世界級港口群,到2020年廣東港口貨運吞吐能力達2 0億噸,集裝箱年通過能力達6500萬標箱,鞏固全國領先地位,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家門戶。
世界一流的海運能力
廣東作為我國對外貿易大省和海運大省,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全國的29.4%,擁有五個億噸大港,尤其是珠江口灣區,集結了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東莞等眾多大型和中小港口,年貨物吞吐量超過10億噸;連同香港在內,珠江口灣區的集裝箱吞吐量超過7000萬標準箱,是全球港口最密集、航運最繁忙的區域。
根據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數據顯示,2016年廣東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7.99億噸,居全國第二,集裝箱吞吐量完成5728.03萬TEU,居全國第一。珠三角九市港口群完成集裝箱吞吐量5492萬TEU。深圳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398萬TEU,穩居全球第三,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44億噸,居全國第五,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886萬TEU,居全球第七。粵東、粵西港口群以大宗散貨、臨港產業為主,貨物吞吐量約占全省6%和14%,發展潛力巨大。廣東沿海港口開通國際集裝班輪航線291條,通達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
“廣東省東臨太平洋,西連印度洋,位處日韓—東南亞—大洋洲這一亞太經濟走廊的中心位置,全省大陸海岸線總長4114公里,島嶼海岸線總長2126公里,境內有珠江、韓江和榕江等眾多水系,江海相連,溝通港澳,通達世界,具備較為優越的港航自然資源和特有的區位優勢。”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總工程師黃成造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廣東憑借著世界一流的設施設備,開放的市場環境,創新的管理理念和優質的港口服務,以珠江三角洲地區為核心的廣東沿海港口群已初步建設成為亞太地區最開放、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物流中心。”
“全省外貿進出口貨物的90%通過港口運輸,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貨進口的95%通過港口完成。”黃成造介紹道,截至2016年底,廣東省港口共有生產性泊位2811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304個,約占全國1/8,居全國第二。目前廣東沿海已基本形成以廣州、深圳、珠海、湛江、汕頭為主要港口,潮州、揭陽、汕尾、惠州、東莞、中山、江門、陽江、茂名九個地區性重要港口為補充的分層次發展格局。
三地攜手共建粵港澳大灣區
7月1日,“攜手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合力打造世界級城市群”論壇在香港主辦。國家發改委、廣東省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聯合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根據這份協議,將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一步加快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內地與港澳交通設施有效銜接,構建高效便捷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共建世界級港口群和空港群,優化高速公路、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布局,完善現代貨運物流體系,推動各種運輸方式綜合銜接、一體高效,提升客貨運輸服務水平。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腹地的廣東,不斷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使綜合運輸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對外交通網絡已基本形成。”黃成造表示,截至2016年底,海運方面,廣東開通的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覆蓋全球大部分國家;陸運方面,已開通了深圳至河內的國際道路貨運線路,經廣西與東盟國家的陸路運輸服務已經開通運營;鐵路運輸方面,已建成黎湛、京廣、京九、沿海、貴廣、南廣等橫穿東西、縱貫南北的鐵路大通道;航空運輸方面,擁有全國三大樞紐機場之一的廣州白云機場和大型骨干機場之一的深圳機場,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珠三角也已經擁有世界上客貨吞吐能力最大的空港群;多式聯運方面,隨著廣東到湛江、南寧鐵路的建設,珠三角核心地區與東盟直接的鐵路運輸能力得到增強,并通過國家鐵路網,經中部地區、西南地區與西北地區和歐亞大陸橋的鐵路相連接。
粵港澳大灣區綜合交通基礎設施正進一步完善。規劃的5條珠三角跨江公路通道中,虎門大橋已建成;港珠澳大橋、虎門二橋和深中通道已開工建設,其中港珠澳大橋將在2017年具備通車條件并擇機通車,虎門二橋計劃2018年完工;深茂公鐵兩用大橋已明確按鐵路橋建設,正在加緊推進前期工作。港航方面,積極推進實施珠江門戶戰略,加快完善珠三角高等級航道網絡。推進廣州港、珠海港、深圳港深水碼頭和廣州港出海航道拓寬工程等項目,加快西江、北江等13個航道擴能升級項目建設,南沙疏港鐵路已開工建設。
同時,廣東還將整合優化粵港澳大灣區內公路、水路、民航、鐵路等基礎設施資源,打造重要樞紐港口與鐵路連接的多式聯運中心,以及向海上和陸上輻射的物流通道建設,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港口與航運中心、機場與航空中心、鐵路與多式聯運中心、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中心、要素交易與物流創新金融中心(“五中心”),連接“一帶一路”的全球門戶和全球樞紐。以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為平臺,推進大灣區航運服務集聚區建設。
面向全球的綜合物流大通道
“我們90%以上的產品,通過海運銷往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東奧馬冰箱公司的事業部總監趙朝陽對記者說,“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奧馬進入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帶來了新機遇。以土耳其為例,在開通廣州南沙港到土耳其的直航后,奧馬出口到土耳其的船期不到一個月,貨運費用更是省了一半。這大大節省了奧馬出口的時間成本,提高了運作效率和競爭力。2017年第一季度,奧馬總計出口冰箱121萬臺,占國產冰箱出口總量的15.5%,位居第一。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廣東省交通運輸廳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為主要目標,提出了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貨運物流網絡的構想,主動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開展了多項工作。”黃成造向記者介紹道,2016年3月15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將泛珠三角區域定位為“一帶一路”建設重要區域,構建以粵港澳大灣區為龍頭,以珠江—西江經濟帶為腹地,帶動中南、西南地區發展,輻射東南亞、南亞的重要經濟支撐帶,將廣東定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引擎。
未來,廣東將以廣州港、深圳港為核心,以珠海港、東莞港等周邊港口為支撐,建設錯位發展、合作共贏的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進一步鞏固香港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強化廣州港、深圳港的國際門戶樞紐港功能,積極優化珠江口港口功能布局,加強珠江口東西岸港口資源優化整合,提升港口綜合運輸服務能力,形成功能互補、集聚高效的港口、航運、物流設施和航運服務體系,提升港口群的國際競爭力。依托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積極發展港航物流、信息、貿易、金融、咨詢和跨境電子商務等現代航運服務業,推進航運服務集聚區建設,強化珠三角航運服務集聚區功能,提升國際化航運服務保障水平。
“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連接中亞、歐洲、東盟等‘一帶一路物流通道的建設,打造互聯互通、高效銜接的‘一帶一路貨運物流服務網絡。”黃成造表示,下一步廣東將依托“東盟—廣東—歐洲”公鐵海河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積極參與廣東鐵路國際物流基地(東莞石龍)和廣州大田鐵路一類口岸的建設,重構“粵新歐”、“粵滿歐”雙向國際物流大通道。依托“粵港澳—東盟”甩掛運輸主題性試點項目,加快構建立足粵港澳的跨區域、網絡化甩掛運輸服務網絡,建立與東盟等國家在交通運輸、口岸通關、金融保險、信息互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機制,打通粵港澳至東盟跨境物流大通道。依托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構建立足粵港澳、輻射亞太、面向全球的綜合物流大通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