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軻涵+周程程
【摘要】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著我國企業經濟管理活動的全面發展,最主要體現在對企業經濟信息的管理與監督方面。而在企業的經濟管理過程中,會計師是一個重要的主體,其承擔著對企業內部經濟信息的控制與管理的責任。現如今,在市場上也有大量的會計師事務所,不同的事務所所具備的規模大小與實力強弱也有所不同。但是,只有在社會經濟水平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加大對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與審計質量的監管,更好的在提高市場資本信息質量的基礎上發展并培育全面化、科學化以及高效化的事務所,這樣才能更好的推動我國會計事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
【關鍵詞】會計師 經濟信息 審計質量 規模實力
一、引言
當今,隨著市場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狀況的不斷變化,靈活的調節經濟資源,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注入活力,不少企業都會選擇從會計師事務所中聘請優質的會計師,為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的監督與管理。而現在市面上有許多不同的會計師事務所,其無論是在組織結構上還是審計質量上都存在著不同的差別。因此,本文對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與審計質量作深入的分析,有利于促進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科學發展。同時,在深入研究的過程中,也可以從中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可持續發展的科學道路。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與分析
眾所周知,會計師是一種典型的外來名詞,早期在美國的金融發展時期,在審計工作初步發展階段,為了更好的對經濟活動與資金流轉進行監督與管理,就有專門的人員開始從事這一方面的工作,隨即對該部分專業人員的稱呼就演變為會計師。當會計師的數量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就會形成一種具備專門會計技能的組織或者機構,這就是會計師事務所。最早對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與審計質量進行研究的是1981年的DeAnglo教授,其認為在一定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會計師事務所規模的不斷擴大與客戶之間的關系是極其密切的。在會計師事務所中會分為這兩個部分的客戶,一個是潛在客戶,一個是固定客戶。如果固定客戶在事務所的客戶來源中所占比例是較大的,那么該事務所的規模就可以不斷擴大。同時,潛在客戶的比例如果越大,那么該事務所固定客戶的機率也會上升。
在國內,2003年原紅旗與李海建就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方式、出資比例、規模大小以及審計質量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意見與建議。同時在他們的研究中也運用了科學的等量對比法,以此來總結出提高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與促進事務所不斷擴展規模的幾點結論。
三、我國對會計師事務所規模、組織與審計的規定
首先,在我國《注冊會計師法》中,其是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組織方式、出資比例、審計要求以及其他方面的事宜作全面且清晰的規定的法律。同時,在其中我們可以得知,我國對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方式有兩種法定形式:第一是合伙制會計師事務所,第二是有限責任公司形式的會計師事務所。兩者所面臨的事務所風險與所需承擔的責任也是有所不同的。合伙制的事務所更注重的是一種合伙經營的特性,其要求合伙人都必須要承擔一定的連帶責任,共同分擔相應的風險。且合伙制事務所中的合伙人之間都有相應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權利。而在有限責任的會計師事務所中,其是與市場經濟體制中的有限責任公司相同,都是使用自己的全部資產作債務的承擔責任,以此來降低事務所所面臨的市場風險,但是對事務所中的個人會計師來說卻更好的降低了其所遇到的風險與責任。另外,現如今在我國對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的最低注冊資本已調整為30萬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對組織過程中所遇到的風險起到防范作用。
其次,我國不斷擴大的會計市場,促使著許多外來會計公司瞄準這一潛在的市場紛紛進入中國。同時,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歷史較遲,綜合水平與能力也難以與國外相比,因此國內的會計師事務所不管是從外界的條件:組織方式、規模大小、組成形式方面還是從內部的審計控制、質量水平方面都是不敵國外的一些會計公司。因此,不少外資開始與國內一些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合資,可以就先進的內部管理技術與執業經驗對國內的會計師事務所發展起到一定的參考價值。目前,在我國已經形成了不同種類的合資事務所,有成員所、合作所、聯系所等不同組織形式。隨著外資會計師事務所的不斷成立,規模的不斷擴大,就有學者質疑這些外資形式的事務所所采取的審計標準是否已經趨向于國際化的標準體系?這些外資事務所能否對國內的審計市場質量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為此,我國財政部在2000年就該類問題先后頒布了《會計師事務所擴大規模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以及《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審批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文件,以此來調整合資事務所在我國審計市場中的發展狀況。
四、實證分析的結果與結論
實證分析法在對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與審計質量的分析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通過結合不同類型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意見情況與不同審計意見的公司特征情況全面、深入的針對審計意見對各發展變量因素進行多元回歸分析,最終明確指出會計事務所的綜合審計質量與意見是由上市公司的財務特征以及財務模式來定的,與會計師事務所本身的組織結構、形式、規模大小沒有一定的關聯性。同理,在綜合性的實證分析之后,我們可以得出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意見與質量水平與事務所內部的組織結構、組織方式、規模大小之間是不存在直接、必要的關聯性。只有研究過程中的公司財務指標與信息才會直接影響到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意見與質量的發展。
五、結語
會計師事務所是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中的重要主體之一,只有發揮出了良好的會計監管與審核作用,我國企業乃至社會的經濟水平才得以提高。根據以上研究的內容來看,筆者認為第一就是要從法律制度方面加大對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與審計質量的監管。可以在會計師事務所內部實行一定的訴訟賠償制度,或者是對其個人財產進行登記保險制度等。其次,就是要專門針對一些具備特殊性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實行特殊的管理機制,如中外合資成立的會計師事務所。最后,會計師事務所內部的風險與質量保障也是需要注意的,在順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潮流中,更應該要結合自身實力與水平合理的擴大規模,并進一步提高審計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爽,吳溪.審計師變更研究[J].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2]許婷.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與審計質量[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8.
[3]王月悅.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與審計質量[M].吉林大學,2015.
[4]武曉玲,王海東,周水龍.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與審計質量之間的關系[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