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摘要:全世界各地為馬克思恩格斯都建立了塑像,從馬恩塑像聯系到他們的人生經歷,從而感悟他們的人格力量,有利于了解“馬克思主義”產生的內在動力。
關鍵字: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主義;人格
全世界文化有一個約定俗成,那就是為關鍵的歷史事件或者偉大的人物立碑塑像。眼前的塑像,是我們中國人為馬克思恩格斯而立的。
他們非常偉大,他們開創了一種全新的世界觀,并且把它形成了一種體系,叫“馬克思主義”。我們中國人用它成功指導了我們的革命,并且繼續有效率地指導著我們的社會建設。那為什么不直接在石碑上刻上“馬克思主義“幾個大字,去彰顯他們的功績,而是要按照他們生前的樣子樹立人形塑像呢?
我認為,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一項具有強烈價值傾向性的理論,真正的把握和學習馬克思主義是絕對不能離開創造者自身崇高的信仰和偉大的人格力量的。唯有我們真正了解了馬克思恩格斯的人格魅力,才能進一步理解與信仰他們所創立的理論。
還記得《共產黨宣言》里的這句話嗎?“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幸福觀。他們對幸福的態度,從來都是和全人類的幸福連在一起的。
眼前的馬恩塑像是高大而需要仰望的,我們首先需要仰望的是馬克思恩格斯偉大的人格力量。“具有高遠的精神追求”“對無產階級在情感上的認同”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三點,是馬克思恩格斯的人格力量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
在馬克思恩格斯求學時期,二人就展現出具有高遠的精神追求這樣的偉大人格。中學畢業17歲的馬克思就寫下“為人類幸福而工作”的萬丈豪情。有人質疑這不過是高調,他卻用盡一生將高調詮釋成高尚。
先是成為康德和費希特的鐵桿粉絲,甚至曾經想自創一個抽象的哲學體系。后來馬克思發現這兩個偶像太務虛了,不能靠他們解決現實社會的問題,當馬克思發現黑格爾的辯證法恰恰可以解釋抽象的原理和具體的對立的時候,他成為了一名青年黑格爾派。
同樣在年紀輕輕就具有高遠的精神追求的,就是這位,一輩子都站在馬克思身邊的人,恩格斯。作為出生于富有的工業者大家庭的長子,他的一生都是他自己階級的背叛者。他背叛的是錦衣玉食的生活,背叛的是資本家家族傳承的宿命,背叛的是資產階級剝削壓榨無產階級的高高在上的政治優越感,這里說的“背叛”全部都立足于恩格斯具有高于階級的偉大的精神追求。因為馬克思恩格斯從年輕時代的理想是“為人類幸福而工作”。
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偉大事業的起航,源于高遠的精神追求,源于偉大的理想。習近平同志也說“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他在各個場合,三番五次提到的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就是高遠的精神追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期,把握馬恩高遠的精神追求,首先就要把我們個人的理想與國家、民族三個層面的共同利益結合在一起,形成高遠的共同理想,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做為主要目標。“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創造者,就是具有這樣高遠精神追求人格力量的兩位偉大人物。
馬克思有一個結論——“哲學家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
在馬恩“改變世界”的過程中,正是因為他們具有對無產階級的情感認同,在改變世界的過程中,世界也促使他們的思想產生了巨大的轉變。
踏入社會工作的《萊茵報》期間,馬克思寫了大量的文章,觸及了社會中的很多現象。但在與一些具體的社會問題過招的時候,馬克思發現,自己在大學里跟黑格爾一直研習的套路和招數,并不能做到應對自如,甚至有些招架不住。
馬克思發現現實世界中,無論是法律還是政府,都不是“理性”的化身,在法律和政府身上,都找不到公平和正義,他們根本不能代表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相反法律和政府都是私有者維護自己利益的工具。對無產階級的情感認同,促使馬克思去研究經濟問題,進一步讓他發現了無產階級被剝削的事實,正是馬克思對無產階級情感上的認同,才能讓馬克思發現黑格爾從抽象概念出發解釋世界的絕對精神,無法解決受苦的無產階級現實中的問題,從而發現要解決世界的問題,只能從物質、從現實、從實踐出發,由此馬克思創造性地給辯證法鑄就了唯物論的底座,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可以說,這正是同情無產階級這一人格產生的巨大力量創造出的震撼人類歷史的新文明。
