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倩
摘 要:江山市作為浙江省20個工業強縣(市、區)之一、浙江省兩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推進兩化融合及智能制造工作,既是貫徹落實制造強國戰略的核心任務,也是建設省級兩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的客觀要求,更是加快江山工業轉型升級,適應新常態、推進新改革、實現新作為、爭取新業績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智能 制造 評價
中圖分類號:F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7(a)-0196-02
1 江山市兩化融合現狀
1.1 從總體發展階段來看:大多骨干企業仍處于單項應用覆蓋階段
當前,江山骨干企業更注重通過“機器換人”提升生產過程自動化、數字化。88%的企業有專項規劃或相關規劃,說明目前江山市的骨干企業普遍認識到信息化和兩化融合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并且從企業層面至上而下(制定規劃)的方式開始推動信息化建設;ERP、SCM、數字化設計工具等系統也正逐步實現覆蓋,兩化融合工作已經有較好的起步,但大多企業仍未實現單項應用的全覆蓋,除極少數龍頭企業外,大多企業受限于對兩化融合工作的認識不足及推進信息化建設和智能制造的能力有限,距離集成應用階段尚有差距,缺乏優秀的智能制造信息服務企業和可推廣的行業性解決方案也是限制兩化融合向綜合集成階段推進的因素。
1.2 從基礎保障來看:骨干企業基礎保障水平良好
江山骨干企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較好,基礎的人均帶寬和網絡吞吐能力得分較高,但對于新信息基礎設施——云服務和機器人應用明顯還處于初級階段,僅有少量企業開始探索使用。在信息安全方面,幾乎全部企業均使用了信息安全防護手段,但信息安全相關管理制度建立相對簡單,重技術、不重管理,在工廠物聯網逐步推進的兩化深度融合背景下,存在信息安全風險。在組織保障方面,江山骨干企業鮮有建立CIO制度,且大部分的信息化工作組織管理機制是由二級部門或由其他部門代管,說明企業對兩化融合的認識程度還不夠,尚未提升到企業戰略高度。這一問題也直接導致了很多企業在兩化融合工作推進中,疲于應付業務部門的零散需求,而未從企業戰略角度進行總體規劃,也導致了信息化建設與企業發展“兩張皮”,項目建設零散,系統化程度不足。
1.3 從集成互聯情況來看:企業集成互聯能力亟待提高
江山內部的縱向集成互聯情況優于外部上下游的集成互聯情況,但是,縱向和橫向集成互聯能力都亟待提高。在縱向集成方面,一半企業尚無研發類產品數據庫等相關系統,一半企業工藝參數從研發設計、排產到生產控制全程依靠手工轉錄,也尚無一個企業完全實現縱向綜合集成。在橫向集成方面,江山部分企業對外研發設計協同程度較高,但供應鏈管理系統以及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的覆蓋率均顯不足,因此,加強與上下游伙伴的數據交互,積極開展協同制造,提升品牌和質量,將是下一階段突破的重點。
1.4 從數據應用來看:企業已經開始探索數據采集和應用
大部分企業對大數據有了初步的認識,明白數據作為DT時代“石油”的作用。在產品數據方面,絕大部分企業采集和保存了工藝流程和銷售信息數據,用于工藝流程的改進、產品追溯和營銷,但鮮有企業保存客戶信息,說明江山企業更重生產,在終端消費用戶服務能力上還存在不足。在生產數據方面,生產數據采集較為薄弱,進一步利用數據分析優化生產過程的基礎不穩,應作為下一步信息化的重點。在經營數據方面,依托于ERP系統的廣泛應用,銷售、庫存、采購等內部數據得到更好的采集,給企業內部的財務預結算和成本控制帶來便利;半數企業進一步在戰略風險管控、客戶交織和信用分析、市場趨勢分析、決策營銷等高層次的應用方面進行了探索,但對數據的挖掘分析尚淺,有待深入。
1.5 從“互聯網+創新”來看:已經有企業開始嘗試,有亮點出現
