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敏
摘要:優質的教育不再是學校單方的事了,它同時也是家庭的事,更是博物館義不容辭的重大要事。博物館的展品不僅與地區的歷史文物、風俗習慣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與學校美術、音樂、歷史文化、數學、科學等學科課程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從而使得博物館成為學校輔助教材的一部分,它對學校教育的作用更是有目共睹的。
關鍵詞:博物館 教育職能 學生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5-0135-03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世界的交流也變得更加頻繁。為了拉近杭州與世界的距離,圍繞“十三五”,緊扣“兩區兩會”來打造國際化的歷史文化名城。
現如今世界各地都有標志性的博物館,在對世界前列的博物館有了初步認識和了解后,如何積極應對杭州市博物館的教育功能進行拓展和互動視為我們重要的研究課題,唯有如此才能對杭州市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有所充實,學習他們不同的教育活動形式的經驗,更進一步有效地了解博物館教學的意義,才能為今后實現博物館各種國際化教學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對解決少年宮報名難這種最直接的熱點難點問題也有莫大的助益。
二、博物館研究過程、分析與結果
(一)調研過程
筆者主要通過資料查閱、實地考察、走訪博物館工作人員、問卷調查、分析總結等方式對杭州市的博物館進行調研。
(二)走訪詢問的調查結果
向館內工作人員詢問的問題如下:是否開設第二課堂?模式有哪些?每月展覽講座的次數?教育活動類型有哪些?該館的志工工作時間?
現代化設施設備配備情況:多語種導覽圖、中英文版展覽彩頁、多語種講解員、專家學者講解專場、學術報告、觸摸屏查詢電腦、多語種智能化語音導覽機、多語種掌上(PDA)導覽、數字放映廳是否配備?
據統計杭州市青少年學生第二課堂活動場館有40余家之多,而筆者走訪的這12家博物館中除恒廬美術館和中國美院美術館外,其它館都有設立第二課堂。但開設第二課堂的活動模式也是比較單一的,大部分館還是在以散客的形式存在的。往往對于絕大多數不知道、不了解博物館第二課堂的家長而言,自家孩子校外教育、興趣培養的思維仍定位在社會上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培訓班上。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博物館在打造第二課堂的力度上、宣傳上還是缺乏經驗的。
詢問結果統計情況如下:6個館配備多語種導覽圖,除了唐云美術館、浙江自然博物館,其它都配備中英文版展覽彩頁;6個館配有多語種講解員,除了1個館,其它都設有專家學者講解專場、學術報告;5個館配備觸摸屏查詢電腦;6個館配備多語種智能化語音導覽機;4個館配備多語種掌上(PDA)導覽;8個館配有數字放映廳。
(三)問卷的調查結果
觀眾在參展前對展館信息的了解途徑情況如下:所有館皆有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8個館有官方微博;5個館跟學校掛鉤;3個館提供手機APP、旅行社渠道,約占25%。所有調查對象都以館校合作方式來拓展觀眾人流量,景區通過團隊巴士也帶來了很多游客觀眾,另外,浙江省博物館(武林)的志工還提到該館還會用國內外聯合展來拓展觀眾人流量。問卷調查對象中的館與學生群體進行教育互動的情況了解:所有館全部設有專題講座;8個館設有體驗工作坊;6個館設有學生志工導覽講解、流動博物館美術館,約占50%;4個館設有兒童繪本區,約占30%;3個館設有兒童游戲室、舉辦寒暑假期間的藝術體驗營,約占25%。通過問卷中的活動預約方式了解到:10個館可以進行微信公眾號、電話預約;7個館可以進行官方網站現場預約;2個館可以進行手機APP預約。問卷結果大部分需要學生志愿者,僅1個館不需要。需要學生志愿者的館對學生的年齡要求情況統計:1個館需要7-10歲的小學生;3個館需要11-14歲的初中生,約占25%;8個館需要15-17歲的高中生;還有1個館提到需要的是大學生。各館工作人員對于邀請市民參與的最好方式調查結果:11個館內工作人員認為網站互動為最好方式;8個館內工作人員認為進學校社區辦講座為最好方式,約占70%;6個館內工作人員認為招募志愿者為最好方式,約占50%;2個館內工作人員認為實行會員制為最好方式,約占10%。
三、對杭州市博物館找存在的教育職能方面問題描述性分析
由于優質的教育不再是學校一方的事了,它同時也是家庭的事,更是博物館義不容辭的重大要事。所以針對這些博物館所存在的問題也并不全是它本身的問題,簡單的講主要還是會受傳統辦館模式、現代化科技進步、博物館教育職能形式的單一等問題的影響。
四、對于博物館的問題可采取的主要對策、建議及結論
(一)在博物館的宣傳方面
博物館加強博物館可以加強宣傳力度,嘗試多種有效宣傳方法、方式,同時館內要為觀眾提供休閑經營服務。
(二)在博物館的布展方面
博物館以分齡、分眾的要求制作一些展覽講解冊,并在展品旁標注通俗易懂的文字解說,必要時還可以在展覽某些作品時配備一些特色解說員以便杭州市民更好的觀展。
(三)在博物館內開展的教育活動
學校、社會、家庭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幾大途徑,而博物館又是社會教育的重要機構之一,博物館能為學校提供更多的視覺教育和教學資源。通過博物館與身邊教育資源有效銜接使教育項目的實施得以順利實現,這非但對博物館的教育職能有所充實,而且對杭州市民的少年宮報名問題無疑也是有所助益的。開展途徑有幾下幾種:
1.“培養學校種子教師”,讓博物館成為“教師研習營”。如:美國休斯頓美術館、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
