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
內容摘要: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的常態化運行,需要以強有力的技術、人員、資金、制度作為保障措施,以更好的滿足學生文化需求,繁榮校園文化。
關健詞:高校 校園文化活動 微直播 保障措施
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是當前高校適應新媒體技術發展趨勢,滿足學生文化需求的一種新的傳播形式。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將以微信、微博平臺的直播功能為依托,以圖文、視頻等方式對校園文化活動開展直播,增強校園文化活動輻射力與影響力。在當前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的開展過程中,需要有相應的技術、人員、資金、制度作為保障措施,以確保微直播的持續性。
一.引進并消化技術,搭建微直播平臺體系
當前,一些企事業單位,順應新媒體技術發展趨勢,在其官方微信、微博中充分運用微直播技術,提升單位宣傳推薦能力,滿足用戶信息咨詢需求,發揮了較好的作用。而高校在應用微直播推廣校園文化活動的過程中,一些院校受制于自身的設備技術,習慣于采用外包租借的方式,將涉及到技術設備等微直播環節的事宜,交由社會化傳媒公司負責。從新媒體技術發展趨勢分析,以及目前高校學生在新媒體使用中養成的傳媒消費習慣,高校都有必要引進并消化微直播技術,從而節約微直播的成本,同時更為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的常態化運轉提供技術支撐。
新媒體在發展過程中,雖然某種程度上是對傳統媒體的革命,但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不存在完全的替代關系。不是新媒體涌現之后,傳統媒體就會滅亡;相反,新媒體的出現反而使得傳統媒體可以借助技術的發展,通過整合,煥發新的生命。比如央視新聞直播,湖南衛視的芒果直播APP等等,無不顯示傳統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直播技術融合,所產生的新效果。
對于高校而言,在傳統媒體時期,大部分高校都致力于通過校園電視臺的建設,使得校園文化活動能夠通過較為現代的傳媒技術更好的傳播。當前在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背景下,一些高校也日益重視新媒體技術對校園文化活動的推廣作用。某種程度上,微直播技術應該是電視直播技術的一種升級換代,但是電視直播的相關基礎設備,還是能夠在微直播中得到適當的運用。比如以專業電視攝像機替代手機攝像頭的微直播,其畫面的清晰程度肯定要高于手機。又如通過校園網絡傳輸信號,其信號的質量與帶寬,都要好于直接使用手機的移動網絡。所以,對于高校而言,在技術層面順應新媒體發展,做好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不意味著要另起爐灶,而應該是在已有的校園電視臺基礎上,通過技術的引進與消化,功能的拓展與疊加,搭建起滿足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需要的技術體系。
二.增加并培訓人員,強化微直播人員保障
不論傳媒技術如何發展,人員作為傳媒運轉的核心資源,始終都是媒體建設的一個核心。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不只是簡單的技術升級,還應該做好相應的人員補充培訓工作,進而為微直播提供強有力的人員保障。
參照高校校園電視臺人員構成情況,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一般也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負責文化活動微直播的大部分工作,教師主要從技術與經驗等方面指導學生開展工作。高校校園電視臺一般配備有相應的指導教師,高校在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首先是要將原有的校園電視臺指導教師轉變為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指導教師。在這方面,高校可以通過人員的引進,解決這一問題,但是,更好的方式與渠道是高校通過培訓的方式,培養成熟的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指導教師。因為引進的人員,雖然在技術上較為成熟,但是對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情況并不一定十分了解;而自我培訓培養的方式,將校園電視臺指導老師轉變為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指導教師,只是要求指導教師在已有的傳媒技術基礎上,進行相應的進修,就可以促進其技術能力的提升。其次,高校應該做好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參與學生的人員培訓工作。不論是校園電視臺還是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以學生為主體,既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培養鍛煉學生的能力素養,同時,也可以節約一定的人力資源成本。但是,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的學生培訓工作,面臨著周期問題,即學生在通過培訓之后,其工作受到學業限制,工作的年限一般不長,為此,高校相關的培訓活動不是一次性的,而應該是以年為單位,每年都需要通過納新、培訓、實踐等環節,鍛煉培養一批新生學生力量,以保證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常態化開展。
三.投入并運營資金,確保微直播順利開展
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作為校園文化傳播的一種新的形式,需要在建設過程中增加相關的資金投入,從而確保相關的活動能夠順利開展。
在投入資金的種類上看,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的資金主要用于技術設備購置、人員培訓費用以及直播經費需要等三個方面。在技術設備購置費用方面,不論高校是短期內投入資金租賃,還是從長遠角度考量一次性重金投入,都要求高校投入的資金,能夠保證為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提供技術設備支持。只是短期租賃資金,不利于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的常態化發展,而且也不利于高校通過校園活動微直播培養、鍛煉學生的素質能力,因此,目前部分高校多通過一次性大筆資金投入,解決技術設備購置問題。但是在一次性投入過程中,也存在著技術設備引進是否符合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要求的問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而且很多新技術其相應的價格也較為高昂,對于高校而言,其校園文化活動的設備,不一定強調技術的先進性,而應該是適度滿足需求即可,進而避免購置資金過高的問題。在人員培訓費用方面,高校首先應該投入一定的資金,做好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的指導教師培訓工作,可以通過選派教師參加社會化微直播培訓班的方式,也可以通過采用選派教師去文化傳媒公司進行微直播頂崗實訓的方式,前者的費用可能較低,但是培訓不成系統;后者的成本有可能較高,但是由于教師全程參與到社會化微直播實踐中,鍛煉價值較大。其次高校還應該預留相關的資金,做好校內學生的微直播培訓工作。在直播經費需要方面,高校相關部門應該每年,根據校園文化活動整體安排,遴選需要進行微直播的場次,從而預估每年高校進行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的有關經費,并列入高校年度經費預算,確保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有較為充足的經費保障。
四.修改并制定制度,實現微直播常態運轉
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作為校園文化活動一種新的傳播形態,其在原有的校報、官網、電視臺、電臺等構成的校園文化傳播生態圈中,增加了新的元素,要實現微直播工作與校園文化活動、其他校園媒體的協同運轉,有必要修改并制定有關的制度,為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的常態運轉提供制度保障。
關于修改制度方面,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由于在某些方面與高校已有的媒體機構承擔著類似的職責與功能,因此,高校應該對校園傳媒機構管理制度進行適當的修訂,增加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的內容。相關的修訂主要涉及到校園文化微直播的價值與意義、申報與審批、運行與管理等方面,尤其是為了適應新媒體發展態勢,高校在相關傳媒機構管理制度的修訂過程中,應該通過相關的傾斜政策確保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的人財物能夠落實到位,切實為文化活動的微直播提供制度支撐。
除開在校園傳媒機構管理制度中設定相關的條款,確保文化活動微直播能夠得到保障之外,為理順文化活動微直播工作的開展,高校還可以單獨制定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管理制度,以與校園傳媒機構管理制度中的相關內容形成配套。單獨制定的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管理制度,側重于根據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的流程,分為總則、工作人員要求、工作職責、工作紀律、設備管理、微直播流程等內容,其中在總則部分應該明確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的定位;工作人員要求主要針對參與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的學生提出工作要求;工作職責主要是針對負責校園文化活動微直播的各責任人提出具體的崗位職責要求;工作紀律強調所有參與校園電視工作的人員應該遵守的紀律;設備管理對應相關設備的使用要求;微直播流程明確微直播的申報、審批與執行相關的細節環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