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樂樂
摘要:本文分析了浪漫主義時期鋼琴音樂的發展歷程,闡述了鋼琴演奏技法的創作實踐,進行了浪漫主義時期鋼琴演奏技法的演進分析,旨在通過了解鋼琴演奏技法的演變歷程,領略浪漫主義鋼琴演奏的精髓,促進鋼琴演奏教學的科學化發展。
關鍵詞:浪漫主義 鋼琴演奏技法 演進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5-0054-03
一、現代鋼琴的發展歷程及完善
現代鋼琴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從最早期的管風琴到弦擊鍵盤樂器就經歷了千年時間。而從古鋼琴到鋼琴,甚至在鋼琴這件樂器自身150多年的發展更新中,也是百家爭鳴,產生了許多不同的形制和分支。與現在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不同的是,新舊樂器的更替并非快速地垂直替換,并不是說后出的鋼琴就更加先進,一般來說,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產生的鋼琴肯定是適合演奏那個時間和地點的作品的。在這一過程中,鍵盤樂器的演奏技法是慢慢的從舊樂器向新樂器過渡適應發展變化的,鋼琴的演奏技法在初期很大程度上依賴著樂器的改進和發展,而作曲家創作手法的不斷創新和演奏技術難度的增加也對制琴師們的鋼琴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說,鋼琴技能技法的發展和演變同鋼琴這件樂器自身的發展演變有著一個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緊密時期。
經過將近一百年的發展,鋼琴已經和早期鋼琴有了很大的不同,其主要變化和改革體現在連動機制和制作材料上。浪漫時期鋼琴形制已經基本確立,這一時期的三角鋼琴對于作曲家的創作和演奏技法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而樂器作為技法存在的根本,浪漫時期鋼琴的巨大改變也使鋼琴演奏技法與早期鋼琴有了很大的不同。浪漫時期,學習鋼琴的人越來越多,但是三角鋼琴過于龐大的體型限制了它作為家庭用琴的普及,因此一件空間占用小且能和三角鋼琴機能相媲美的小型鋼琴顯得越發重要。雖然立式鋼琴有著可以媲美三角鋼琴的機能,但是它們的機械結構卻有著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弱音踏板的機制,這也就導致了一些演奏效果上的差異,因此,浪漫時期的作曲家還是會選擇使用三角鋼琴進行他們的創作與演奏。雖然一些演奏技法在立式鋼琴上并不能獲得在三角鋼琴上那樣完美的效果,但是這并不妨礙鋼琴技法的發展與演進,立式鋼琴為近現代的鋼琴教學與普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二、浪漫主義時期鋼琴音樂的發展
浪漫主義是19世紀產生在歐洲的一種新的音樂潮流和創作風格。浪漫派音樂在形式上無拘無束、自由奔放、擅長抒情和描繪的手法,強調表現個性和民族性。貝多芬作為古典時期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作品中已顯露出浪漫主義的萌芽。在整個浪漫派時期,鋼琴音樂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而在鋼琴音樂的發展史上,浪漫時期是鋼琴音樂的黃金時代。在這一時期出現了數量眾多的杰出的鋼琴音樂大師,他們是奧地利的舒伯特、德國的韋伯、門德爾松、舒曼、勃拉姆斯、波蘭的肖邦、匈牙利的李斯特、挪威的格里格以及俄國的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等,他們創作了數量極為可觀的鋼琴音樂作品,成為人類藝術寶庫中十分豐富而珍貴的寶藏。浪漫樂派的鋼琴音樂強調自我表現,把個人的命運和感受作為最重要的創作內容,對自然景物的表現更具有主觀感情色彩。標題音樂的大量產生,使民族、民間音樂素材在浪漫派創作中占據著重要位置,開創了許多具有濃厚浪漫氣質的鋼琴獨奏體裁,如即興曲、夜曲、敘事曲、諧謔曲、音樂會練習曲、無詞歌、各種富于民間色彩的舞曲等。浪漫時期的鋼琴音樂由于強調感情抒發,旋律的表現力大大加強,變得更加自由、舒展,節奏更加豐富,和聲功能網大大擴展,力度、速度的大膽布局和對比使音樂更富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浪漫主義時期鋼琴演奏技法的演進分析
