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江濤
去年11月17日,唐山向日葵公益聯盟官博發了一篇紀念“向日葵”創始人朱紫薇的長帖《四季盛放的美麗向日葵》。再過一天,就是喜愛向日葵的她27歲的生日。網名為“唐山向日葵公益聯盟candy”的網友轉發帖子并留言:“想她了……”
1989年出生的朱紫薇,生命永遠定格在23歲。
2012年7月,朱紫薇通過互聯網創建了“唐山向日葵公益聯盟”。
2013年4月28日,朱紫薇和志愿者一同乘車到唐山市豐南區為志愿活動“踩點”,回來時突遇大雨,不幸遭遇車禍昏迷。10天后,她的生命戛然而止……
4年過去了,“向日葵”依然是唐山最活躍的志愿者隊伍之一。
“她留下的都是美好”
劉威至今還記得2013年4月28日,那天他和朱紫薇通過微信討論公益活動開展的細節。
劉威還囑咐正在為活動“踩點”的朱紫薇路上注意安全,但一直沒收到回復。
朱紫薇的母親國淑芹記得,那天女兒出門前換上了一件嶄新的紅色運動衫,跟她打了個招呼就走了。女兒出門前,還在朋友圈發了張自拍照——亮麗的運動衫配上燦爛的微笑。紫薇在自拍照旁俏皮地寫道:“早上好,福利一張!”至今,紫薇名為“加油向日葵”的微信朋友圈還停留在那一天。
國淑芹覺得,女兒是個不折不扣的陽光女孩。朱紫薇愛“美”,喜歡攝影的她總能把自己拍得“美美的”;會“玩”,組織樂隊擔任主唱,滑板臺球樣樣拿手,雙肩包拉桿箱旅游說走就走;.做事“投入”,女兒坐在床上、抱著筆記本電腦為組織公益活動挑燈夜戰的畫面至今還在國淑芹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2012年7月,朱紫薇創建了“唐山向日葵公益社團”,后更名為“唐山向日葵公益聯盟”。最多時,在唐山有700多個伙伴參與“向日葵”組織的公益活動。
在公益小伙伴夏妍的眼中,皮膚微黑、笑容陽光的紫薇總有一種強大的能量,用公益將80后、90后甚至70后“網聚”在一起,“她留下的都是美好”。
直到紫薇去世后,國淑芹才第一次意識到女兒志同道合的朋友真不少!
每年女兒生日前后,國淑芹都會到唐山巍山公墓掃墓,她總能在女兒的墓前看到大束鮮花和生日蛋糕……
去年國淑芹因思念女兒去秦皇島散心,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電話那頭一個女孩問她:阿姨,您是薇薇的媽媽嗎?您來北戴河了?我要請您吃海鮮……
“當時,我真體會到了什么是‘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那一刻,國淑芹在心里對女兒說:薇薇,你去世3年了,你的朋友們沒有忘記你!