恩格斯同樣也展現出了同情無產階級的人格。恩格斯有一本非常重要的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問題的著作——《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為了完成這本著作,恩格斯放下富家公子的架子,特地跑到英國曼徹斯特的工業區,花了兩年的時間,和當地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搜集了大量關于工人生存狀況的一手材料,生動地描繪了英國工人遭受壓迫和剝削的悲慘情形。正是恩格斯對無產階級情感上的認同,才讓恩格斯清楚地在這部著作里揭示出了英國工人受苦受難的根源正是當時英國人頗以為自豪的資本主義制度,也正是因為恩格斯抱著對無產階級樸素真誠的同情,才能讓他在這部著作里,預言了英國工人階級早晚有一天會在沉默中爆發,到時候將成為改造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力量。正因為同情無產階級具,恩格斯才能以無畏的決心深入無產的工人階級當中找出質疑自己家族身處的資產階級生存的罪惡。
馬克思恩格斯對無產階級情感上的認同,這個人格力量。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就是以解放無產階級為己任而產生的科學理論。同時也決定了我們中國共產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發展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說到馬恩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中國為馬克思恩格斯建造的塑像,都有個特點——馬克思是坐著的,恩格斯站在馬克思的旁邊。中央黨校名為《戰友》的馬恩塑像,馬克思也是坐著,恩格斯站著的。寓意在于表明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是這對偉大戰友共同創立的。既然是共同創立的,那為什么馬克思和恩格斯要一坐一站呢?endprint
梳理馬恩的人生經歷,我們會發現馬恩的人生就是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一生。他們既要和西歐各國的資產階級統治者作斗爭,還要和錢作斗爭。因為流亡,導致的貧窮和疾病,挨餓讓馬克思犧牲了身體的健康,七個子女夭折了四個,甚至一度沒有像樣的褲子可以出門。但他仍然堅持著學術研究,堅持著革命斗爭。這是因為馬克思具有偉大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恩格斯為了能援助馬克思完成研究,潛伏在自己唾棄的資本家陣營里,為的就是多掙點錢援助馬克思一家。正是因為恩格斯和馬克思是志同道合的“達瓦希里”的同志,所以恩格斯才會以偉大的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去委屈自己干自己不喜歡的“鬼商業”。
我們為馬恩建造的塑像大都是馬克思坐著,恩格斯站著。我認為也是為了彰顯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馬克思生前和恩格斯不僅在生活上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更重要的是他們在事業上也是黃金搭檔。當1883年馬克思先于恩格斯去世后,恩格斯為了完成克思生前用畢生精力寫作的《資本論》,放下自己手頭的《自然辯證法》花了11年的時間整理和出版《資本論》的最后兩卷,大家都知道,《資本論》共四卷,沒有恩格斯11年的無私奉獻,《資本論》中針對 “資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以及剩余價值的實現和分配問題。”剩余價值理論不可能完整被世間得知。而他自己的《自然辯證法》卻沒有完成,留給后世的還只是一部草稿。11年是一個什么概念?從成就上講,比如淘寶,2003年誕生的時候,年銷售額是3400萬。時隔11年,2014年淘寶的銷售額達到了11700億。從長度上講,這11年可能就是一個小動物一生的時間。但是這11年對恩格斯而言,他大部分時間只做了一件事,只為自己的兄弟。但他卻說:“這是我喜歡的勞動,因為這時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堅定信仰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從而保恩格斯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馬克思雖然去世了,但恩格斯仍然再為他們二人共同的理想而勞動,而奮斗,以站著的形態更能表現出恩格斯這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共產主義是我們的遠大理想,它是一種運動,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應當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共產主義絕不是土豆燒牛肉那么簡單,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我們要把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貫穿在實現共產主義理想這個漫長的過程當中,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們共產黨人的最高理想,而這個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奮斗的,這就是我們需要從馬恩身上學習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重要理由。我們現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向著最高理想所進行的實實在在的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