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維吾爾族的古典文學中有眾多的詩人用母語創作的同時,掌握好母語之外的一種或者多種語言并且進行創作,這些語言包括波斯語、阿拉伯語、印度語等等。其中,波斯語和波斯文化的影響最為顯著。這一現象給當代詩人們提供了廣闊的創作平臺。我們從悠久的歷史文化可以看出,雙語不是近代或者現代才出現的現象,那已經是維吾爾文學和歷史的重要組成元素。
關鍵詞:維吾爾古典文學;雙語;創作
一、雙語創作現象歷史背景
在維吾爾古典文學中有著歷史悠久的雙語創作現象。由于處在“絲綢之路”這一獨特的十字路口,維吾爾文學自古以來就受到多方文化的影響。因此,維吾爾族的古典文學中有眾多的詩人用母語創作的同時,掌握好母語之外的一種或者多種語言并且進行創作,這些語言包括波斯語、阿拉伯語、印度語等等。其中,波斯語和波斯文化的影響最為顯著。因為中世紀大部分使用波斯語的維吾爾族詩人、學者,在拜利合、赫拉提、布哈拉、賽邁爾坎、呼羅珊等地方學習知識、舉行活動和進行文學創作,在這些地方波斯語言文化繁榮發展,給當代詩人們提供了廣闊的創作平臺。
二、維吾爾古典文學雙語創作的詩人
在維吾爾古典文學當中,用波斯語創作的詩人數量較多。納瓦依在《文壇會碎》中專門介紹,評價和分析相結合的方式談論了459位作者及其作品。他提到在這些使人當中只有35位詩人用母語創作,其他大多數詩人用波斯語創作詩歌。本文中只介紹用波斯語創作的代表性的詩人。
(一)買吾蘭尼·魯提菲(1336—1465)。
原名艾拜都拉,魯提菲是他的筆名﹐意為“得到真主恩惠的人”。多數學者推斷他出生于喀什噶爾。青年時代曾求學於撒馬爾罕﹐后移居于霍拉桑汗國首府亦魯(今阿富汗斯坦赫拉特)﹐在那兒從事著述﹑教學﹐度過了大半生。他撰寫了20多部著作﹐包括文學﹑歷史﹑哲學等各個方面。其著作流傳至今的僅有兩部﹐一是包括300馀首抒情詩的《魯提菲集》﹔一是長篇敘事詩《古麗和諾魯茲》。魯提菲是當時文壇上著名的《雙語詩人》之一。以詩歌形式將波斯著名史學家阿里·亞茲迪的《凱旋記》譯成維吾爾文。他的波斯語詩作,據稱可與薩迪﹑哈菲茲等名家的詩篇媲美。他的維吾爾語詩作﹐在他生前即已結集成冊﹐在使用突厥語的各族人民中廣為流傳﹐并曾被之管弦﹐眾口傳唱﹐對維吾爾﹑烏茲別克﹑阿塞拜疆等民族的文學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魯提菲繼承了前代維吾爾語言文學的優良傳統﹐并從波斯﹑阿拉伯文化中汲取了豐富的滋養﹐其詩作無論從思想境界﹑表達手段﹑語言技巧各個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對提高維吾爾文學語言的地位﹐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當時﹐他即被譽為《維吾爾語的泰斗》。
(二)艾利希爾·納瓦依(1441—1501)。
赫拉特城是納瓦依一生中的主要活動地。這個城市是14~15世紀中亞地區的文化中心之一。納瓦依的家庭也是文學世家。他自幼就在當時知識淵博的學者那里學習。被他稱為在突厥語言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詩人。以濃厚的興趣學習阿拉伯文學、波斯文學,系統地學習了波斯語。這為他更好地創作奠定了基礎。在納瓦依之前和與之同時代的一些詩人指出了察合臺語的一些優越性。但納瓦依時期的學者中仍存在著較多的用波斯語寫作的傾向。納瓦依批評這一傾向,用察合臺語進行文學創作,使之更加發達、完美,并使自己的創作達到頂峰。他用《納瓦依》這個筆名創作的察合臺語著作十分有名。最負盛名的是《五詩集》,包括《正直者的不安》(1483)、《萊伊麗和馬季農》(1484)、《法爾哈德和希琳》(1484)、《七行星》(1484)和《伊斯坎德爾墻》(1485) 5部長詩。1498至1499年又出版重要詩集《思想的寶庫》,包括《童年的異事》、《青年的珍品》、《中年的異事》和《老年的訓言》。此外還著有哲學論文《心之所鐘》(1500)和有關詩學的文章。《心之所鐘》譴責荒淫無道的執政者,主張由正直的執政者治理國家。;他用波斯語筆名《法尼》創作的波斯語著作《法尼詩集》在文學界有著重大的影響力。
納瓦依用察合臺語寫的《兩種語言之爭辯》中,首先提出了突厥語,波斯語這兩種語言可比的共同之處,即兩種語言的共同性,然后再從共同性引發出不同之處,通過很多例子來證明用突厥語創作的文學作品一點都不比用波斯語創作的文學作品差。
(三)米兒咱·馬黑麻·海答兒(1500—1551)。
