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廣泉
在全國縱橫信息數字化學習研究教學大賽上,蘇州博愛學校的學生一舉包攬了大賽一、二、三等獎,成為比賽現場最令人們矚目的“亮點”。要知道,博愛學校是以殘疾兒童為主的學校啊!殘疾兒童為什么能夠超越正常兒童獲得如此好的成績呢?博愛學校的老師認為這主要是依靠那套簡潔實用的“縱橫漢字輸入法”。“縱橫漢字輸入法”在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上另辟蹊徑,規避了特殊兒童學習拼音、認字、書寫時的困難。
那么,這個神奇的“縱橫漢字輸入法”是怎么回事兒呢?
縱橫漢字輸入法是香港著名實業家、香港保健協會主席周忠繼先生在60多歲的時候潛心研究發明的,并獲得了國家專利。周忠繼出生于1925年,江蘇省蘇州市人。1950年到香港,與兄長周文軒先生一起從事紡織工業、金融地產等商業經營貿易,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世紀80年代,面對中國大眾難以應用計算機的局面,周忠繼決心研究創造一種易學、便捷的計算機漢字輸入法。當時,中文輸入電腦的方法已有拼音、五筆字型、倉頡等估計不下200種,但經多方試驗,均有諸多不便。周先生一直在思考怎樣把漢字輸入法簡化這個問題。有一天,他查字典時偶然受到王云五先生1935年提出的四角號碼檢字法的啟發,隨即便開始了長達5年的探索和思考,在馬來西亞科技大學一位系主任的幫助下,他編成了《縱橫漢字輸入法簡體碼本》,并于1989年在香港出版。這之后,在一場又一場輸入大賽中,縱橫碼都拔得頭籌。如今,縱橫漢字輸入法已成為長者、學童及智障兒童與外界交流的便捷工具。
周忠繼對蘇州有很深的家鄉情結,發明縱橫漢字輸入法后,他將縱橫碼奉獻給蘇州,交蘇州大學進一步研究開發。1993年6月,“縱橫漢字信息技術研究所”在蘇州大學成立。“縱橫漢字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開發出一些教學軟件,交蘇州市的中小學推廣學習。然后,以蘇州為基地輻射到江蘇、上海和浙江,并傳到周忠繼所在的香港,進而向國內外擴展。

蘇州工業園區博愛學校是一所專門收容智障兒童的特殊學校,學校中患有腦癱、智障、孤獨癥的特殊兒童,利用計算機學習縱橫漢字輸入法,竟可以跨越書寫障礙,寫博客、完成作業。縱橫漢字輸入法成為開啟他們與世界交流的一把金鑰匙。21歲的劉勇現在是博愛學校的一名正式員工,他也是第一批接觸縱橫漢字輸入法的學生之一。他曾在現場為大家“演示”,短短幾分鐘就給香港縱橫碼發明人周忠繼先生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短信:“在最開始學習縱橫漢字輸入法時,我覺得它沒有拼音輸入法方便。但伴隨著深入的學習,它的優勢慢慢體現——即使是完全不認識的生僻字,我也能根據筆畫準確地將它打出來。”
多年來,周忠繼的努力和成功使他獲得了諸多榮譽,他現任香港南聯教育基金主席、香港保健協會主席、香港注冊中醫學會首席榮譽會長、香港中醫學會永遠名譽會長、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名譽會長、香港棉織業同業公會永遠名譽會長、香港布廠商會名譽會長、香港蘇浙滬同鄉會永遠名譽會長、上海總會名譽會長、江蘇旅港同鄉會聯合會名譽會長、香港淮安聯誼會名譽會長。
周忠繼今年已經82歲了,仍然身體健康,精神矍鑠,仍然在第一線工作。他是怎樣做到事業、健康兩不誤的呢?周忠繼認為,要工作,也要休閑娛樂,只知埋頭工作,容易疲憊、缺乏熱情,所以,每天需要放輕松一點,自己開懷大笑幾聲。另外,在工作以外要培養一些興趣,養成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但興趣和習慣都不是一天養成的,要先確定目標,然后從小處著手,每天堅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