2.對單一性的導覽解說活動進行轉變。如:溫哥華美術館。
3.以學生為主體進入博物館美術館學習。
4.發展學生志工伙伴。endprint
5.創立學生勤工儉學鍛煉小組。
6.“請”問題青少年學生(youth at risk)進館:(1)邀請問題學生進ARC類似的工作室學習;(2)在寒暑假期間雇傭問題學生加拿大多倫多地區的戶外型歷史博物館Scarborough Museum。
7.館內人員進校學習,根據館特點,編寫出具有符合中小學生語言特色的講解材料。
(四)在博物館外開展的教育活動
綜合性博物館可以配合學校多種科目的素質教育,歷史類博物館在配合學校德育方面作用突出,藝術類博物館在配合學校美育方面優勢明顯,科技類博物館在配合學校智育方面“風景獨好”。當學生存在學業繁忙、學習效率低、動力不足的情況,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去博物館進行課外教育活動,館校之間可以經常密切互動。另外,學校可以在與家長交流溝通的時間場合,向家長介紹博物館第二課堂、教育功能項目活動:1.“流動博物館美術館”進校園;2.“校園巡回展”;3.創建“教師工作坊”;4.“藝術歷奇”;5.“校園全接觸”。
(五)在線學習活動與課程互動
互動的形式:1.教育項目信息在線顯示;2.觀眾可以通過虛擬瀏覽決定自己是否去現場參觀欣賞;3.優秀學生作品圖片展示;4.在線館校互動平臺的個性化設計;5.在線課程互動,建立與學校合作這樣一個館校互動平臺。
五、結語
針對問題的分析:1.博物館在自身宣傳這塊做的不到位,同時,提供休閑經營服務項目也不多;2.杭州市民自身對博物館的關注不夠,期望不多,平日工作也比較繁忙;3.杭州市的兒童、青少年學生群體,存在學業繁忙、館校互動的缺失、家長對博物館第二課堂的教育功能項目活動關注了解不夠等原因;4.博物館所展出的部分作品不容易讓普通市民看懂,沒有分齡、分眾制作一些展覽講解。
因此,我們課題小組研討出如下可行性措施:1.博物館加強博物館可以加強宣傳力度,嘗試多種有效宣傳方法、方式,同時館內要為觀眾提供休閑經營服務;2.布展時,博物館以分齡、分眾的要求制作一些展覽講解冊,并在展品旁標注通俗易懂的文字解說,必要時還可以在展覽某些作品時配備一些特色解說員以便市民更好的觀展;3.在博物館內舉辦發揮教育職能的活動;4.博物館在校園社區內舉辦教育活動;5.在線學習活動與課程互動開展。
以上就是我們走訪調研后的一些研究、體會,當然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議,但尚偏于簡單,不夠深入,顯然還存在于不可避免的不足之處。希望對接下來杭州市的博物館為達到國際化水平教育功能的努力提供一些借鑒和啟發。
參考文獻:
[1]張小鷺.現代美術館與經營[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劉婉珍.博物館觀眾研究[M].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1.
[3][美]唐·培根,唐納德·R·格來葉.學校與社區關系[M].周海濤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3.
[4][日]并木誠士,中川理.美術館的可能性[M].蔡世蓉譯.臺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8.
[5]徐建融,錢初熹,胡知凡.美術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6][瑞]布魯諾·費萊.當藝術遇上經濟[M].蔡宜真,林秀玲譯.臺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8.
[7]王宏均.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修訂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8]段勇.當代美國博物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9]王宏鈞.中國博物館學基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0.
[10]王大根.美術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11]鄭勤硯.美術館公共教育的反思[M].美術觀察,2011,(02).
[12]錢初熹.日本的美術館教育[J].美術報,2003,(02).
[13]項隆元.試論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與差異[J].中國博物館,1991,(06).
[14]陸雪梅.博物館與學校素質教育[J].東南文化,2004,(01).
[15]黎波.博物館與青少年素質教育的思考[J].大舞臺,2009,(04).
[16]劉曉斌.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J].中國博物館,1990,(03).
[17]王旭曉.課外、校外藝術教育是美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3).
[18]李緒洪.美術博物館在當代兒童美術教育中的作用[J].中國美術教育,2003,(06).
[19]楊丹丹.論博物館教育活動的可持續發展——以首都博物館青少年教育活動為例[J].中國博物館,2010,(01).
[20]周智菲.美國博物館與藝術教育的理論研究[J].藝術探索,2011,(01).
[21]宋嫻,忻歌,鮑其泂.歐洲博物館教育項目策劃的特點分析[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0,(07).
[22]李彩霞.新形勢下博物館如何服務學校素質教育[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