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柯宇+張寧+李易璇+王語涵
【摘要】遼寧老工業基地經濟發展低迷,遼寧省2015年GDP位列全國最末。遼寧省面臨著巨大的困境。本篇文章的目的是針對遼寧省現狀抓住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的根源并提出創新性的應對措施。按照國家《遼寧省總體方案》的戰略定位,把遼寧省建設成為體制機制創新與自主創新示范區。
【關鍵詞】東北老工業基地 機制體制 創新方案
一、背景
在2014年9月的夏季沃達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概念,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必然選擇,是促進遼寧老工業基地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近年來,東北整體經濟發展低迷,由于體制性和結構性矛盾日趨顯現,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設備和技術老化,競爭力下降,就業矛盾突出,資源性城市主導產業衰退,經濟發展步伐相對仍較緩慢,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差距在不斷擴大,遼寧2015年一季度GDP以1.9%的超低同比增速位列全國最低,黑龍江和吉林分別以4.8%和5.8%的同比增速排名全國倒數第四、倒數第五,2014年全國GDP增速的排名也與此類似,東北經濟正面臨極大困境。研究遼寧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的體制機制問,由主要依靠要素驅動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轉變,再造區域競爭新優勢。
二、現狀
遼寧老工業基地在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多數國有企業被傳統體制束縛,難以應對市場變化和來自競爭對手的沖擊,不能滿足技術方面和結構調整的需求。企業經營機制僵化,觀念陳舊,設備落后,技術老化,缺乏創新思維,產品積壓,生產經營步履艱難,效益大幅度下滑。遼寧省今年經濟增長速度倒數第一,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在體制機制轉換和產業調整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日漸突出,已經成為制約經濟增長和影響社會安定的重要隱患。遼寧老工業地區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三方面:政府方面,稅收方面,創新方面。
(一)政府方面
政府在不同時期起到的作用不同,在應對不同的現狀時,采取的措施也應該不同。而遼寧省的現狀是政府部門管轄的業務種類繁多,程序復雜。政府給了公務人員過多的權利,導致了辦理業務程序變得更加復雜繁瑣。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不要忘記“人民”和關注政府定位,是一脈相承的。前者是要求擺正政府與人民的關系,也就是擺正公仆與主人的關系,后者是解決如何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質量問題。由此可見,政府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簡化業務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完善體制機制。政府具有雙重功能,政企不分,政府官僚主義嚴重。列寧也曾經指出官僚主義是毀了政府的重要因素。遼寧省官僚主義嚴重,權力過于集中,少數人掌握多數的權利。存在這些問題,根本在于制度不健全、監管不到位。
(二)財政政策方面
財政投入對創新的力度不夠。東北普遍都是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以第一第二產業為主,缺乏第三產業以及創新型產業,而財政投入對創新方面投入不夠。同時缺少獎勵制度。盡管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還是沒有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稅收方面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標準,雖然在稅收制度改革中已經提高過營業稅與增值稅的起征點,可是通過實際參與創新創業的人的數量上看,還是沒有過多的人加入進來,可見盡管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人們還時對創新創業的可行性存在疑慮。
(三)創新方面
1.產學研合作程度低。根據2007年11月遼寧省統計局公布的對全省規模以上大中型工業企業和部分小型工業企業抽樣調查結果。本次調查工業企業2355家,其中大型企業118家,占5.0%;中型企業占41.1%,小型企業占53.9%。據調查顯示,企業的創新與各高校、研究院的合作程度低,2006年企業與高校、研究院共同研發的創新性產品不足10%,企業并沒有很好地利用高校、研究院的創新資源。
2.企業創新意識不高。全省家被調查的2355企業中,有54.5%的企業沒有技術創新活動,絕大多數產業日復一日地按原來的生產方法生產著同樣的產品,對市場的需求變化不靈敏。企業創新能力不高。企業的發展根本就是創新,創新能夠提高企業在市場的競爭能力,而據調查研究,2006年遼寧省只有10%的企業創新的產品達到國際水平。
3.政府政策不完善。在全球4.0的創新環境和我國提出“雙創”的條件下,遼寧省從知識產權保護、產業、人才、教育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個人、企業創新。但是政府在推行政策的時候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對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問題。在遼寧盜版的現象非常多,許多創新性產品一經投放到市場,產品盜版馬上在黑市中出現,這嚴重的打擊了企業的創新性。產業問題。產學研聯系度太低。現在存在一個信息不對稱問題,許多企業找不到創新點,創新能力不足;高校有雄厚的研究資源,許多創新研究成果沒有適合的合作方,無法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東西。
(四)人才與教育
根據2010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對比,東北人口較上次普查凈流出接近200萬人。更具1%人口抽樣調查推算,至去年年末,遼寧省常住人口4382.4萬人,相比2014年4391.4完的常住人口總量,2015年遼寧省常住人口減少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951.5萬人,占67.35%;鄉村人口1430.9萬人,占32.65%。對比從1999年至2015年的統計公報發現,這是17年來,遼寧省常住人口總量首次出現負增長。
以工業為例,黑龍江、吉林、遼寧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0.3%、5%、-8.4%,均低于全國5.8%的水平,遼寧省經濟發展低迷是人才流失的重要根源。人才強省口號響,行動慢,少數領導干部對人才與科技發展不重視;“官本位”、論資排位的思想嚴重;遼寧省對科技投入不足,人才生活環境改善相比吉林與黑龍江省緩慢。
教育與科技普及程度低,城市創新氛圍不濃厚。目前我省公民素質普遍跟不上時代的變遷,國家社會的需要,2015年我國公民具備的基本科學素質比例僅為6.2%,我省也僅為中等水平。目前,世界上創新型國家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普遍在10%以上。一個全民創新創業的思想浪潮明顯還沒有在遼寧省內掀起,人們的創新思想沒有扭轉過來,創新素質跟不上。endprint
三、已有政策
東北老工業基地凸顯出來的問題日益明顯,振興老工業地區也已經成為東北地區的首要任務。近幾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有關于創新創業方面的政策,為了推動經濟的大力發展,李克強總理提出了《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指導意見》,以及供給側改革政策。根據這些政策對遼寧老工業基地進行體制機制改革并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新型產業技術創新體系。
