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晗+喬雷
摘要:研究先秦樂論主要從先秦樂論、音樂史、考古資料、學術研究、上古史以及哲學史等方面搜集文獻資料,通過對這些資料的搜集、歸納、整理,明確研究思路,是先秦樂論研究的出發點。該研究思路亦可供相似的研究提供有益參照。
關鍵詞:先秦樂論 資料 典籍 音樂史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5-0012-02
關于“樂”的探討,在中國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先秦樂論囊括了先秦的器樂、詩歌、舞蹈和典章制度文化,也被認為是中國傳統藝術學思想的總根源。研究和探討先秦樂論可以追本溯源地窺探中國音樂學、倫理學、藝術美學的發展。其中,資料的搜集尤為重要,本文立足于先秦樂論的研究,通過對資料搜集過程的真實還原,理清資料搜集的具體思路。
對于先秦樂論的研究,最關鍵的文獻資料就是先秦樂論和一些音樂史的相關資料,再運用考古資料佐證文獻資料的不足。對于先秦樂論的研究,要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相關的研究著作和論文很多,這些資料皆可供參考;此外,先秦樂論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通曉上古歷史是開展研究工作的前提。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學派的思想激烈碰撞,先秦樂論應運而生,因此,不了解先秦思想史和哲學史,就無法弄清楚先秦樂論的來龍去脈此外。綜上所述,所需參考資料的主要類型包括:先秦樂論、音樂史、考古資料、研究論著、上古史、以及哲學史。首先,圈定資料搜集的范圍,即明確所需參考資料的主要類型。
一、先秦樂論文獻
先秦樂論都有哪些?最好的方法是查閱已出版的古代樂論選輯。一本是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著的《中國古代樂論選輯》,一本是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研究所編著的《中國古代樂論選輯》,兩者內容互相補充,可以參照著看。從《選輯》中可知,先秦樂論多散見于先秦典籍之中,主要是經書和子書部分,找到原典尤為重要。
查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和《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但可供參考的原典和注疏性文獻太多,甄別起來頗為棘手。是否存在精簡的、權威的經書合刊本,或者權威的子書的合刊本?帶著這個問題,查閱了目錄學著作《書目答問》。開篇第一部書就是《十三經注疏》,并以阮元??北緸樽罴?。此外,《四部備要》還引入了“清十三經注疏”的分類,清人的注疏吸收、總結了前人多方面研究的成果,在經書文字的解釋和名物制度等的考證上,甚超越了以前各代,因此,可作為主要參考資料。《十三經注疏》可分別參閱中華書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版本,《十三經清人注疏》可參閱中華書局的版本。
而關于“子書”,五十年代,中華書局修訂重印了建國前由原世界書局出版的《諸子集成》。這套叢書匯集了清代學者校勘、注釋子書的成果,較為適合學術研究的需要。但其中未能包括近幾十年特別是建國后一些學者整理子書的新成果,所收的子書種類不夠多,斷句、排印尚有不少錯誤,有鑒于此,中華書局組織重新編輯了一套《新編諸子集成》,之后又出版了《新編諸子集成續編》。目前,這三套書可以作為研究先秦諸子典籍的主要參考書目。
《十三經清人注疏》和《新編諸子集成》的注疏都是用文言文寫成,不便理解,還需白話文作為參校,可以參考中華書局出版的《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十三經譯注》等??傊?,可供查閱的譯文版本很多,搞懂古籍內涵才是最終目標。
二、音樂史文獻
關于先秦樂史的記載,多見于史書?!岸迨贰敝械摹稑分尽贰兑魳分尽贰抖Y樂志》皆可供查閱,除此之外,《尚書》《左傳》《國語》《呂氏春秋》中亦有樂史的相關記載。中華書局出版的點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算是最為權威的版本,可供參考。
一些民國時期的學者借鑒西方科學之法,撰寫了幾部通行本音樂史著作,如許之衡的《中國音樂小史》、王光祈的《中國音樂史》、以及日本學者田邊尚雄編寫的《中國音樂史》,而目前在版可供參考的圖書有: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民國滬上初版書·復制版》系列叢書中王光祈編寫的《中國音樂史》,以及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許之衡的《中國音樂小史》。
