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
摘要:經筆者研究,目前我國各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逐年下降,這是由于學生缺乏有效鍛煉,基于此,將彈力帶引入到大學生健身中,能彌補傳統力量練習的不足,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
關鍵詞:彈力帶;大學生健身訓練;促進作用
就目前來看,大學生在健身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健身現狀不容樂觀。筆者將分別從:現代大學生健身現狀、傳統健身方式的優缺點、彈力帶健身訓練的應用效果,三個方面來闡述。
一、現代大學生健身現狀
大學生作為現代化健身的生力軍,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因此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好壞會對國家的發展起到一定影響。相關數據顯示,從1985年到2005年,監測報告顯示,我國大學生素質水平呈現下降趨勢,逐漸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公報》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與2005年比,19~22歲年齡組男生,引體向上、心肺功能均有所下降。
二、傳統健身方式的優缺點
我國高校大學生以期通過健身訓練來增強身體素質,并得到健美目的。在大學生身體素質中,肌肉力量、耐力、協調、都是日?;顒踊A。通過健身訓練不僅能增強肌肉彈性,改善體態,促進學生呼吸系統、運動系統的良好運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在力量練習中,“核心肌群”也是十分重要的,這一概念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被提出,所謂“核心肌群”是指骨盆、脊柱、髖關節骨骼上在靜止或運動中起到保持身體基本姿勢與核心肌肉間的協調配合下產生的合力。核心肌群主要由腹斜肌、腹直肌、背肌、腹橫肌、臀肌組成,然而傳統健身訓練中卻難以區分。
經筆者分析我國高效大部分學生,在健身房主要以器械鍛煉為主,采用一定器械來實施力量訓練,因而又被稱為動力性訓練或是向心訓練。器械鍛煉最大的優點在于,能促進肌肉力量的提升,對神經肌肉協調性加以改善,提高肌肉耐力,在一定程度上發展快速力量。但器械訓練缺點在于:杠鈴或啞鈴的阻力是恒定的,因受地心引力,導致其方向始終向下,肌肉無法得到充分鍛煉;另外,器械訓練中,一些細小的肌肉群很難被刺激到,對核心肌群力量的提升有一點限制性;器械鍛煉中的一些動作,在學生生活運動中極少會被用到。再者,器械價格昂貴,受場地限制,導致有時難以開展。上述問題、尤其是最后一點常常成為制約大學生參與健身健美活動的因素。
三、彈力帶健身訓練方法及效果
(一)彈力帶之頸部練習方法
1.靜態彈力帶頸椎伸展肌群。在實際訓練中,學生應將背部挺直,收緊腹部,將雙腿放平,把彈力帶固定在學生頭部后側,學生用雙手將彈力帶握緊,在彈力帶訓練中,學生應向內收緊下顎,確保臀部與地面的平行一致,學生肘部彎曲呈90°,在呼氣的同時手臂向前伸直,十五次為一組,一共做三組。
2.向前弓步頸椎屈曲肌群。學生先將彈力帶固定于身后,并將彈力帶纏繞至額頭前方,學生保持身體直立,背部挺直,腹部收緊,向前弓步,呼氣,恢復原來動作,吸氣,十五次為一組,重復三組。
(二)彈力帶訓練效果分析
因傳統健康中各種問題的出現,無法促進大學生更好地參與其中,提高自身素質,據此,彈力帶、繩的應用被逐漸重視起來。將彈力帶運用到健身訓練中,能起到一定應用效果,在運動中,機體會隨彈性形狀的改變來克服不同阻力,最終實現肌肉的收縮,增強學生肌肉力量、關節功能。因彈力帶拉力方向會對學生肌肉收縮造成一定影響,為避免學生肌肉損傷,在訓練中應將壓力降到最低。彈力帶訓練摒棄了傳統力量訓練弊端,利用神經肌肉功能對學生自身狀態加以調整,實現肌群功能的提升,增強學生力量。另外,將彈力帶應用在健身訓練中,能提高學生的平衡能力。身體協調能力,進一步彌補了傳統力量訓練的不足。當然,彈力帶攜帶和使用方便也是其能為大眾所青睞的主要原因。
四、促進學生身體素質提升的有效對策
(一)將教學觀念改變
在高校的體育教育中,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將學生的體育能力提高,深入地挖掘其身體的潛能,這一點無可厚非。但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體育事業的發展以及體育教學的成績才是關注的重點,而院校對于學生以及體育的人本建設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在新的教育觀的指導下,體育教學要重視人的內涵,要認識到在體育教學中人的重視性,并將關注的重點逐漸轉移到人上。除了要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還要堅持人本主義實施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只有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體育教學,才能夠更有效的將體育教育目標完成。
(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在實際的教學中,作為體育教師,應確保學生實現個性化的發展、全面的發展。學生間都有一定的個性差異存在,因此,其興趣愛好以及體育特長也有所差別。為了能夠讓每位學生都獲得進步,作為教師要充分發揮好引導者的作用,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特長得以充分發揮。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需求,給其施加針對性的訓練強度,制定有效的訓練方式。而在訓練中,教師應對學生的承受能力給予關注,確保其安全參與體育運動。另外,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還要重視培養其人格。還有,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在學習中得以釋放,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到樂趣和自由,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而讓其這一過程中得到成長。
(三) 結合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在當代,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精神,而這也是以往體育教育觀同當前體育教育觀有所區別的體現。作為一種價值觀念,人的情感以及對他人的情感即人文精神的表現。而科學精神體現的是一種思維能力和客觀規律。我國當代體育教育的核心內容、改進體育教學的重要方向就是這兩者的有效融合。隨著體育事業不斷在發展,一定要全面落實好結合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工作。首先,作為體育教師要理解這兩者的內涵,然后積極地在教學中推行,將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體現出來。雖然從某種角度來講,學科同學科之間有所區別,但實質是一樣的,那就是將新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出來。而在教學中,有效結合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能夠有效地實現這一目的。
結束語
就目前來看,我國大學生健身訓練的實施不容樂觀,為改善這一現狀,將彈力帶引用其中十分必要,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結合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促進大學生身體素質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柳. 彈力帶訓練的基本原理和體能訓練基礎——評《彈力帶組合訓練》[J]. 當代教育科學,2015,(13):66.
[2]宋佳澤. 彈力帶健身操與健美操對女大學生健身效果的實驗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14,(18):197-198.
[3]楊偉林. 中學生彈力帶健身操創編與健身效果的實驗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