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爾迪·達衣木
摘要:預習新知識是一節(jié)課的起步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自學等方面的能力,能使他們由“學會”到“會學”。不管是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fā),還是從終身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的角度出發(f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預習作為一節(jié)課開始的前奏曲,既能為學生提供參與探索數(shù)學知識的機會,同時也能啟發(fā)他們的數(shù)學思維,使得創(chuàng)新、高效的課堂教學成為可能。借此,筆者以自身的教學實踐為依據(jù),從預習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性,注重因材施教,合理預習,巧設情境,激發(fā)預習欲望,勤操作,有探究,及時掌握反饋,優(yōu)化教學過程等幾點進行有效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預習教學
引言
預習是學習的第一步,是學生自學的過程,通過預習,學生可以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并對學習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使自己的課堂學習變得有的放矢。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這樣他們才能帶著問題進入到課堂學習中,才能在學習中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進而提高學習效率。預習猶如外出旅游前先看一下導游圖,需要大致了解一下要瀏覽的地方,這樣能夠做到心中有數(shù)。預習是學生在聽教師講授知識前,預先了解要學習的內容,是探究新知過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預習恰恰能使課堂教學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內容,能讓學生的探究學習更深入、更有效。故此,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預習觀,讓他們在預習后有更多的收獲,則成為廣大教師專研的重點課題之一。
一、預習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性
目前,數(shù)學教學普遍存在課堂教學內容切入點茫然,學生對所學知識了解不到位等問題。主要是因為對新知沒有預先了解,導致在聽課的過程中不知所以然。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完善教學結構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預習的重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首先,預習能夠彌補學生之間的基礎差異,使大家能能在同一起跑線上學習新知;其次,課前預習是保持學生對新知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提高了學習的針對性,為將已知與新知識串聯(lián)起來做好準備,起到舉一反三之效;第三,預習還能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克服對數(shù)學學科的恐懼心理,提升學習的自信心。
二、注重因材施教,合理預習
因材施教是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從基礎優(yōu)異、一般、較差三個層次給學生設置不同的預習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部分學生“吃不了”和“吃不飽”的問題。學生個體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要結合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預習內容。基礎優(yōu)異的學生可以在指定預習任務上適當拓寬學習范圍;基礎一般的學生則可以根據(jù)指定教學內容,完成相關的預習任務;基礎較差的學生只需要掌握基礎知識即可。確保每位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都能有所收獲,提升學習能力。例如,在探究計算正方形的周長、面積的相關知識中,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在預習完成的基礎上學習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等的計算,同時,可類比計算長方形、長方體的面積計算;一般的學生只需掌握正方形的周長、面積計算即可,盡量不過多地去探究其他知識,以免造成知識的混淆。基礎較差的學生只需要掌握正方形的基本長寬知識即可。通過預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再經過教師的有效講解,使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收益。
三、巧設情境,激發(fā)預習欲望
小學生的好奇心與好勝心強,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上課時,創(chuàng)設輕松有趣的學習情境,調動他們的預習欲望,使學生的思維處于興奮狀態(tài),主動參與到學習之中。例如,在教學“小數(shù)的性質”的相關內容時,可以先讓學生觀看一段去超市買水果的視頻,并將相關水果的價格記錄下來:蘋果10.50元、香蕉為15.45元、西瓜7.00元、香瓜4.80元;接著,提出問題:(1)這些水果的標價是不是都是兩位小數(shù)?(2)蘋果的價格為10.50元、西瓜的則7.00元、香瓜的是4.80元,如果將標價中小數(shù)部分的“0”去掉,價格有沒有變化呢?由于學生事先對新知進行了預習,大家都能正確回答出第一個問題。但是,第二個問題是有難度的。正當學生產生疑問之時,教師可學生的注意力牽引到對新知的探究上來。由于問題的設置緊貼生活實際,同學們對其的探究興趣濃厚,課堂教學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勤操作,有探究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預習知識的過程要深入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為此,教師要在學生預習新知的基礎上,帶領大家親自動手去做一做、試一試,充分將學生愛動手、會動手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再通過剪、切、拼、接等多種操作形式,更好地去理解知識,提高他們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例如,在預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相關知識時,我是這樣設計操作的預習案:大家動動腦筋想一想什么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如何將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和它面積一樣大的長方形呢?大家拼出來的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是平行四邊形的什么呢?通過動手操作,同學們在進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探究中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而且還知道了要從轉化入手,將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聯(lián)系起來,并且去探究長方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系。教師在適當引導,師生共同努力,一起去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也就非常容易了。
五、及時掌握反饋,優(yōu)化教學過程
預習是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的一座橋梁。教師要想讓學生都高效完成預習作業(yè)時,需要多提出問題。以問題為支點,展開預習。同時,也要重視預習作業(yè)的反饋情況,便于教師進一步確定當堂課的重難點、課堂知識容量以及教學的進度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使數(shù)學課堂變成師生間雙向互動交流的場所。教師對于學生完全懂的堅決不講,學生基本懂的要適當講解,合理點撥,要將重點放在學生完全不懂或者大多數(shù)學生都不懂之處,這部分要作重點專題各個突破,更便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
綜上所述,高效的預習工作對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效益來說至關重要,同時,有效預習也是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關鍵點。作為教師,潛心于教學研究,提高解讀課程標準、分解教學目標等方面的能力的同時,也要給予預習足夠的重視。這樣更便于創(chuàng)設出更豐富的預習形式,精確設計所學內容,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預習方法,提高學生的預習思維含量,最終為促使課前預習成為課堂教學的基石邁出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張綺婧.個性化教育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學習單的設計與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5.
[2]曹雪蓉.小學數(shù)學預習策略的選擇探微[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5).
[3]張敏. 例談小學數(shù)學預習題的有效設計[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2,05:19-20+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