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拜克熱木·吐爾地
摘要: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通過對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布置家庭小實驗、變演示實驗為探索性試驗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確立教學策略的程序和組織形式。
關鍵詞:中學化學;實驗教學;能力
以培養創新精神、增長創新才能、訓練創新思維為目標的創新教育,是現代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新世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中學化學教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養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探索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確立教學策略的程序和組織形式。通過對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布置家庭小實驗、變演示實驗為探索性試驗等方面的具體策略研究,力求初步構建中學化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驗教學策略。
一、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培養創新能力
初中化學的發展離不開實驗,化學實驗教學是初中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對于初中生化學知識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而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培養創新能力是提高化學實驗的有效途徑之一。其中,實驗原理的運用、方法的采用、材料的選擇準備、步驟的安排等都要讓學生自己去獨立完成。要想使實驗課更生動精彩,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設計實驗,讓學生操作整個實驗過程是很有必要的。這樣不僅能夠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為學生提供了創新空間。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動手動腦,心靈手巧”。例如當學生了解了燃燒的條件后,就可以設計實驗驗證可燃物燃燒受哪些因素影響,以及燃燒的劇烈程度和哪些因素有關。當學習完“鐵生銹的條件”的相關知識后,就可以讓學生設計防止金屬銹蝕的實驗方案。將知識聯系實際展開相關實驗演示。比如,在實驗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檢測附近的河水污染以及空氣污染情況等。當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時效果是不一樣的。通過這些實驗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也能培養他們的觀察、自學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
二、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材的實驗設計及操作方法雖然經過反復驗證,但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常常需要進行改進。實驗改進本身就是在想象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創新。平時,教師要注意積累他人成功的實驗改進方法,并在教學中向學生展示已有實驗改進成果,引導、啟發學生使其思維想象向已有實驗改進成果靠近;鼓勵學生奇思妙想,大膽創新;在實驗想象的基礎上進行實驗驗證。此外,在教學過程中,也可直接向學生揭示或啟發學生自己發現教材原有方案的不足。例如:補充的焰色反應,用鉑絲進行實驗。但實驗室一般只準備一兩根鉑絲用于演示實驗,不能滿足學生分組實驗的需求。此時可向學生如實相告:若想親手試驗焰色反應,必須設計出不必使用鉑絲的實驗方案。結果有的學生用鐵絲代替,但由于酒精燈火焰呈黃色,鉀火焰須隔鈷玻璃才能觀察到,且除銅元素外,其它焰色難以分辨,現象不明顯;有的學生查閱有關書刊,在實驗中先將潔凈脫脂棉用無水酒精濕潤,然后用潔凈的鑷子夾著脫脂棉代替鉑絲進行實驗;還有一些同學先點燃盛在小燒杯中的無水酒精,然后用藥匙或玻璃棒沾少量試樣灑在小燒杯的酒精火焰中灼燒。后兩種方案的現象非常明顯,焰色持續時間長,且鉀元素的焰色不需鈷玻璃即可觀察到。如此這般,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培養。
三、布置家庭小實驗,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家庭小實驗是課標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實驗探究的重要組成,也最能體現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創造。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家庭小實驗的活動中,要引導學生從取材、安裝到操作步驟、觀察順序、記錄要點等各方面去考慮。家庭小實驗的用品應該是家居生活中較常用、常見的,例如父母蒸饅頭和面為什么要用堿面,洗刷廁所時用草酸清洗、清除水垢要加酸水、洗衣服要用洗衣粉等等。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學問題都可以作為家庭小實驗布置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家庭實驗明白課本里的知識,知道生活中處處有化學,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化學問題,這樣也大大地激發了學習興趣。同時,學生在做這些家庭小實驗時需要獨立思考,去想象、去鉆研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創造性地運用知識,這就有助于學生智力與創造才能的發展。比如讓學生在家里親自操作一下蒸饅頭的全部過程,讓他們積極動腦思考,聯想過去學得的知識,并認真加工整理,根據實驗原理,設計自己的實驗方案,達到實驗成功的目的。這些小小的實驗都可以大大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變演示實驗為探索性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以前,課堂演示實驗一般以教師為主體,往往是教師做實驗,學生只是觀察、記錄、總結結論、熟記應用。此時學生只是旁觀者,是被動的學習,沒有直接參與,不利于其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致使學生一味死記硬背而無暇顧及創造思維。而創造性試驗卻能給學生提供探求知識的寬松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學生情緒激昂,心情舒暢,思維更加活躍,使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在對未知領域的探究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驗證和探索,從中迸發出更多的智慧和靈感,為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實踐證明,若將演示實驗改為探索性試驗,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團結合作、認真觀察,親身體驗儀器組裝、藥品配制、進行試驗、觀察現象、歸納總結、交流結果的實驗操作過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耳、目、手、腦齊動員。這種把課堂教給學生的探索性試驗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通過學生積極參與也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激發和發展,為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達到良好效果。
在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以創新、探索、研究為發展理念的化學新課程已經呈現在我們面前。化學實驗教學過程是一種具有特殊的目的、內容、方法和活動形式的師生間動態活動的過程,是師生間最直接、最有關效、最有影響力的交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主要渠道。
參考文獻:
[1]馬立軍.淺談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J].學周刊,2015,(06).
[2]董秀麗;陳向明.醫學專業化學實驗評價方法之探索[J].考試周刊,2011,(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