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波
摘要:擔任班主任是教師工作的一部分,對于一些青年教師來說,往往不能很好的明白班主任的職能和作用。因此,一些經驗較少的新班主任常常會出現不知道怎樣去管理學生、更不知道怎么去和學生處理好師生關系,導致一個班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夠。
關鍵詞:組織建設;思想教育;學習管理
在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現很多人都用這句詩來形容老師對學生的一些影響。可見,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班主任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有著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影響。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班主任在各方面的教育都起著紐帶作用。可以將學生的問題及訴求及時的向校方反映。使校方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各方面狀況而進行相關的調整。
“國家的興盛在于教育,教育的基礎在于教師”,不管是在何時何地,我們都不能忽視一個老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根據現如今的很多教育管理模式來看,老師對學生的管理不是太松弛就是太緊張。教師管理的松弛會直接導致很多學生在思想上的一個放松,容易出現班集體不團結、個人主義強的現象。而教師的管理太緊張,則會壓制學生思想的一個成長,在心理上形成對老師恐懼的心理,達不到一種“良師益友”的境界,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學生對學校產生抵觸情緒。這些都不利于學生和學校的發展。根據一些研究表明,在一些傳統教育的教學管理的模式下,存在一系列的管理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有以下兩點:
一、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方式偏于專斷
在很多的學校中,班主任最關心的兩件事情:第一,如何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確保班級的成績在學校中的排名不落后。第二,學生必須無條件的聽從相關老師的安排,以維護班主任的權威不受損害,老師必須對班級實施高度的“專制制度”來確保班級的“教”與“學”不受外界干擾,并要求學生以“高度集中的精神”進行全科的學習,而學生在面對班主任和分數的強力壓力,心理承受能力下,他們需要多強大?這種承受能力又會持續多久呢?
二、民主管理程度低,班級制度缺乏活力
任何一個班級都會存在“班干部”這類群體,其主要目的是增強學生在班級中的參與能力,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和民主作風。要求學生學會自治自理。而根據現在的管理模式來看,一方面,很多班級的班干部相對固定,使一些學生形成了“干部作風”,不平等的對待同學,并對其職位的理解不透徹,單方面的認為自己是“班主任的助手”,而忽略了自己也是班級群眾的“代言人”。另一方面,很多學生將班干部標志成榮譽的象征,使任職人員形成“榮譽”大于“責任”的思想觀念。不管在任何年級,學生都想當干部。但由于管理者的“專權”,很多班干部的任職都是管理者說了算,不管其能力是否與職位相當,只要是深得己心的學生即可,因此在一個班級中,大眾的參與度不高。使很多的學生對于班級事務都有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理。
針對以上的兩個代表性問題,我認為班級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對班級的管理:
(一)班級組織建設
在班級組織建設上,很大一部分是對班干部的競選。在選擇班干部的時候,全面動員全班有意向的同學積極參加,不能只看能力,不看成績。實行現場“唱票”的原則,做到絕對的公平公正,例如:在開學初期,班主任選擇一個時間,以班會的形式來進行班干部的競選。班會由學生自己組織舉辦。該班會由四個環節組成:對于競選的同學,要求上臺一分鐘內的自我介紹、三分鐘的競職演講及全班同學的投票、公布各職位的任職人員。調動全班的參與積極性,適當的增加“干部”崗位和班干部的輪換,班主任應該在干部的職能上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其從“教師助手”向“學生代表”的轉變。此外,班主任也應該“還政于民”,把以教師管理為主的班級轉換為以學生自我教育為主。
(二)思想教育方面的管理
對于思想教育管理方面,所包含了以下的幾個方面:
1.愛國主義精神方面。不管在何時何刻,愛國的主題是不會變的,在學生學習的疲憊期,每周給學生放一部有關愛國情懷的影片。
2.教師的以身作則。古人云:“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學生身上的很多品行都是源自于對他人的模仿,作為一名教師,自己的言行舉止時時刻刻受到學生的關注。特別是作為一名班主任,時常要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思想教育,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自己也要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
3.宣傳教育。班主任通過宣傳來時時刻刻引導學生向善棄惡,培養學生良好的三觀,樹立良好的思想品德。例如:制作板報,宣傳好人好事。制作黑板報,一周一期的頻率進行更換。讓學生在自己與他人的監督教育下,使自己的思想品德更加完美和成熟。
(三)學習管理方面
在學習管理方面,包含了以下的幾個方面:
1.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在任何年級下,都會有學習壓力大的時候,越在這個時候,班主任越要對學生的情緒有很好的把握,在學生的學習疲勞期時,要與任課教師進行協商,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不可過多。要求越多,學生往往無的放矢,無所適從,對學習的態度也是公事公辦的。因此,對學生的要求要有目的性、針對性。
2.對學生的不同學科進行科學性的指導。在每個學科中,不是每個題型都是學生所掌握的,班主任應與各學科的老師多交流、溝通。進行很好的教學情況的把握,針對學生的難點,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創建愉悅的學習環境。很多班級的學習情況都是壓抑、枯燥的。在里面學習的學生學習壓力會很大。作為一名班主任,需要隨時與班干部保持聯系。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通過組織集體出游、舉辦班級間的一場體育比賽、開辯論賽等方式來幫助學生解壓。并時刻與學生進行談心。強調我們不是師生關系而是朋友關系。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保持時刻開心。嚴重打壓班級類的“小集體”,要求班級內要互幫互助,傾注“一家人”的思想概念。
在班級是一個小型社會的互助系統,班級管理是維持班級成員的溝通平臺,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領路人,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一個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取決于一個班班主任的領導能力。面對班級的問題,班主任更應該做到心理調整的良性循環。因此,作為班主任要時刻吸收各類好的管理經驗,對其進行有效的班級牽引,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方能實現班級德育管理的預期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