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裕紅++彭琴++李安定++黃宗勝
摘要:選擇黔中喀斯特地區6種不同巖性(玄武巖、石英砂巖、長石石英砂巖、變余砂巖、第四紀紅色黏土、煤系砂頁巖)發育的土壤為研究對象,通過采樣并測定其土壤酶活性指標、土壤肥力指標,分析土壤酶活性及其與肥力因子的關系。結果表明,①土壤酶活性對巖性的響應,除淀粉酶外,其他土壤酶活性指標均存在明顯差異;②玄武巖發育的土壤酶活性表現最好,脲酶、過氧化氫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③土壤酶活性與所對應的肥力因子間密切相關。
關鍵詞:土壤酶活性; 肥力因子; 巖性; 黔中喀斯特地區
中圖分類號:S158;S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16-3070-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6.017
Response of the Soil Enzyme Activities to Lithology in Central Area of Guizhou
FU Yu-hong1,PENG Qin2,LI An-ding3,HUANG Zong-sheng4
(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s,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18,China;2.Southwest Gu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Xingyi 562400,Guizhou,China;3.Guizhou Institute of Mountain Resources, Guiyang 550001,China;
4.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China)
Abstract: Taking six different type of rocks soil(basalt, quartz sandstone,feldspar quartz sandstone,palimpsest sandstone,quaternary red clay,coal measure arenaceous shale) in the karst region of central Gui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the sampling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index of soil enzyme activity and soil fertility factors,the soil enzyme activ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fertility factor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Response of soil enzyme activities to lithology,in addition to starch enzyme,the other soil enzyme activity index showed very obvious differences;②Soil enzyme activity of basalt development was the best performing,and urease,catalase,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were the highest;③Soil enzyme activity and the corresponding fertility factors had the close realationship.
Key words: soil enzyme activity; soil fertility factors; rock type; the karst region of central Guizhou
貴州省是中國西南喀斯特地貌發育的中心[1],區域內巖石類型多樣,土壤淺薄不連續,垂直分異強烈[2],水分、養分調蓄能力低[3],土壤環境脆弱,不同巖性土壤養分存在顯著差異[4]。土壤作為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資源,其養分直接影響了植物和作物的生長發育,土壤酶是土壤新陳代謝的重要因素[5],它參與了土壤中許多重要的生物化學過程和物質循環,與土壤肥力密切相關[6],還易受環境中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的影響[7];土壤酶與肥力因子之間的關系一直是各類土壤環境研究的熱點問題[8]。在喀斯特地區,關于土壤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9]、不同植被類型條件[10]、不同退化和恢復階段[11,12]的土壤酶活性變化,針對土壤酶與肥力因子的研究,在非喀斯特區相對甚多[7],但在喀斯特區的研究則主要表現在人工林方面[8]。而喀斯特區域內基于不同巖性的土壤酶活性差異性及其與土壤肥力因子的關系鮮見報道。通過研究黔中喀斯特地區6種不同巖性的土壤酶活性及其與肥力因子的關系,旨在了解喀斯特地區不同巖性土壤的基本狀況,為植物和作物生長研究奠定基礎,從而為貴州喀斯特不同巖性地區的物種配置提供參考,進一步促進喀斯特地區的生態、經濟及社會建設。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選擇黔中喀斯特區,位于貴陽市境內,地處北緯26°11′-27°27′,東經106°07′-107°17′,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性氣候;區域內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勢起伏較大,海拔高度506.5~1 762.7 m,相對高差 1 256.2 m。年極端最高溫35.1 ℃,年極端最低溫 -7.3 ℃,年均溫15.3 ℃,年降水量1 300 mm,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7%,年日照時數1 354 h,年無霜期270 d。區域內植被類型豐富,以碳酸鹽巖為主、并伴有多種巖性分布,土壤類型多樣,有黃壤、石灰土、紫色土、沼澤土和水稻土等;土壤呈條帶狀的鑲嵌分布,組合多樣[13]。endprint