鋼琴音樂在浪漫時期達到了全面發展的階段,此時的鋼琴在結構及性能等方面已不斷的完善,可以說,當時的鋼琴已接近現代水平。隨著以往在王孫貴族中流行的鋼琴逐漸轉移至劇場舞臺,鋼琴家以劇場“演出人物”的身份出現在大眾面前,鋼琴演奏在外界的刺激下逐漸發生著變遷,彈奏的技巧從指到手,從手腕到手臂,甚至牽動演奏者的整個上半身。浪漫主義時期鋼琴音樂不同于古典主義時期,在創作思想和對音樂素材的使用上都有著巨大的變化,推進了演奏技術的高度發展,同時肖邦對鋼琴音樂歌唱性的處理和李斯特對鋼琴管弦樂隊化的處理等對鋼琴表現力的深度發掘,引發了一場對于鋼琴演奏者演奏技能的徹底變革。
(一)一些新的演奏技法
肖邦以精湛的觸鍵技術、細膩的音色變化,對踏板的色彩性應用及對自由速度的合理微妙處理,將鋼琴的內在表現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肖邦的演奏法中,其運指方式較為獨特,打破了傳統的清規戒律,啟用大指彈黑鍵,拇指從小指下面鉆過,同一手指從黑鍵滑至白鍵或白鍵到白鍵等。
李斯特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掘了鋼琴的表現力,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技巧。如準確的八度、和弦大跳、快速的三度、六度、八度經過句,雙手八度交錯半音進行(即“李斯特八度”),快速輪指,高音區快速裝飾音群等。李斯特演奏時,常常將手及手臂抬得很高,身體的動作也很大,其追求利用最大的瞬間力量奏出大膽的、響亮的起音,追求交響樂式的音響色彩。
勃拉姆斯在鋼琴演奏上發揮了指間的極度伸展、小指跨越拇指和音程大跳躍等新技術,將鋼琴演奏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二)進步的觀點
李斯特作為一個深度挖掘鋼琴表現潛能的大師,他對鋼琴樂隊化的處理效果、作品高難度的技能要求引發了一場對于鋼琴演奏者整個演奏技巧的徹底地變革,這時在鋼琴演奏時僅僅依靠手指技術已經很難完美地演奏這一時期的鋼琴音樂作品,它要求演奏者的手臂、肩膀、軀干等所有與演奏相關肌肉一起協調運用。手指的每一個動作都有手臂的整個運動有關聯,針對于對于演奏更大力度的和弦與大跨度的跳音,需要演奏者尋找合適自身的姿勢和特殊指法,而每一個節奏和力度的變化都與內心的律動相呼應。
19世紀初,“手指學派”繼續用他們循規蹈矩的教學方式教授學生時,他們的學生里也會出現不安分的因子。這些學生一般來說都是具有一定音樂天賦的,他們不聽信所謂的“傳統”與“經驗”,這些天才學生們,懂得思考,他們會尋找自己的方法進行練習,甚至有時會和自己的導師出現相互對立的局面。這些有大賦的學生,他們有自己的直覺,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可以拋棄老舊學派的束縛,在思考和嘗試中,他們會發現,拋開手指的束縛,用上手臂的力量,加入身體的協做,技能也是可以進步的。因此,他們在成為大師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這些學生成為大師后,便開始用新的、進步的觀點教授自己的學生們。endprint
“鋼琴詩人”肖邦本人并不喜歡教授鋼琴課,縱然也就很少關注鋼琴教育,但是他的一些教學想法卻是十分的獨具特色。他相信手、手腕、手臂整體的重要性,他將整個上肢看做不可分割的整體,建議彈奏音階或者音域較大跨度的旋律時,手臂應當隨著手沿著鍵盤方向移動。他教授各種不同的觸鍵方式和演奏方法并體現在他的作品中,或許是與個人的作品風格有關聯,肖邦特別重視連奏和彈奏的歌唱性,他建議學生為了學習在鋼琴上的歌唱,演奏者應該聽聽優秀歌唱者的歌唱,甚至自己嘗試演唱理解音樂。