四、建議
(一)減政放權
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看,政府對市場主體干預得太多,導致市場活力沒有被完全激發,因此加快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是供給側改革政策內容中重要的措施。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轉變政府職能要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基本思路。簡政放權是一項重大改革,針對遼寧省仍然比較突出的問題,要以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關系為切入點,著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營造出有利于結構調整、創新創業的環境。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努力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在遼寧省尤其要重視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盡最大可能減少前置審批事項,持久地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促進各類市場主體迸發出發展的活力。
(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民營企業
遼寧省國有企業集中,國有股份比重高,國有企業負擔重,包袱大等問題,經過十多年的振興發展雖然有所改善,但依然是制約國有企業適應市場競爭、輕裝上陣的重要因素。國企改革的切入點是完善國有企業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真正確立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在推進改革的進程中,還要按照不同國有企業功能類別推進,以產業轉型升級為引領,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扎實推進國有經濟布局戰略調整,創新發展一批國有企業,重組整合一批國有企業,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遼寧省企業中民營企業所占比例不低,但是配套和下游產業發展嚴重不足。如紡織、塑料、精細化工等規模小、數量少;再如遼寧省是我國航母發展基地,規模較大但配套產業卻很少。而這些產業大都適合民營企業的發展。遼寧省經濟的發展需要國企民營企業相結合發展,這是政府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政府要制定規則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進入的行業和領域,促進民營經濟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要創新對中小企業、對民營經濟的管理方式,變管理為服務,持續營造濃厚氛圍積極鼓勵和引導創業,培育壯大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民營企業集團和龍頭企業。
(三)促進內外交流
遼寧省是遼東半島前沿,三面環海,交通便捷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中德之間已經建立起了老工業基地交流合作機制,在沈陽中德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已經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中央已經明確要推進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進一步加大對重點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可以相信,東北地區的對外開放水平必將提升到新的水平。在對內開放領域,要加強遼寧省的內部合作,把加快沈陽和大連的建設,帶動其他地區的發展,完善遼寧省各市區合作與協同發展機制,探索部門與地方協同推進合作的有效渠道。
遼寧省政府應該根據國家頒布針對創新創業方面的政策一一落實并發展。對比東南沿海省市來說,有一定的地理位置差異。東南沿海地區臨近港澳臺,其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制造業的升級,金融業變形以及人才的聚集。在遼寧老工業地區發展傳統重工業的同時,東南沿海地區的制造業已經升級到了機器人、3D打印、VR。這三種領域未來有很大的市場。兩個地區的對比可以看出,東南沿海地區主要依靠的是創新。而遼寧省還在發展著傳統工業,延續著幾十年前的思想。發展著前景并不好的重工業。遼寧省政府應該貫徹落實發展創新創業方面的政策,著重發展創新型企業。發展眾創空間也可以成為我省應對老工業基地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有效利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區、應用創新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利條件,著力發揮政策集成效應,實現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通過建立眾創空間這個平臺為創業者提供服務,使創客們可以毫無顧忌的發展自己的創新計劃,抓住機遇,就等于是眾創空間提供外在服務,創客們創造內在核心內容。與互聯網緊密聯系,與創新緊密聯系,與政策緊密聯系。遼寧老工業基地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潮流大勢相結合,與時俱進,以我們傳統的工業為基礎,同時不能固守自封,通過與眾創空間政策的配合引進與我們東北相關的新科技和概念,將傳統與創新高效的結合起來,以傳統支持創新,以創新扶持并優化傳統。
參考文獻
[1]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張慶杰.深化改革 增強活力[N].經濟日報,2016-05-10(010).
[2]包紅君.東北老工業基地地方政府職能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剖析[J].理論界,2010,(04):58-59.
[3]魏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稅收問題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8.
[4]陳瑩.地方政府與市場化制度創新——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制度思考[D].吉林大學,2004.
[5]宋冬林.關于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主要問題和思路[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01):5-13.
[6]遼寧省政府網站:http://www.ln.gov.cn/.
[7]遼寧省統計局網站:http://www.ln.stats.gov.cn/.
基金項目:本文為大連民族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項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遼寧老工業基地體制機制的創新研究S201612026001。
作者簡介:楊柯宇(1996-),女,貴州銅仁人,大連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讀生;張寧(1995-),女,內蒙古通遼人,大連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讀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