1.2 土樣采集
以喀斯特的代表群落樣方面積900 m2為參考依據,選取黔中地區6種典型的巖石類型,分別為巖性1-玄武巖(清鎮)、巖性2-石英砂巖(龍里)、巖性3-長石石英砂巖(黔陶)、巖性4-變余砂巖(清鎮)、巖性5-第四紀紅色黏土(孟關)、巖性6-煤系砂頁巖(彭官)。樣方以巖石類型為基礎進行設置,每個巖性分別設定3個樣方,每個樣方設定6個采樣點,以隨機采樣的方式進行土壤采集,采樣深度為0~30 cm,樣品帶回后清除植物殘體、根系、石頭等其他雜物,部分土壤處理后直接用于土壤酶活性的測定,部分土樣風干處理后進行土壤肥力因子測定,土壤樣品共計108個。
1.3 指標測定
土壤酶活性代表了土壤的生物活性,選擇的指標有土壤蔗糖酶、淀粉酶、脲酶、磷酸酶、蛋白酶、過氧化氫酶、多酚氧化酶;土壤肥力是土壤為植物生長提供養分、水分以及優良環境條件的能力[14]。土壤肥力指標有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土壤有機質、全氮、堿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鉀、速效鉀。土壤指標均設置相應的對照和3個重復。
土壤蔗糖酶、淀粉酶的測定采用3,5-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脲酶采用苯酚鈉-次氯酸鈉比色法;磷酸酶磷酸苯二鈉比色法;蛋白酶采用茚三酮比色法;過氧化氫酶采用容量法;多酚氧化酶采用碘量滴定法[15]。
土壤水分采用烘干法、土壤容重采用環刀法[16]。
土壤有機質的測定采用重鉻酸鉀-硫酸-外加熱法;全氮的測定采用蒸餾法;堿解氮的測定采用擴散吸收法(擴散皿);全磷、速效磷的測定采用鉬銻抗比色法;全鉀、速效鉀的測定采用火焰光度法[16,17]。
1.4 數據分析
測定結果用Excel 2010和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分別進行統計數的檢驗、方差分析和相關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土壤酶活性的差異檢驗
利用土壤酶活性的原始數據對其平行土壤的相似性進行檢驗,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針對同種巖性的不同土壤酶活性指標,其變異系數均較小,其變化范圍為0.153%~11.386%,均小于15%,說明各平行土樣之間土壤酶活性指標數值間差異較小,表明本研究的采樣方法正確,數據合理,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對各巖性條件下土壤酶活性差異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在各巖性條件下,除淀粉酶活性外,其余各個土壤酶活性指標間均存在顯著差異,且達到了極顯著水平P=0.000<0.01;其中,R2=0.998、調整的R2=0.998,說明所選擇的方差分析模型擬合性較好,具有較好的解釋能力。綜上表明巖性對土壤酶活性指標存在極顯著的影響,它是影響土壤酶活性變化的主要因子。
2.2 土壤酶活性響應巖性變化的差異性
通過以上對不同巖性土壤的土壤酶活性的方差分析可知,除淀粉酶在各巖性條件下變化不顯著外,其他土壤酶活性指標均在各巖性條件下存在不同程度的變化,結果見圖1。由圖1可知,蔗糖酶在巖性4(變余砂巖)條件下表現最高,在巖性2(石英砂巖)條件下表現最低;脲酶在巖性1(玄武巖)條件下表現最高,在巖性3(長石石英砂巖)條件下表現最低;磷酸酶在巖性6(煤系砂頁巖)條件下表現最高,在巖性5(第四紀紅色黏土)條件下表現最低;蛋白酶在巖性5(第四紀紅色黏土)條件下表現最高,在巖性4(變余砂巖)條件下表現最低;過氧化氫酶在巖性1(玄武巖)條件下表現最高,在巖性3(長石石英砂巖)條件下表現最低;多酚氧化酶在巖性1(玄武巖)條件下表現最高,在巖性2(石英砂巖)條件下表現最低。以上結果表明,在各種巖性條件下,各種土壤酶活性指標變化差異較大;其中,在巖性1(玄武巖)條件下,有3個土壤酶(脲酶、過氧化氫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指標均達到最高。
2.3 土壤酶活性與肥力因子的關系
對不同巖性土壤酶活性與肥力因子的相關關系進行分析,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不同巖性的蔗糖酶活性與土壤水分呈極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與土壤容重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脲酶與有機質、全氮、堿解氮均呈極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全磷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全鉀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磷酸酶與速效磷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蛋白酶與土壤水分呈極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土壤容重呈極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過氧化氫酶與土壤有機質、全氮、堿解氮呈極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全磷