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2016年12月,江蘇省政府啟動“263”行動計劃,“263”行動計劃即“兩減六治三提升”。其中,作為“兩減”之一的“減少煤炭消費總量”,是加快優化調整全省煤炭型能源結構、有效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切實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重要舉措。江蘇省“263”行動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全省實現煤炭消費總量比2015年減少3200萬噸。根據“263”計劃安排,2017年蘇州市減少煤炭消費總量目標為238萬噸。截至2016年底,蘇州市有8家大型統調燃煤電廠,在役總裝機容量1307萬千瓦,作為發電側的絕對主力,必須在新形勢下采取有效措施來完成“263”計劃。
二、江蘇省電力市場分析
據統計,全省發電機組發電利用小時數逐年遞減,從2012年到2016年,發電小時依次為5606、5535、5085、4860、4750,連續幾年創下新低,詳見表1。
(一)基礎電量減少
根據江蘇省“十三五”電力專項發展規劃,到2020年,新增供電能力累計增長39.43%,新增用電需求累計增長21.67%(年均增長4%測算),“新增用電需求”增速比“新增供電能力”低17.8個百分點,在保障核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全額消納的背景下,全省煤電機組發電量勢必下降17.8%以上,造成平均基礎電量減少。
(二)替代交易電量減少
一是關停淘汰落后煤電機組的補償電量減少。從2010年以來,全省已關停超過千萬千瓦的煤電落后產能,省“十三五”電力專項發展規劃小火電關停250萬千瓦,后續淘汰總量縮小,補償電量也隨之減少。
二是煤電機組替代燃機的電量減少。2016年,全省煤電機組共替代電量235.77億千瓦時,其中替代燃機電量87.6億千瓦時(燃機運行1000小時對應的電量),占37.15%。由于2017年3月份省政府印發的《江蘇省削減煤炭消費總量專項實施方案》,已明確提出“科學安排發電計劃,禁止逆向替代”,2017年全省初步安排300~500小時燃機替代電量,總量同比減少。
(三)區外來電增加
據了解,隨著晉北-南京和錫盟-泰州兩條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投產,2018年江蘇區外來電將新增1800萬千瓦。
(四)其他能源發電裝機增加
根據江蘇省“十三五”電力發展規劃目標,到2020年,風電裝機增加588萬千瓦,預計2017年可增加風力發電量29.4億千瓦時;到2020年,光伏發電裝機增加378萬千瓦,預計2017年增加光伏發電量12億千瓦時;到2020年,氣電裝機從868萬千瓦增加到2000萬千瓦、核電從200萬千瓦增加到425萬千瓦、抽水蓄能從110萬千瓦增加到260萬千瓦。
三、蘇州市燃煤發電側減煤戰略下對應減煤量測算
根據江蘇省經信委《關于下達2017年全省統調發電企業發電量計劃的通知》(蘇經信電力[2017]51號),2017年蘇州8家大型燃煤統調電廠基數電量計劃為636.9億千瓦時,比2016年基數電量減少21.1億千瓦時,預計可減少蘇州地區煤炭消費量92萬噸;另外,同比測算蘇州市燃機替代電量2017年將比2016年減少12.74億千瓦時,預計可減少煤炭消費量54萬噸。兩者合計共可減少146萬噸煤炭消費量。這與“263”計劃安排下的減少煤炭消費總量238萬噸目標有不小的差距。
四、燃煤發電側減少煤炭消費量的有效措施
(一)加快節能技術運用,推動煤炭減量利用
蘇州市的煤電機組通過提高主汽溫度、汽輪機通流改造等手段,在2017年上半年基本完成節能升級改造的任務,供電煤耗值達到了96號文附表中先進水平值的要求。2016年末及2017年實施技改的60萬千瓦燃煤機組共計4臺,預計2017年可減少煤炭消費量21萬噸。
(二)機組以大代小發電,降低發電煤耗水平
蘇州地區的大型燃煤機組較多,可利用大型燃煤機組的能耗優勢,在本地區積極推進以大代小節能發電,既能降低煤耗、節約發電企業成本,又能減少煤炭消費量。以每替代50億千瓦時測算,可減少煤炭消耗約7.3萬噸。
(三)提高原煤采購熱值,降低原煤采購總量
96號文要求:各發電企業應該嚴格控制發電用煤標準,禁止采購劣質煤用于發電。以2016年為例,據蘇州電力行協公布的數據,蘇州地區7家主要燃煤電廠煤炭采購總量為3156萬噸,平均熱值為4881千卡/千克,若將煤炭熱值平均提高100千卡/千克,則可減少2%的煤炭消費量,約64萬噸。
(四)加快關停落后小火電和鍋爐,推行區域集中供熱
蘇州市應加快關停落后燃煤機組,在發電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充分利用本地區大型清潔高效燃煤機組能耗低、排放低的優勢,提高其發電負荷率降低發電煤耗,已達到減少燃煤量的目的;積極整合替代分散燃煤鍋爐,著力實施電能替代和清潔替代。蘇州市應通過逐步減少熱電企業和熱源數量,實現煤炭消費量的有效削減。以《張家港市熱電聯產規劃(2016~2020)》數據為例,維持現狀供熱基礎上,上述措施可減少張家港市煤炭消費量27萬噸。
(五)推進污泥等生物質摻燒
生物質能是唯一可轉化成多種能源產品的新能源,通過處理廢棄物直接改善當地環境,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綜合效益明顯。《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國能新能[2016]291號)明確提出要建立生物質能優先利用機制。火電廠污泥摻燒作為生物質能利用的方式之一,具有減量化、無害化、快速化且可回收能源等優點。目前,電廠污泥摻燒的技術也較成熟,以污泥的平均熱值1500千卡/千克計算,每燃用15萬噸污泥,可減少煤炭消費量4.7萬噸。
參考文獻
[1]李巖,俞水明.企業環保生產管理策略[J].經營與管理,2017.2.
[2]張粒子,許傳龍.中國能源大省電力市場建設經驗分析[J].中國電力,2017.4.
[3]陳佳鵬,李冬嵬.我國煤基替代燃料的損益分析[J].中國煤炭,2017.3.
[4]李云平.火力發電廠鍋爐的節能降耗策略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5(17).
作者簡介:馬紅梅(1973-),女,沙洲職業工學院經濟管理系,副教授,管理學碩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