羅伯特·舒曼認為,一個人的是否可以“聆聽”自身演奏是一個演奏者必備的能力。他建議演奏者首先要整體性的去理解傾聽探究一部作品的本質,而不是把作品當作機械練習那樣“一節節”的去撕扯。舒曼曾經寫到:“手指需要順應大腦的意愿,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在你內心聽不到(不能理解)這首音樂作品之前,不要去彈它。”
據李斯特說,“技巧不需要練習,而是需要依靠練習的技巧”“通過分析技巧,經過聆聽,把音樂中的難點化成一些基本形式,掌握了這個能力的演奏者,也就具備了演奏為這件樂器所寫的任何作品的能力”。
而以上這些大師們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在20世紀初級發展成為了“應用心理學派”被傳播和推廣。而關于“聽覺”的使用,在音樂表達的訓練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所有的音樂作品,它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而對于音樂作品來說,審美需求的滿足必然是要通過聽覺來實現的,不論每一個演奏者的技巧有多么的高超,演奏速度有多快,若他沒有樂感,難以表達一部音樂作品的音樂內涵,那他就不是一個全面的演奏者。尤其是浪漫時期后期,在法國印象主義的作品中,對于音色的要求越來越高,此時,在鋼琴的訓練中,就要加入聽覺的訓練,在演奏者掌握一定的演奏技法之后,演奏者需要大量使用聽覺,不論是先行的聽覺想象還是直接的聲音反饋,要一起來指導、調節演奏的觸鍵方式、觸鍵力度來改變演奏音色。
四、結語
浪漫主義時代的鋼琴演奏技法較之以前更加豐富,對手指靈敏度、力度和速度的要求更加嚴格,同時對手臂等動作、力量的協調也更加重視,提升了手臂等部位在整個鋼琴演奏中所占的比例,強調整體動作的協調連貫,以達到對鋼琴作品的完美表現。可以說,由于浪漫主義時代鋼琴作品從內容到形式的飛躍,鋼琴演奏技法出現了“質”的飛躍。對手指的要求在整個鋼琴演奏技法中是一貫的,同時手指的演奏技法也是鋼琴演奏技法中最重要的一環。手指的演奏技法就是在鋼琴演奏過程中手指對于鋼琴鍵盤接觸力度的控制,可以說,鋼琴演奏者對于手指的駕馭就是對于整部鋼琴作品的駕馭。浪漫主義時代對手指的演奏技法做了很大的創新,既有對兩手交叉等一些以前并不太受重視的、非常規的鋼琴演奏技法的深入發掘與創新,也有對于手指演奏技法細節方面的深入挖掘,從而為鋼琴演奏技法開辟出了一個嶄新的天地。
在現代,或許已經很難找出一個類似于“手指學派”這樣具有代表行的鋼琴教學類型,這些以往的教學觀點和大潮流演變到今日的現代鋼琴教學,已經相互融合,沒有了一個固定的教學流派。鋼琴教師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訓練,并且越來越重視鋼琴演奏的綜合能力。雖然說在初期確立基礎演奏技法訓練的時候,還是強調練習的重要性,但是并不是一味地進行“手指學派”的枯燥性訓練,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入了“解剖一生理”學的研究成果,用以緩解演奏所造成的疲勞。而對于“應用心理學派”中聽覺的使用,也從一開始就融入教學中,進行鋼琴教學的綜合性訓練。同時,一些進步的音樂教學理論觀點和新式鋼琴教材的編寫與使用,也在鋼琴的基礎教學中起到了積極的意義,使得鋼琴的學習不再那么的機械、枯燥與無味,鋼琴的教學及鋼琴演奏技法的訓練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參考文獻:
[1]席悅.浪漫時期鋼琴演奏技法的演進[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2]沙莎.浪漫主義時期鋼琴演奏技法的演進分析[J].音樂時空,2015,(19):92.
[3]王菲菲.浪漫主義時期鋼琴演奏技法的演進[J].隴東學院學報,2016,(03):137-1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