米兒咱·馬黑麻·海答兒早年跟隨素丹賽義德汗參與創建葉爾羌汗國,后擔任軍事統帥。他在文學界的波斯語筆名叫做《阿亞孜》。他用波斯語寫出了《拉失德史》,又稱《中亞蒙兀兒史》。敘述的時間范圍起自蒙古成吉思汗時期,止于阿不都·拉失德汗繼位,自禿黑魯·帖木兒汗繼位之后記述更詳細。空間范圍東起吐魯番、哈密,西至中亞、阿富汗,北到阿爾泰山,南越帕米爾高原遠達印度北部。以歷代察合臺后王在西域的統治情況為主線,敘述中涉及察合臺、月即別、吉利吉思、喀耳木等其他各族王公的歷史。中國新疆察合臺后王時期的歷史著作。
(四)穆罕默德·司迪克·翟黎里(1671—1755)。
出生于葉爾羌(今新疆莎車)一貧苦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認真鉆研維吾爾族古代文學遺產。葉爾羌汗國時代曾繁盛一時的維吾爾文學的余波和傳統,促使翟黎里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他喜愛詩歌和音樂,自稱是《詩歌、鐃鈸和笛子的俘虜》。40歲左右時離開家鄉在喀什噶爾、阿圖什,而后在和闐一帶度過流浪式的旅居生活。10多年的異鄉漫游,使他進一步接觸到貧困窘迫的人民的生活,對他的創作活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深化了他詩歌中愛祖國愛人民的主題。他在自己的文學創作過程中同用維吾爾語和波斯語寫出了各種體裁的詩歌。他的維吾爾語詩歌無論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有出色的技巧,翟黎里現所有的文學遺產中波斯語詩歌有59首,而他的波斯語詩歌到現在為止跟文學界未見面。雖然翟黎里的波斯語詩歌數量較少,可他的這些詩歌在深刻研究翟黎里及其創作特點方面很有意義的。
(五)泰杰里(1848—1927)。
胡賽因汗·艾克拜爾泰杰里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維吾爾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維吾爾醫學家、兼化學家。他在繼承維吾爾古典文學傳統的基礎上,吸取精華,發展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在思想內容方面提倡進步的思想,對維吾爾文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泰杰里的許多著作中,《泰杰里心中的光芒》和《贏得比賽的詩》這兩部詩集是較具代表性的。《泰杰里心中的光芒》這部詩集中輯入詩人從印度,伊朗,阿富汗等地讀書期間開始直至19世紀末用維吾爾語,波斯語及阿拉伯語創作的詩歌,其中17首喀色代頌詩,31首木色德斯六行詩,另外還有15首各種形式和內容的雜詩,給朋友寫的一些詩本書信。整個構成一部抒情詩集。這些詩每首詩都達到了古典文學作品的高水平。這些詩歌以其深邃的思想,敏銳的哲學思辯,嚴密的邏輯關系,語言的優美精妙,表達手段的多樣性引起了中亞和東方各國文學家們的注意,有一部分詩歌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塔什干被刊布,被輯入東方文學精美作品大全。
三、雙語創作現象的作用
除了以上的詩人,還有很多作家和詩人用波斯語,阿拉伯語,印度語,漢語等語言創作,他們將維吾爾族自身的民族精華傳遞給周邊的民族,與他們進行分享,同時也引進周邊民族的語言,并用他們的語言進行適量的文學創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相鄰民族之間的感情。
我們從悠久的歷史文化可以看出,雙語不是近代或者現代才出現的現象,那已經是維吾爾文學和歷史的重要組成元素。如今,我們繼承和發揚了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文化傳統,維漢雙語教學不斷的推廣,雙語現象也不斷的普及。維吾爾古典文學的雙語創作現象的研究不僅會深化和充實與其他民族間的文化交流,而且會促進維吾爾文學的發展,使其面向全國、面向世界等方面有著積極的影響,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納瓦依《兩種語言之爭辯》民族出版社,1988年。
[2]海熱提江·烏斯曼《維吾爾古代文學史》新疆大學出版社,2011年。
作者簡介:梅熱古力·麥合木提(1991.07),女,新疆庫爾勒人,新疆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