女兒去世后,她時常懊惱一件事——紫薇曾想去支教,被她攔了下來。“孩子想做的事沒讓她去做!”她不禁感到難過:要不是自己身體不好,女兒沒完成的心愿要一件件幫她實現。
在唐山向日葵公益聯盟官博上,一段段文字、一張張照片記錄了朱紫薇離開后“向日葵”走過的公益之路:給陌生人送上一個“愛的抱抱”、志愿服務“抗震老兵回家”、設計“快閃”宣傳環保、南湖邊定期撿拾垃圾、為孤寡老人理發……
4年來,“向日葵”數百名志愿者正用自己的力量幫助紫薇彌補遺憾。夏妍說,向日葵的花語正是“無言的愛”。
“向日葵”的選擇
70后公益伙伴常賓發現,每次公益活動后能否吃上盒飯,要看成員“悠悠”是否參加。“悠悠”家里開餐館,只要她參與活動,就會熱心地為公益小伙伴準備午飯。
在常賓看來,這算是“向日葵”唯一的“福利”。沒有商業贊助的“向日葵”組織活動時不會提供瓶裝水,甚至一些必不可少的物料——比如撿拾垃圾的夾子和一次性手套,向路人推介宣傳的展板都是由活動的組織者自掏腰包購置的。
夏妍告訴記者,公益活動中是否引入商業贊助,在他們內部也曾有過討論。“引入商業贊助或許可以做更多的事。”夏妍說,“但這(商業化)并不是‘向日葵成立的初衷。”
他們是這個城市里再普通不過的青年。在鐵路工作的劉威向記者表示:“我們也上有老下有小,面臨買房、買車的壓力,關鍵看你作怎樣去選擇。”
國淑芹告訴記者,紫薇大學畢業后換了好幾份工作,做過導購員,當過廣告公司文案,還做過房地產公司文案——目的是找一份周末不用加班的工作。當國淑芹向女兒表達不滿時,紫薇對她解釋說:“媽媽,做這樣的工作我才有時間參與公益活動啊。”
網名叫“福天”的張立武擅長攝影,他既是“向日葵”的志愿者,也是為“向日葵”拍攝各種影像資料的“御用”攝影師。小伙伴知道,“福天”攝影技術過硬,接一個兼職工作,一上午就能輕松掙到千元左右。
周末本來是攝影師兼職工作機會最多的時候,但只要“向日葵”有活動,大家總能看到“福天”樂呵呵地抱著相機出現。他說:“公益第一,兼職第二。”
在常賓看來,如果“向日葵”也算是一個“圈子”的話,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單純。“通過互聯網,大家就是為了做公益這個單純的目的聚在一起。”他們中有公務員、大學生、商人、打工者……“平時彼此之間以網名相稱,也沒人刻意打聽彼此的情況。”
這個公益平臺幾乎“零門檻”,全憑自愿——總有新血液融入,也會有老面孔不再出現。每當有人難以協調工作、生活和公益的關系,或是離開唐山,因而選擇退出時,大家也報以寬容。常賓認為,如果幾年下來,每次活動都是完全相同的人參加,“那也是一種悲哀”。
改變世界.改變自己
在這里,年輕的小伙伴改變世界的同時,也改變著自己。
叢銘澤2013年偶然參與“向日葵”公益活動后,向當時活動的組織者劉威述說自己工作生活的困惑,這位昔日的老戰友當即笑著表示:我來拯救你!
1989年出生的叢銘澤,當時在冀東油田井下作業公司從事井下作業。這份工作遠離城市,再加上“睡醒了就上班”的生活節奏,5年下來這個年輕人感覺自己快要變成一臺機器:“心里總是空落落的,越來越找不到自己。”
劉威“拯救”叢銘澤的方式就是拉他一起做公益。叢銘澤第一次參與活動,就被“向日葵”的氛圍所吸引。“這里的每個人都很陽光,朝氣蓬勃。”為了參與活動,這個年輕的井下工人經常下了夜班坐上出租車趕到市區。“一點也不覺得困倦。”在他看來,“向日葵”給他帶來了難得的精神享受。
經過幾年公益之路,就像劉威說的那樣,叢銘澤成功被“拯救”了。這個曾經“站在高處講話都臉紅”的青年,如今已成為“向日葵”最積極的組織策劃者。
在參加活動中,叢銘澤還結識了同為“向日葵”成員的唐山市第二醫院的護士高美佳。他們通過一次次公益活動相識相戀。去年4月,兩人舉辦了以向日葵為主題的婚禮。
劉威記得,紫薇去世后,由于QQ號碼突然被盜,一直通過QQ群聯系的幾百名小伙伴一下子就失散了。當時在他看來,那可謂是“向日葵”面臨的最大危機之一。
令他意外的是,新賬號注冊沒多久,這些散布在幾百萬人口的城市中的小伙伴,一個個又“頑強”地找到了新的“根據地”。
回憶在“向日葵”走過的日子,夏妍在自己的微博中寫道:“那些年我們一起的時光現在想來那么美好,簡單快樂地做我們,無所圖也不求回報,每一天都充滿陽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