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取得了訊速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對外貿易對我國的經濟增長還將發揮更為明顯的作用。根據有關數據顯示,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存在著較強的正相關關系。本文分析了改革開放后我國進口貿易對經濟的影響,并對我國的貿易發展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議。
【關鍵詞】經濟增長 進口 協整分析 誤差修正模型
一、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進口貿易促進經濟增長論。人們一直認為進口貿易對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會助推經濟增長。進口可以讓參與國際分工的國家獲得比較利益,因為我們通常認為國內產品價格要比進口產品價格高,從國外進口產品也就降低了我國的生產或生活成本。當國內短缺的資本品成為進口商品時,一個國家的要素稟賦或許會發生改變,產業結構逐漸趨向于合理化,最終促進經濟增長。
進口貿易阻礙經濟增長論。進口貿易對經濟增長非但沒有促進作用,甚至會完全抑制經濟增長,從需求方面來分析,根據Y=C+I+G(EX-IM)國民收入恒等式來看,進口作為國民收入的內向因子將會擠占進口國的市場和資金。如果削弱進口國的對內需求量,這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業的發展潛力。
進口商品結構決定增長論。持有這種看法的人認為上述兩種觀點給人絕對感太強烈,在進口貿易是否促進經濟增長的問題上作出了簡單地“一刀切”的判斷。他們認為:進口貿易能否助推經濟增長,進口商品結構是關鍵性的因素,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二、進口貿易促進經濟增長的機制分析
主要從供給方面分析進口推動經濟增長的機制。進口推動經濟增長的機制分解大體可以分為五個方面。
機制一:增加一個國家的要素投入。世界上每個國家的產業結構每時每刻都是在不斷進行變化的,并且要素程度在世界上每個國家之間是不盡相同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擁有所有的必要的生產要素。但是,我們可以根據進口貿易這一渠道,進口本國缺乏的生產要素,從而來填補本國的稀缺資源。
機制二:帶動一個國家的技術進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各種內在因素決定了技術進步,而技術進步帶動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進口物品有利于進口國科技進步,這帶動經濟增長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直接利用進口成品催進產能提升,提高工作效率,;另一個是通過間接方案使之產生附加效應,使它提高本國優勢,相得益彰。第三,增長后可以吸引其他國家的技術以及資本在本國投資,促進經濟增長。
機制三: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社會再生產理論認為,為了使得社會生產出的產品能夠完全實現,需要社會的第一種和第二種產品或者兩個種類之間的各部分之間保持一種平衡關系,這樣社會才能生產出相同的產品。社會生產出更多的產品不是一個靜態的過程,是一個動態過程。這時,需要我們不斷地協調生產比例,才能夠保證社會生產出更多的產品,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機制四:加快制度創新。一個國家的制度如果合理了,就會使得這個國家的各種交易所需要的費用就會降低,這樣這個國家的勞動分工就會更加專業化,而且會使得經濟穩定增長。推動經濟增長的根本性方面是要有一個合理的制度。因此,國家為了促進經濟增長,可以通過建立產權和推動制度改革來實現。
機制五:不斷積累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是一個存量,體現在方方面面,如人的健康、認得知識文化水平或者認得技術水平等等各個方面。人力資本是創造財富和取得經濟收入的經濟主體。人力資本決定經濟的增長,經濟學家舒爾茨是這么認為的。進口貿易對人力資本積累有促進作用,美國經濟學家羅默的新經濟理論詳細的闡述了這一觀點。
三、改善我國進口貿易,加快我國經濟增長的建議
(一)由外向型經濟向內外互補型經濟轉變
實行“內外互補型”經濟發展戰略,一方面加強國內的國民消費水平,加大居民的消費能力,充分利用我國國內的巨大消費市場,另一方面需要提高我國的進口能力,對于我國的稀缺貨物可以放眼整個全球,尋找最佳的進口伙伴,以實現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就是一個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實現本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鼓勵出口與進口相結合。
(二)擴大資源性產品的進口,保障進口安全
資源性產品主要是指水、能源、礦產、土地這四大類,這是當前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是經濟發展的戰略型經濟資源。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何獲得并高效利用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平穩持續進步的重要戰略,加快推進資源性產品的進口和價格改革顯得尤為重要。維護進口秩序,穩定進口,保證我國的進口貨物質量,增強進口信譽度,保障供給作為新時期進口戰略的重要內容。
(三)建立健全市場競爭機制
由于我國進口貿易市場機制不健全過去只是單一的進口貿易或者是出口貿易,使得我國的進出口產品單調,進出口結構不協調,進口產品不能保證其先進性,外資企業不愿意也不向中國轉讓真正先進的技術;因此提高進口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的首要前提是必須建立健全市場競爭體制,變競爭為動力,加快經濟技術的引進。
參考文獻
[1]陳明路.開放的地區主義與亞歐合作[N].中南財經大學學報,2000(03):5-8.
[2]陳巖.國際一體化經濟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6-33.
[3]金琎.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5(05):29-31.
[4]郭霞.淺談跨太平洋伙伴關系[J].對外經貿,2012(08):4-10.
[5]裴長洪.全球治理視野的新一輪開放尺度:自上海自貿區觀察[J].改革,2012(12):30-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