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福
隨著教育的發展,教學方式也在不斷地改革,這就要求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夠跟上教學的進度。特別在小學生的數學教育上,學生學習力的培養與提升,就尤為重要。教師如何讓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力得到提升,使得學生在學習數學這個學科能夠更加得心應手。尋找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力的路徑,是現在許多小學數學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本篇論文在分析研究學生學習路徑意義的基礎上,探尋小學生數學學習力提升路徑。
小學生數學學習力提升路徑小學這個教育階段十分重要,在這個階段學生大多處于7至13歲左右,是孩子基本認知系統形成的主要時間段。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小孩對數學開始有基本的認識以及一定程度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就是自己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從“一無所知”到理解理論,掌握解題技巧。因此,在教師的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耐心的引導學生,還需培養學生的數學力,這樣才不會使得小學數學的教學變得吃力。
一、研究小學生數學學習力提升路徑的意義
如今的現代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智慧、能力、素養的方面的培養與提升。在我國現今課堂教學上,最常出現的情況就是老師在講臺上辛辛苦苦講的累,而學生卻在座位下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奏。這不僅僅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有關、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關,學生的學習力也占很大一部分原因。
東北師范大學的教授史寧中曾說過這么一句話:“知識是什么?是思考的結果、是經驗的結果。”是的,對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需要學生自主的去尋找結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填鴨式的傳遞知識理論,更應該為學生尋找適合的學習路徑。喚起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使得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與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對于提升數學學習力的路徑來說,應該因人而異。提升學習力,不能只靠學習書本上關于數學的理論知識,再加以類推。學習路徑不僅僅是兩點之間最短的直線,它不是捷徑,而是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自己最適應的學習方法,可以增強學習能力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去理解一個孩子的思維方式是很難的,教師也很難準確地體會一個接觸數學不久的孩子的想法。因此,老師需要更加關注學生,積極地了解與理解學生。讓學生的數學學習力得以提升,才能更好的傳授數學知識。
因此,研究小學生數學學習力提升的路徑,是為了在把握好知識理論傳授的同時,因材施教,引導學生提升小學數學的學習積極性。
二、小學生數學學習力提升路徑
想要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力,就要考慮小學生這一群體的特性。小學生是剛剛接受正規教學的孩童,因此關于小學數學決不能給孩子留下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因此,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力的路徑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建立學生學習信心,培養數學學習興趣,增強孩子的學習動力。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思考,交流互動,都取決于學生自己的自主性,要想提升孩子學習數學的學習力,就必須將孩子“要我學習”變成“我要學習”。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上表現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與學習興趣,探究數學學習,掌握學習數學的能力。
其次,在提升學生數學學習力中,只有學習興趣與動力還不夠,教師還需引導學生,改變傳統學習觀念,培養堅持學習數學的毅力。對于小學生來說,三分鐘熱度是最常見的事情,他們往往前一秒還喜歡數學,后一秒就覺得學習數學很無趣。因此,教師想要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力,就要加深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表面的喜歡轉化成能夠堅持學習的學習毅力。這樣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就不會被分散。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有目標有計劃,還能夠堅持,這樣才能持續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最后,教師還需要注重孩子的自學能力。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老師與家長的監督不可或缺,但是小學生更應該學會成長,通過自己的能力來掌握學習。特別對于數學的學習,孩子更加需要自己主動的去了解。教師可以要求孩子進行自主的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這樣不單單依靠教師在課堂上傳授,學生自己也能對數學有自己的見解與思考。從而獲得數學自學能力,積極思考,掌握解決問題的技巧,這才是能夠提升孩子數學學習力的重要路徑。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的循循善誘,因材施教都可以發展出學生的學習潛力,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力。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應該將重點放在小學生群體以及數學學科的特性上。這不僅僅是改變教學方式本身,而是改變教學思維,豐富學生認知結構,使得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學生只有掌握好數學學習力,才能在今后的數學學習過程中,保持學習動力,以一推十,觸類旁通,為今后初、高中甚至大學中,更加復雜的數學學習奠定下興趣與基礎。
三、小學生數學學習力提升教學舉例
在現實教學中有很多數學教師通過各種路徑來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力,以《兩位數的乘法》這小學數學中的一課來分析。
在教學前,教師叫學生自己做準備預習,布置下一道關于乘法的問題,讓學生課前先進行思考。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培養與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力,數學的學習是比較困難的,課前的自主預習,還會使得孩子對數學的學習內容更加了解一些。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中,可以在課堂上設置問題吸引孩子學習數學興趣,在通過自由分組的形式,增強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保證數學理論知識的傳達上,提升孩子的數學學習力
再如,關于《兩位數的乘法》的學習中,教師設置出一個關于兩位數的乘法并貼近生活的問題:“夏天天氣炎熱,4個小朋友們相約去買冰棍兒,每個冰棍兒3元,如果每人吃一根,一共需要花多少錢呢?”提出問題后,安排每四個學生一組一起探討,學生很快就能解答出來,此時再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解答過程與結果,教師通過自己的經驗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與贊揚。這樣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注意力得到提高,再進一步引導學生繼續進行深度學習。再拋出下個問題“在商店內每箱箱內有六行蘋果,每行有四個蘋果,那么三箱蘋果一共有多少個蘋果?”此時,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利用畫草圖的形式來理解題目,獲得題目提供的信息,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學生對乘法以及解題的步驟、方法的認識,使學生擁有自主學習數學的體驗與成就感。課后再布置適量習題,鞏固孩子的數學學習,培養孩子課后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
在案例中,教師通過提問,引導等方式來吸引學生學習數學。與此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與同學交流合作,教學過程也十分自然順利。學生在學習數學中產生的興奮與成就,使得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更加有興趣,學生的數學學習力也得以提升。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多種路徑來提升學生數學學習力。但更應該注重,這種學習力的培養與提升,是需要長時間的努力的。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樣數學學習力的提升也不是單單一兩節課就能完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提升孩子的學習力,單單保證孩子的興趣還不夠,更要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
四、總結
學習是學生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自身與外界產生聯系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學習效果的優劣與學生學習的能力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再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學習特點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建立學習信心,不斷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作為基點,并且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學習力。
參考文獻:
[1]王會會.小學生數學學習力提升研究[D].河南大學,2015.
[2]譚勁,李光樹.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J].課程·教材·教法,2014,(08):58-63.
[3]何國雄.給小學數學課堂播撒“學習力”的種子[J].讀與寫,2013,(03):2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