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中國人講究“百善孝為先”,但如何“行孝”,恐怕并非人人清楚。很多年輕人在外辛苦打拼,每月給父母金額不小的“紅包”,認為這樣就能讓父母吃好穿好,安享晚年??赏钡礁改干∪朐?,被醫生診斷為“營養不良”,兒女才疑惑地發現:“原來手頭有錢,并不能保證父母吃得營養健康???” 反思當下,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但為何老年人營養不良的發病率如此之高呢?有哪些原因影響著老年人的營養狀況?對營養不良的老年人來說,又該如何科學安排飲食,真正做到“吃好”?
誰動了老年人的營養?
老年性營養不良,一方面是指由飲食不合理引起的消瘦、營養素攝入不足;另一方面是指由于膳食安排不科學導致的部分營養素過?!,F實生活中,有很多因素會影響老年朋友的膳食營養狀況。
1.寧愿花錢吃藥,不愿改善餐桌
很多老年朋友固守舊觀念,認為沒病就等于健康。久而久之形成了“重醫療,輕營養”的生活理念,平時不注意飲食營養。勤儉節約一輩子,舍不得在膳食營養上投入,覺得只要沒生病住院,就說明吃得挺好,吃啥都一樣。等到被診斷出各種慢性病,才慌忙求醫。寧愿每月花幾千元吃藥,也不愿花幾百元改善自家餐桌的飲食質量。最終陷入“營養不均衡—影響康復—疾病遷延難愈—繼續吃藥”的惡性循環。
2.饑餓基因作怪,飲食習慣不良
很多老年人,因為年輕時生活不富裕,體內的“饑餓基因”使其特別偏愛富含脂肪,以及糖、鹽較多的“葷食”。即便如今生活條件好了,菜市場里各種食材極大豐富,但老年人喜愛油膩重口味的飲食偏好卻沒變,這增加了老年人罹患肥胖、三高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這種不均衡的飲食習慣,會導致機體缺乏來自蔬果谷類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造成營養過剩和營養不良現象同時存在。同時,大多數老年人習慣“每頓多做點,剩菜剩飯下頓再吃”。然而,未經正確處理的剩菜剩飯,不僅無法提供適宜的營養,反而存在食品安全問題。
3.盲目信偏方,極端亂保養
如今,各種保健養生類節目層出不窮,部分老年人缺乏辨別能力,不能正確理解節目給出的建議,導致養生進入誤區,或走入保健極端。如聽到某種食物有降低血脂功效,就長期、大量、單一地攝入這種食物;聽到專家建議清淡飲食,就堅決不吃肉蛋奶;又或者寧可長期吃藥膳偏方,而不肯吃新鮮應季食物。這樣做自然會破壞飲食結構的均衡,造成營養不良。
4.疾病、心理因素與生活方式
消化系統功能減退、其他系統和器官的疾病、長期服藥都有可能影響老年朋友的進食狀況。缺乏陪伴的孤獨感,和對社會再無貢獻的失落感,也會通過不良的心理情緒狀態影響老年人的食欲。此外,由于骨關節疾病或其他原因導致老年人缺乏足夠的運動鍛煉,也會造成食欲不振、厭食,從而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供給。
老年性營養不良,如何科學吃?
1.膳食多樣化,營養要均衡
只要沒有需要忌口的消化系統疾病,老年人的膳食應盡量多樣化,每天達到12種以上最佳。只要食物新鮮清潔、處理得宜,就能為人體提供不同的營養。食物本無好壞之分,只要控制好每種食物的攝入量即可。即便患有胃病,也可以吃新鮮蔬果喝豆漿。若真的懼怕所謂“寒涼”引起胃部不適,水果用溫水熱一下,蔬菜焯水后再吃,大豆加大米、小麥一塊磨成漿,都是折中的好辦法。同理,三高或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適量原則下,一樣可以吃蛋、奶、豆和瘦肉。這些食物提供的優質蛋白,不僅是疾病治愈必須的“壓艙石”,還能幫助提高機體抵抗力。
2.飲食要有節,掌握替代法
有人過度“忌口”,有人隨心吃喝。一些老年朋友,尤其是男性,打著“年紀大了,能多吃一口是一口”的旗號,常常不顧健康,放任口腹之欲。不僅飲食沒規律,還對油炸、紅燒、醬鹵、燒烤食物情有獨鐘。與其等到生病住院被醫生限制飲食,不如行動起來從現在改變。
一方面要做到飲食有節制,每餐不過飽,有消化系統疾病的老年人更應特別注意不增加胃腸道負擔。另一方面,靈活掌握替代法,用健康的食材和烹飪方式,替代那些看似美味,實則危險的食物。如用蒸制的豆腐釀肉代替紅燒肉,用無油烘烤的雞翅代替可樂雞翅、炸雞翅,用美味的山藥棗泥糕代替油炸糕等。低溫、清淡的烹飪方式不僅有利于食物營養的保留,還能兼顧美味和健康。
3.食物精細做,三餐巧安排
對于營養不良,尤其是還伴有消化系統疾病的老年人來說,食物要加工得相對軟爛精細,方便咀嚼吞咽和消化吸收,避免因進食困難而偏食厭食,營養不均衡。另外,在三餐安排上應結合多年形成的飲食習慣,盡量做到少食多餐,利用加餐的方法補充營養。這樣,少食多餐,促進食物多樣,既能防止一餐過飽,還能解決老年人“饞嘴”的問題。
4.葷素要搭配,雜糧別太多
葷素搭配是每個年齡段人群都要注意的問題,對老年朋友顯得尤其重要。我國老年人中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不低,這跟部分老年人擔憂血脂升高,不吃、少吃動物性食品有關。紅肉中除了脂肪,還有大量優質蛋白和鐵元素,能夠延緩肌肉衰減,預防貧血;魚蝦海產中的微量元素和DHA、EPA能降低血脂,預防老年癡呆;牛奶、酸奶等奶制品是鈣的最佳來源,老年人預防骨質疏松不能少了它。
不過,營養不良的老年人要注意不能攝入過量粗雜糧。盡管粗雜糧能為我們提供大量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可以預防老年便秘。但膳食纖維同樣會影響食物中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成分的吸收,這對于本就營養不良的老年人來說,無疑雪上加霜。若擔心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可以適當增加油脂類堅果的攝入,如核桃、花生、葵花籽等,它們都能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
科學善用營養補充劑
受消化功能的限制,一些老年人即便想要通過飲食增強營養,卻有心無力。這時不妨考慮選用營養強化食品和營養素補充劑,來彌補無法通過膳食攝入的那部分營養。日常飲食中,可以飲用強化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奶粉,或選用強化鈣和維生素的面包、麥片等。還可以在醫生和營養師的幫助下,選擇適合自己的營養素補充劑,如復合維生素、鈣和維生素D補充劑等。
保持合理體重
對年輕人而言,減肥可能是長久的追求。但對于老年朋友來說,切不可追求“過瘦”。要知道體重過高或過低都對健康不利。體重過高自不必說,研究發現,體重過低也會增加營養不良和死亡率。原則上建議老年人體質指數(BMI=體重/身高2)應保持在20.0~26.9之間,并定期監測體重,預防體重突增或驟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