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紅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使學生更好地、輕松主動地學習語言、接受教育,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有教師設計出令學生接受的教學情境,才能促進學生積極地學習。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學習興趣一、體現語文特點,發揮課件優勢
語文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最大特點,就是它更注重形象性、欣賞性和感悟性。強調使學生在接受多種感官刺激的同時,更全面地發展其思維能力,加深其對事物的理解。因此,教學中更需要以形象生動的畫面,標準逼真的情境,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并給學生以新穎感、驚奇感,從而調動學生全身的視覺、聽覺神經,喚醒其思辨和感悟的能力。語文多媒體課件打破時空限制,展現宏大與細微,具有直觀形象的優勢,便捷生動的演示,中聽悅耳的音響效果,給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讓教學內容涉及到的人、事、物,過程、方法、細節等活起來,動起來。鼠標輕點,所需知識皆匯于咫尺熒屏,內容豐富而詳實,便于彌補常規教學中的許多不足,創設理想的教學情境。應用語文多媒體教學,教師“如虎添翼”,學生“如魚得水”。巧妙的情境創設不僅能夠強調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學內容,同時也為創新教學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可以說,語文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能恰到好處地發揮其長,淋漓盡致地展現語文教學的魅力。
二、創設表演情境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或創造交流和互動的機會,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來組織、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并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群體中自主探索、鍛煉能力、獲得知識。而表演這種活動正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活動形式,教師要注重恰當的表演情境的創設,以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進來。小學語文課文內容大多都富有童趣,其中有很多都很適合創設表演情境,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具體內容在教學實踐中為學生創設適合的表演情境,讓學生能聯系生活經驗展開想象,并且通過親身表演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使課堂充滿活力。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活靈活現地再現故事人物,這樣,扮演角色的學生在其他學生眼前就成了演員,其他學生就成為了觀眾,全體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會很自然地進入到教材描寫的情境之中。在這種情境中,扮演角色的學生會感覺自己成為了課文中的人物,會將課文中描寫的人物的喜怒哀樂通過自己的真情實感展現出來,使其他學生深受感染。此時,學生的整個身心都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成了真正的主角。由傳統的“被動角色”轉變為“主動角色”,對課文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內心體驗。例如,教學《晏子使楚》一文后,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文章內容要求學生選擇故事中的一個人物來進行角色扮演,并且將此人物的說話語氣想象出來,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表演:機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其他士兵。小學生本來就很喜歡表演,于是為了將角色扮演好,就一定會對課文內容進行仔細閱讀,進而對人物心理和說話的語氣及其神態等進行揣摩,這在無形中也會使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可見,故事情境的有效創設不僅可以使全體學生從喜聞樂見中更直接地了解課文內容,而且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創造才能。
三、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通過直觀生動的視覺和聽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
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渲染與課文相應的氣氛,直接作用于學生心理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加深內心的情感體驗,迅速進入具體的情境,處于一種最佳的情緒狀態。其令學生進入情境的方式及作用如下:
第一,音樂背景渲染情境。音樂氛圍的渲染,令學生產生聽覺美感,情緒隨之得到牽引,更利于融入情境中去感受課文的意境,思維也隨之活躍。通過音樂的渲染,學生心中的情感也會隨之釋放,在獲取知識時同時激發思維、智力的潛能。
第二,課件直觀、動態的情境創設。課件的制作主要是圍繞課文主題展開的,其中包括動態文字、動畫色彩渲染、各類影片的剪輯等,其畫面直觀、動感,以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視覺、聽覺去感知課堂情境,學生融入情境的同時不僅是在獲取知識,而且還能激發學生思維的擴散,利于將來智力的發展。
四、促思激趣,怡情悟理
語文多媒體教學,通過組織大量的色彩鮮明、活潑有趣的音像畫面來創設情景,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引領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體驗,去領悟,去把握。學生可以用感受補充甚至替代語言,把信息的傳遞和接受變成一種享受,從而引起審美愉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樂學、甚至我會學。學生融入這樣的多媒體教學情境中,身臨其境,吸收知識,開啟智慧,陶冶性情,思維活躍,悟性特強,能較好地感悟語言規律和理解文章意蘊,這對于激發其學習興趣和潛能,對于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增強語文教學效果有著無與倫比、不可估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瑞.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探索[D].云南師范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