少數龍頭企業已經開展了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新產品新模式創新,以及企業間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物流銷售等環節的資源整合和協同制造,并進一步探索個性化設計和制造。例如,在“互聯網+”產品和服務方面,健盛集團的健盛之家、宇安消防的萬商匯等都是江山企業利用互聯網開發新產品、創造新模式的突出案例;在“互聯網+”生產組織方面,健盛、歐派、江變三家企業擁有合作伙伴間資源共享協同的生產平臺,或參與了其他互聯網協同生產平臺。但總體來說,江山的“互聯網+”創新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1.6 從效果效益來看:兩化融合水平與效果效益水平同步
從評估結果中可以看出,企業得分與效果效益成正比。但新產品研發周期和萬元產值綜合能耗相對較低的得分,反映了江山當前最欠缺“研發”和“綠色制造”,也說明企業在推進兩化融合的過程中更注重短期投資回報,而對企業長期發展戰略支撐不足,兩化融合與企業戰略“兩張皮”的現象嚴重,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深度仍有待加強。
2 主要存在的問題
江山市企業推進兩化融合主要是面臨“理念、能力、支撐”三個方面的問題。
2.1 從“理念”方面來看
江山企業對信息化建設比較重視,但戰略高度不夠,對如何提升企業整體信息化水平存在誤區,缺乏總體長期系統規劃,容易“走彎路”。具體表現在,更考慮短期利益性,存有“花小錢辦大事”的想法,各信息系統間缺乏統籌;對信息化建設“重硬輕軟”,即比較重視先進智能化設備、系統軟件等建設,輕視人員信息化培訓以及相應的兩化融合管理流程、體制機制的配套建設,難以發揮信息化帶來的最大效能。
2.2 從“能力”方面來看
信息化和管理復合型人才、信息化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缺乏,員工素質不高成為江山兩化融合的較大瓶頸。一方面,企業信息化人員還處于“網管”時代,信息部門在企業中的“話語權”有限,且缺乏戰略眼光和統籌能力,CIO制度建設任重道遠;另一方面,企業信息化部門人員技術水平有限,系統實施階段參與深度不夠、二次開發能力不足,雖有服務公司亦難在短期內建設真正符合企業實際的信息系統,且一線員工操作應用能力不足。
2.3 從“支撐”方面來看
江山本地的工業信息工程、工業軟件、自動化、機器人、智能裝備、咨詢服務等兩化融合領域服務團隊數量少、能力弱,無法滿足江山企業日益增長的兩化融合需求,且尚無龍頭工業企業專門成立服務公司去發展相關產業。同時,外地的智能制造服務企業與江山工業企業溝通不足,存在“水土不服”的情況,短期內難以了解江山細分行業、具體企業的特點,也難以提供真正對口的兩化融合解決方案。
3 對策建議
3.1 繼續開展兩化融合示范試點建設
積極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示范試點項目建設,在“點”上選取歐派、健盛、天際等企業給予重點支持,樹立3~5家智能制造標桿企業,爭取國家、省級專項支持,發揮樣板標桿的引領帶動作用。根據江山大健康、輸配電、木門等不同行業特點,形成可復制的行業性解決方案,提升江山兩化融合的整體水平。
3.2 分階段開展兩化融合指導推進工作
依據企業當前兩化融合發展階段,開展分類指導。對處于集成提升階段的企業,加強數據應用,優化工藝流程,加強信息化對戰略決策的支撐能力;對處于單項覆蓋階段的企業,著力開展工廠物聯網建設,加強生產、倉儲、財務等關鍵業務環節間集成建設;對處于起步建設階段的企業,以開展“機器換人”為主,著力完善單項應用,利用互聯網開展簡單的營銷和電商應用。
3.3 提升智能制造服務能力
積極引培專業智能制造服務機構,鼓勵多主體聯合建立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與金融支撐;鼓勵江山同行業企業間以整體打包的形式加強與智能制造服務機構合作,推進信息化建設;鼓勵骨干企業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服務型制造。
參考文獻
[1] 大雨.智能制造內生動力在于管理[N].中國航天報,2016-07-06.
[2] 尹暉.智能制造邁向高端 提升企業智能制造水平[N].無錫日報,2016-06-30.
[3] 張冶,賈倩.從工業4.0審視航天智能制造[N].中國航天報,2016-07-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