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亞古麗·吐尼亞孜
摘要:實驗作為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是檢驗化學理論知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實驗也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興趣、動手能力的鍛煉等最為有效的途徑。筆者結合實踐教學,從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培養創新能力,創設趣味實驗,培養注意能力,選用生活中的現象作為實驗內容,不斷拓展實驗內容和形式,增強化學實驗的多樣性四點加以有效性探討。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
引言
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改善課堂教學質量是新課改以來教育戰線研究的熱點。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化學學科最現實、最形象、最生動、最有效的教學載體。雖然有關有效教學和化學實驗教學的文獻資料很豐富,但從有效教學的角度對初中化學實驗進行的研究方面卻很少。基于此,筆者決定開展初中化學實驗有效性教學的研究。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實驗是該課程中的重要部分,實驗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化學學科中大量的理論與概念紛繁復雜,且抽象難懂,學生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困難。實驗能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而且還能達到化抽象為形象、化復雜為簡單的目的,利于學生更直觀地獲取知識、形成正確的化學概念,同時也能幫助達到學生鞏固知識的目的。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激發探究興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創設實驗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營造想象實驗情境大膽創造。如學“分子”一節時,教師可在室內噴一些香水,讓學生感受一下撲面而來的香氣,然后讓學生解釋這一現象。這對尚未認識微觀世界,不知分子為何物的學生來說確實不好自通。但教師只要鼓勵學生敢于大膽想象,大膽假設,并給予正確引導,學生從“粒子”和“粒子運動”的角度還是能作出解釋的,這會使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再比如,教師在講授碳酸鈣和水的反應時,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家里蓋房之前買來了生石灰放在大鍋里,然后加上水會看到什么現象發生?這對于生活在農村的學生來說很快就會回答上來。緊接著,教師進行演示實驗,此時學生們對碳酸鈣和水的反應就會明明白白了。
這些實驗情景的創設,為教師的講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的探究能力會自然而然地在創設的實驗情景中得到培養。不管實驗成功與否,目的在于讓學生體悟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創設趣味實驗,培養注意能力
注意力是人們都熟悉的一種心理現象。當學生注意觀察實驗時,他們的心理活動則會指向和集中于教師的示范操作中。當學生專心地去獲取知識時,他們的注意力會更集中,探究知識的興趣會更高漲,而且還能對探求知識產生強大的動力。在教學中,教師也要善于培養學生的注意力,這是取得理想教學效果的基礎條件。根據教學實踐可得,很多學生反映化學知識難,主要集中:對教材內容不理解,記不住學習要點,不能有效完成作業。究其原因,都是因為不注意學習引起的,創設趣味實驗進行教學,效果會更理想。例如,在講解“燃燒的條件”相關內容時,就可以用一塊棉手帕,在盛有20%酒精的燒杯中浸泡,待其均勻濕透后將其取出;展開手帕,用鑷子夾住兩角,在火焰上點燃,當火焰熄滅后,手帕卻完好無損。此時,奇妙的實驗表演使得學生大為欣喜。創設趣味性的實驗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索科學、揭示奧秘的興趣,使學生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中去探究相關的化學知識。
三、選用生活中的現象作為實驗內容
化學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因此,在實驗中可以選用生活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現象,將這些素材作為實驗內容展開教學,對學生各方面技能的鍛煉發揮著重要作用。鑒于化學學科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作為化學教師,一定要善于將生活中的這些有價值的素材挖掘出來,再抓住這些值得分析與解讀的化學現象展開研究,并且充分將其引入到化學實驗課中來。這樣能帶給學生耳目一新之感,讓學生對實驗課產生新的認知,而且還能引發學生留意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的意識。例如,在開展“吸入與呼出氣體的比較實驗”以及“鐵釘銹蝕實驗”與“食鹽溶液和蔗糖溶液及水的凝固點的測量實驗”等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選取一些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課題,然后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相關實驗方案的設計,最后在獨立完成實驗過程。這樣能從多個方面去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充分體現出生活化實驗教學的價值和作用。
四、不斷拓展實驗內容和形式,增強化學實驗的多樣性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大量的物質知識、定律、理論的認識與形成都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之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反復嘗試,不斷改進實驗教學方法,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身的潛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愛上實驗,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愛上化學。而化學實驗的形式多種多樣,除實驗室的實驗教學外,教師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學生帶到室外進行實驗,亦或者讓學生回到家中進行相關實驗的演示。每一種實驗形式都有不同的作用,這都需要化學教師結合實際情況而定。例如,“廚房里的化學”小實驗:觀察沒擦干凈的鐵鍋或者菜刀表面上留下的銹斑;用久的熱水瓶膽和燒水壺內沉積的水垢;自制簡易凈水器、鉛筆芯的導電實驗、雞蛋殼的成分測定;也可以去比較食鹽與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將雞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然后再去觀察蛋殼表面產生的氣泡等等。這些家庭小實驗的開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使他們拓寬了視野范圍,而且還能較好地培養了他們的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這些小實驗也和課堂教學內容同步,因此,也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知識、鞏固化學知識起到促進作用。
可以說,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化學教師一定要深刻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并且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革新。在實踐的基礎上探究出更高效更科學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更有效地去實驗體驗、探究化學學科的奧秘邁出堅實一步。同時也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等方面的能力,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面,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妙瓊. 關于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加強思維訓練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8:1-4.
[2]徐美榮.新課程理念下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思考[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1(S1).
[3]楊想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創新體系構建及實現初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4(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