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全鉀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多酚氧化酶與有機質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全氮呈極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說明不同巖性的土壤酶活性與土壤肥力因子存在密切關系,在表現土壤肥力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結合圖1、表3的結果可知,巖性1(玄武巖)條件下脲酶、過氧化氫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表明由玄武巖發育而成的土壤酶活性較高,有機氮的轉化能力較強,有機質的轉化速度較快,肥力較高;巖性2(石英砂巖)條件下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表現最低,表明由石英砂巖發育而成的土壤能增加土壤中易溶性營養物質,但對土壤中有機組分中芳香族化合物的轉化較低;巖性3(長石石英砂巖)條件下脲酶、過氧化氫酶活性表現最低,表明由長石石英砂巖發育而成的土壤有機氮的轉化較差,有機質的轉化速度較慢;巖性4(變余砂巖)條件下蔗糖酶活性最高,蛋白酶活性最低,表明由變余砂巖發育而成的土壤也能增加土壤中易溶性營養物質,而對氨基酸、蛋白質等有機化合物的轉化較差;巖性5(第四紀紅色黏土)條件下蛋白酶活性表現最高,磷酸酶活性表現最低,表明由第四紀紅色黏土發育而成的土壤對氨基酸、蛋白質等有機化合物的轉化較差,對土壤磷的脫磷速度最低;巖性6(煤系砂頁巖)條件下磷酸酶表現活性最高,表明由煤系砂頁巖發育而成的土壤對土壤中磷的脫磷速度最高。
3 小結與討論
1)土壤酶活性對巖性的響應,除淀粉酶外,其余土壤酶活性均存在明顯差異。
2)土壤酶活性在不同巖性條件下呈現出不同的變化,其中,在玄武巖發育的土壤中表現最好,有3種土壤酶(脲酶、過氧化氫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指標均達到最高。endprint
3)土壤酶活性和各肥力因子間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關系,且部分達到了極顯著水平;土壤酶活性與土壤肥力間存在密切關系。
綜上所述,不同巖性發育而來的土壤,由于巖石類型的差異而導致其發育土壤物理、化學、生物學活性的變化[4],其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差異顯著;故提供給植物和作物生存和生長的環境就各有不同;而喀斯特地區巖石類型多樣,本研究結果能加深對喀斯特地區土壤條件的了解,便于植物和作物的選擇和配置,能更有效地促進喀斯特地區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鄧曉紅,畢 坤.貴州省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積及分布特征分析[J].貴州地質,2004,21(3):191-193.
[2] 蔡雄飛,王 濟,雷 麗,等.中國西南喀斯特地區土壤退化研究進展[J].亞熱帶水土保持,2009,21(1):32-35,39.
[3] 盛茂銀,熊康寧,崔高仰,等.貴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區植物多樣性與土壤理化性質[J].生態學報,2015,35(2):434-448.
[4] 符裕紅,黃宗勝,彭 琴.基于不同巖性的黔中地區土壤肥力評價[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16):126-128,138.
[5] 徐 雁,向成華,李賢偉.土壤酶的研究概況[J].四川林業科技,2010,31(2):14-20.
[6] 周 瑋,周運超,田 春.花江喀斯特地區花椒人工林的土壤酶演變[J].中國巖溶,2008,27(3):240-245.
[7] 高彥波,翟鵬輝,譚德遠.土壤酶活性與土壤肥力的關系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6):100-101,183.
[8] 楊 皓,范明毅,李婕羚,等.喀斯特山區無籽刺梨種植基地土壤酶活性與肥力因子的關系[J].山地學報,2016,34(1):28-37.
[9] 徐廣平,顧大形,潘復靜,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桂西南巖溶山地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廣西植物,2014,34(4):460-466.
[10] 周 瑋,周運超.北盤江喀斯特峽谷區不同植被類型的土壤酶活性[J].林業科學,2010,46(1):136-141.
[11] 蘭 雪,戴全厚,喻理飛,等.喀斯特退化森林不同恢復階段土壤酶活性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9,30(5):620-624.
[12] 鄒 軍,喻理飛,李媛媛,等.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復過程中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J].生態環境學報,2010,19(4):894-898.
[13] 貴州省地質礦產局.貴州省區域地質志[M].北京:地質出版社,1982.
[14] 龐元明.土壤肥力評價研究進展[J].山西農業科學,2009,37(2):85-87.
[15] 關松蔭.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6.
[16]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8.
[17] 鮑士旦.土壤農化分析[M].第3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