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仍海
便秘問題,在中老年群體中較為多發。那么便秘如何認定?什么情況下需要就醫?如何使用瀉藥?不少人仍沒有清晰的認識。
病理性便秘需就醫
有人認為一天或兩天沒有排便就是異常了,其實不然,每星期排便少于兩次,或排便困難,或糞便干結時,才稱之為便秘。
一般來說,當如下5種情況出現時則屬于病理性便秘,產生的排便異常可能需要藥物的幫助。醫生會結合患者的具體問題,進行治療。
常見的病理性便秘有:1.因患甲狀腺疾病、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誘發的便秘。2.因中樞神經及外周神經系統性疾病誘發便秘。3.因腸道腫瘤或炎癥疾病誘發便秘。4.長期服用利尿藥物、抗抑郁藥物、抗帕金森藥物,因藥物副作用導致便秘。5.因神經緊張,對排便感覺遲鈍誘發的便秘。
及時進行排便鍛煉
便秘有3方面表現:一是大便次數少,每3天或更長的時間1次;二是排便困難,每次排便超過5分鐘,排便費力,或排便后還有便意,排不凈;三是大便干結,糞便呈羊糞球狀。
及時、正確、有效地解決便秘問題都可以從進行排便鍛煉開始,以增強排便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促進結腸內容物通過大便順利排出。具體的方法是:每天定時如廁,雙手按摩腹部,增加腹壓,配合排便動作,反復,但是切忌久蹲。
由于飲食習慣不良、飲水減少等因素引發的便秘,只要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多吃高纖維飲食,多喝水就可以了。
瀉藥選滲透性、膨脹性的
出現便秘問題后,如果能正確掌握服用瀉藥的技巧,不要長期依賴,會是緩解便秘的一個好辦法。
瀉藥一般分為5類:1.刺激性瀉劑,如酚酞、蓖麻油等;2.鹽性瀉劑,如硫酸鎂等;3.滲透性瀉劑,如甘露醇等;4.膨脹性瀉劑,如充腸劑;5.潤滑性瀉劑,如石蠟油等。
總的來說,瀉藥最好選擇滲透性和膨脹性的,能減少對腸道的刺激。對于刺激性的瀉藥,最好少用。濫用刺激性瀉藥,可能造成對瀉藥的依賴,導致腸功能紊亂,從而加重便秘。另外,在使用時間上,瀉藥使用不要超過一周。
一旦發生比較嚴重的、持續時間較長的便秘,應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