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燕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于7月21日前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銘記光輝歷史 開創強軍偉業——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他強調,90年來,人民軍隊在黨的領導下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卓著功勛。人民軍隊砥礪奮進的90年,凝結著堅定理想信念、優良革命傳統、頑強戰斗作風,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在新的起點上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鼓舞激勵廣大干部群眾和全軍廣大指戰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而不懈奮斗。
7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進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重塑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進行第四十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一場攻堅戰役,軍隊要全力以赴,全黨全國要大力支持,堅持軍地一盤棋,齊心協力完成跨軍地改革任務,以實際行動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把軍政軍民團結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主推改革強軍的巨大力量。
也是在同一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設發展有關情況發布會,會上指出,人民軍隊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邁出了新的步伐。
7月23、24日晚,央視一套播出的大型十集政論紀錄片《將改革進行到底》,以《強軍之路》為題,用連續兩集的時間,講述了十八大以來的軍改故事。
……
事實上,中國強軍之路上的每一個腳印,都蘊含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強軍情結。“軍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將是致命的。我經常看中國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慘場景就痛徹肺腑!”這是習近平堅定不移走強軍之路的動力之源。
1953年6月,出生于革命軍人家庭的習近平從小就崇拜岳飛、戚繼光、馮子材等民族英雄,夢想長大后當一名威武的戰士,手握鋼槍,保衛祖國。
1979年春,習近平從清華大學畢業不久,轉到中央軍委辦公廳工作,成為一名軍人,軍隊高層3年的工作經歷,使他熟悉了人民軍隊的基本情況,培養了他對國防建設的戰略思維。
1983年,習近平調任河北省正定縣委書記,同時兼任縣武裝部第一政委、黨委第一書記,開始積累基層崗位黨、政、軍工作的經驗。
2010年10月,習近平被增補為中央軍委副主席,并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2012年,在黨的十八大上,習近平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擔任軍委主席的當天,他向全軍提出了“能打仗、打勝仗”這個簡明有力的要求。此后,中國國防和軍隊改革逐步走向深水區。
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召開,包括軍兵種管理、作戰指揮體制、裁減員額等在內的一大批改革舉措出臺。這一年,中國軍隊“脖子以上”的改革初見成效。我們解決了一些多年來想解決但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解決了許多過去認為不可能解決的問題,實現了軍隊組織架構的一次歷史性變革。
同年,舉國上下隆重舉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既是一次全面深刻的國民教育,更是一次習近平軍事思想的集中展示。有學者將習近平軍事思想總括為“觀大勢,全面論述軍事創新思想”“肅軍紀,清除軍隊中的害群之馬”“強實戰,在艱苦環境下摔打鍛煉部隊”“抓建設,為打勝仗提供堅實保障”。
軍改一年后,中國軍網梳理了習近平的“軍旅情結”時間軸,文中充滿深情地寫道:“過去一年,從西南內陸,到東北邊疆再到西北大地,很多軍營中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從成立新的軍種,到機關整編再到戰區的劃設,都能看到他辛勞的身影。”
“軍隊是拿槍桿子的,更不能有腐敗分子的藏身之地。”習近平的鐵腕治軍在新一輪軍改啟動前就開始了。他要求軍人“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要求“軍隊要像軍隊的樣子”,特別是對中高級干部,他立下鐵的紀律,劃出警戒線。
人們發現,對于正風肅紀,軍隊最先響應,步伐更快,尺度更嚴。人們還發現,他每到一地視察調研幾乎都會安排視察當地諸軍。
但他思慮更遠的,是這支軍隊的立軍之本。2015年,他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說,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官產改革全過程;2016年,他視察第13集團軍時,在紅軍過草地時保留下來的半截皮帶前駐足感慨:“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鐵心跟黨走的生動寫照。”
“‘軍隊的樣子就是要堅決聽黨指揮,要能打仗、打勝仗,要保持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習近平這樣說道。
他還清醒地認識到,軍隊建設的一個明顯短板,就是多年不經戰事,缺乏實戰檢驗。“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實戰化成為軍隊訓練改革的關鍵詞。他說,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我們回避不了的一場大考,軍隊一定要向黨和人民、向歷史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習近平曾經這樣向世界宣告。
他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概念,涵蓋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并強調要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打造命運共同體。
他在提到維和行動中殉職的女警察和志虹時說,她曾經寫到,大千世界,我也許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載和平的心愿。這是她生前的愿望,也是中國對和平的承諾。
“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在國家正當合法權益問題上,他態度明確、分毫不讓。在南海的永暑礁上,中國不僅建起了機場,連現代化綜合性醫院都建起來了;在釣魚島,中國已經實現了常態化巡航;在東海,劃設了東海防空識別區,進行空中警巡。
“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這是近代歷史留給我們的教訓,也是習近平倡導“能打仗、打勝仗”的真正內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