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蒙
摘 要:利用數值產品客觀資料分析,從大尺度環流變景場、探空資料方面入手對2016年12月21日祿口大霧天氣進行了診斷分析。結果表明次復雜天氣是由于持續性降水,導致適度飽和,帶來的低能見度大霧天氣
關鍵詞:祿口 大霧 預報
中圖分類號:P4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7(a)-0148-02
南京祿口機場冬季氣象條件很復雜,受寒潮等天氣影響,本場受到大霧、低能見度的惡劣天氣影響較為頻繁,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2017年“春運保障工作”,力爭做到“安全第一、保障天氣、真情服務、暢通無阻”,故此分析2016年12月21日的本場大霧天氣形成原因及過程發展,望對日后的復雜天氣預報工作有所啟迪。
1 過程概況
2016年12月21日地面弱高壓,高空槽線過境,南京祿口機場出現降水及低能見度天氣。
降水發生時段在20日的16:00(UTC)-21日的11:25(UTC)。
期間20日21:50(UTC)-21日02:30(UTC)能見度小于1000m,20日22:50(UTC)-21日02:20(UTC)能見度小于800m,最低400m能見度,325mRVR,由于低于飛行標準,導致17個航班備降[1]。
2 形勢分析
從當時的天氣圖上看,路口機場20日500hpa有小槽東移,中低層為輻合氣流,地面為均壓場,后續本場受高空槽前西南風場控制,中低空的輻合緩慢東移持續影響本場,而地面處在高壓后部。
分析21日地面到高空的天氣圖,本場地面受輻合中心控制,高空受到槽前西南風場影響,隨著后續的氣旋入海,本場陰雨漸止轉多云。
由于20日的水汽輸送充足,持續性降水導致近地面濕度飽和,有利于霧的產生。至21日凌晨6:00(北京時、下同)本場能見度降到900 m,之后持續下降,9:00能見度到最低400m,RVR325 m,并一直持續到11:00時能見度才上升至1600 m。
在12日21日08時的探空圖(圖1)上,近地面已經出現了逆溫,最高溫度在925hPa附近,上下層溫差較大;從溫度露點差也能看到,近地面水汽含量很大,當日預報最低溫度9℃左右,符合大霧條件。
3 氣象預報
表2是2016年12月20日—21日發生復雜天氣時的氣象TAF報和METAR報,對比報文可以看出,值班預報員對于天氣走勢的大方向是抓住了,考慮高空槽前西南風場以及中低空輻合的共同影響,得出了夜間有持續性小雨、輕霧的結論,并由此做出了夜間能見度降低至1000m的預報報文。
但是,實際情況是20日21:50(UTC)-21日2:30(UTC)能見度小于1000m,20日22:50(UTC)-21日2:20(UTC)能見度小于800m,最低400m能見度。FC201803、FC202106與FC200009都沒有低能見a度的預報信息或修改信息。直至21日接班預報員在00:53(UTC)做出了修訂,而此時本場已經出現了3 h低于1000m能見度,2h低于800m能見度。
4 氣象服務
本次12月21日的大霧過程中,21日早晨6:00(北京時、下同)—9:00,主導能見度從900m掉到400m,是一個持續下降的低能見度天氣過程。當班預報員于8:40發布了一份機場低能見度大霧預警,預期本場低能見度天氣持續到10:30。預警內容與后續天氣發展高度一致。隨后短信和電話通知各級用戶,為航班的安全飛行提供了保障。
21日08:00時交接班進行集體會商,當時本場主導能見度500m,通過仔細分析得出如下結論:預計10:00以后本場RVR達到起降標準,預計11:00以后本場主導能見度達到1km以上。
所得結論與后續天氣發展高度一致,用于航空公司簽派咨詢等相關服務,為航班的合理安排提供了保障。
5 結語
本次復雜天氣是由于持續性降水,導致適度飽和,帶來的低能見度大霧天氣,很符合四季多云雨,終年有大霧的南京祿口機場的特點,加強學習本場氣候志,以對本場天氣變化特征了然于心。
本次復雜天氣過程,當班預報員發布機場能見度警報1份,機場警報取消報1份,共計2份[3]。但是本場21日早晨從出現低能見度天氣開始,并持續惡劣2h40min后才發布了第一份警報,即使警報的準確度很高,但是時效性不夠,預警作用大打折扣。建議工作臺放置復雜天氣流程板,提醒當班預報員及時發布機場警報。
在復雜天氣過程中,復雜天氣的分析、大量的用戶電話咨詢以及每小時的飛行文件提供等等,都會使當班預報員造成工作事項的“錯、忘、漏”。建議制定面對復雜天氣過程的工作流程圖,復雜天氣來臨時,預報員應當優先做好報文的準確及時發布,機場警報的及時發布和報文的及時修訂等。
12月21日早晨集體會商,得出的結論對于此次復雜天氣的把握準確度很高,具體轉變時間節點略有稍許偏差。建議通過集體會商做出天氣展望表,并及時更新發布,天氣展望表既是預報員集體會商的最優預報,也可以發布網站、傳真至機場用戶,保證用戶們能夠及時做出合理航班安排。
參考文獻
[1] 張巖.南京祿口機場觀測常規記錄本[J].科技創新導報,2016(3):99-102.
[2] 戎春波.南京祿口機場預報常規記錄本[J].中國民用航空,2014(6):86-88.
[3] 張洪海.南京祿口機場機場警報及終端區預警記錄本[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