建國后,有關音樂史編寫的工作也陸續展開,誕生了一批更加系統而詳實的音樂史著作,其中較權威的大致有以下幾種:楊蔭瀏的《中國音樂史綱》《中國古代音樂史稿》、李純一的《先秦音樂史》、廖輔叔的《中國古代音樂簡史》、沈知白的《中國音樂史綱要》、劉再生的《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吳釗主編的《中國音樂史略:增訂本》以及蔡仲德的《中國音樂美學史》等。
三、考古學資料
根據王國維的“二重證據法”的劃分,文獻資料屬于“紙上之材料”的范疇。而各種考古發掘的文物屬于“地下之新材料”的范疇,在強調文獻重要性的同時,也要突出文物的史料價值,用文物來佐證文獻的不足,從而更加準確、立體地呈現先秦音樂世界。
與先秦之“樂”相關的出土文物大致可概括為以下三類:古樂器類,甲骨文、鐘鼎文和簡牘類,陶器、青銅器紋樣和巖畫類等。這些文物大都收藏于國內外公共博物館,如中國國家博物館、巴黎盧浮宮等。國內的公共博物館同樣擁有各自的數字博物館,方便網上參觀,但最好去現場觀摩實物,時刻關注各大博物館的展覽資訊。除此之外,還有各種文物圖錄可供查閱,如大象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音樂文物大系》、李純一的《中國上古出土樂器綜論》、吳釗編著的《追尋逝去的音樂蹤跡:圖說中國音樂史》,以及劉東升、袁荃猷編撰的《中國音樂史圖鑒》。
四、學術研究文獻
對于先秦樂論的研究,必須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相關的研究著作和論文有很多??晒┎殚喌难芯课墨I主要有三類:一是學術著作,一是期刊論文,一是學位論文。目前,可供檢索的數據庫種類繁多,綜合性數據庫有“CNKI知識資源總庫”(簡稱“中國知網”)、維普中文期刊等,專門性數據庫有“中國基本古籍庫”“中華古籍資源庫”“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數據庫”以及“中華經典古籍庫”等,其中,“中國知網”是最為常用的論文檢索數據庫。
關于學術著作的搜集,亦有多種渠道,可以檢索“中國國家書目中心”;可以到圖書館書架查閱;可以根據論文的“參考文獻”查找;還可以翻閱書后的參考書目,不一而足。
五、其他資料
除此之外,中國上古史和先秦哲學史亦是研究先秦樂論的輔助資料。上古時期雖然距今久遠,不過一直都有文獻記載?!端膸烊珪分小笆凡俊笨晒﹨⒖嫉牡浼校骸渡袝贰蹲髠鳌贰秶Z》《帝王世紀》《世本》《竹書紀年》《逸周書》《史記》《資治通鑒》等。而近現代有關上古史的論著就更多了,如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錢穆的《國史大綱》《先秦諸子系年》、翦伯贊的《中國史綱》、張蔭麟的《中國史綱》、童書業的《春秋史》、郭沫若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顧頡剛的《古史辨自序》、呂思勉的《中國通史》等。
先秦哲學史的系統研究,始自民國,當時誕生了諸多先秦哲學史論著,如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張岱年的《中國哲學大綱》、梁啟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郭沫若的《十批判書》、蕭公權的《中國政治思想史》等。如今,這些論著多被集解成叢書出版,其中較權威的有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岳麓書社出版的《民國學術文化名著》、以及中華書局出版的《中國文化叢書》。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哲學學科的蓬勃發展,有關先秦哲學史的研究愈發興盛,可以參考的文獻亦很多,如由任繼愈主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哲學史》,由侯外廬主編、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思想史綱》等。
參考文獻:
[1]中華書局.十三經清人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2016.
[2]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新編諸子集成續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3]中華書局.二十五史[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年不詳.
[4]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5]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古代樂論選輯[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
[6]民國叢書編輯委員會.民國叢書[M].上海:上海書店,1989.
[7]永瑢等.四庫全書簡明目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