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麗
針對當前初中化學課程的教材內容以及教學情況,將初中化學教學與生活上所得到的應用相聯系,推薦將初中化學教學內容應與生活認識相交融,并提出如何將初中化學教學轉移到生活化中進行實踐,調動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以及學習成績,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初中化學生活實踐教學效果教育方向教育改革一、初中化學生活化的作用
1.將化學生活化,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老師的教學內容,同時能夠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還能夠牢固的記住知識要點。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才能讓化學學習毫無負擔,因此教師要在提高學生興趣上不斷的下功夫。教師要在課堂上改變傳統的說教方式來開展教學,而是要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不斷的總結和探索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點,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去不斷的探究和學習,化學問題生活化會讓學生有更為直觀和深刻的印象,從而對教學內容理解的更為扎實也更為直觀,這讓知識的學習也更加鮮活、豐富,同時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有所期待并產生濃厚的興趣,即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也讓讓教學成為了一種引領和合作,使化學課程更生動,并不那么枯燥。
2.初中化學生活化可以讓學生牢固的掌握知識點,將化學理論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透過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來理解化學知識,通過學習的化學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相輔相成、相互融合,一些化學問題、化學現象或化學實驗都可以親身實踐,這種親身經歷或有聯想的都會在學生頭腦中產生畫面記憶,讓學生能夠記得更為扎實,不會在短時間被遺忘,讓化學學習成為一種工具,去挖掘生活中的樂趣。
3.初中化學生活化更能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特征: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去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各類化學現象。因此,如何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主的去注意和發現身邊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化學現象則變成了教學重點之一,讓課堂上的化學生活化與生活中的生活化學化相互融入,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生活現象有科學的認識,還能讓科學走入生活,對知識掌握的得心應手。既提高了學生的生活和生存能力,甚至有些時候可以讓學生自行去處理生活中所遇到的難題,從而切合了以人為本、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育方針。
二、讓化學的教學走入生活
1.引入的基本方法。將初中的化學教學通過一個恰當的切入點引入到生活化教學,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還能提高其對學習的興趣。而切入點可以統一分為兩類:科學角度和生活角度。但直接從學科角度進行切入,學生可能會覺得枯燥生澀,對學習產生排斥感,從主觀上就沒有了自主去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究的欲望,往往事倍功半。而生活角度作為切入點往往符合學生的興趣點,可以以提問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讓化學的意義和價值在生活問題的討論中得以實現,激發大家解決問題的欲望。新課程改革的宗旨就是將單調的課堂教學轉移成多樣化、多元化、多角度,讓學生不但要掌握知識還要懂得如何運用知識。教師可利用生活中的真實現象,應用多種方式創設問題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生活體驗出發,學生才會對知識有真切的感受,產生探究的欲望。
2.將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帶入課堂,作為授課教材。如講解碳酸鈣時可借鑒“水垢的成分、該成分的主要化學特征”,然后將生活用的掛有水垢的燒水壺來進行試驗,將水垢刮下,然后與酸進行反應,觀察試驗現象,借此還可交給大家清楚水垢的生活常識。讓學生即掌握了知識,同時還運用了知識。從而改變學生接受新教學內容的思維模式,將原始的灌輸模式轉化成互動、觀察和理解,讓學生有更為直觀和生動的體會和感悟。現象的觀察并不是語言所能描述的,直觀的引入腦海才能讓學生更為深刻的記憶。這些只有在生活課堂中才能獲得。將生活實驗轉化成初中化學教學的主要課程的重要傳授方式,將教學體系構建在個人生活基礎之上,通過開展各類的生活實驗來進行化學知識的學習,同時還可進行擴展外延,從而對生活實踐與化學知識進行橋接,即指導了生活實踐,也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了深化鞏固。還可以通過布置家庭實驗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完成規定的實驗記錄,來加強化學教學的課后鞏固,親自動手將更能加深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打破傳統應試教育的灌輸式教授,讓化學教學變得多樣化、多元化。
3.利用對日常生活資源的開發去實現化學知識的傳授:根據日常生活資源與化學課程相結合,認真揣摩化學授課內容,增加教學的豐富性,擴張教學的信息量,幫助學生了解生活實際的應用,拓寬視野,提高處理信息和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同時利用自己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化學問題。并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從而讓初中化學的授課更貼近于新課改要求,實現真正的以人為本、時間為準,積極開發生活資源從而實現新課改的實踐要求。
三、初中化學的教學課堂可以轉移到生活現場
可以不將授課地點局限于課堂,也可以出現在生活資源豐富的地方。可以在花園中選取那些含有可以鑒別酸堿色素的花進行酸堿鑒別實驗,然后觀察顏色變化,可以用小蘇打和醋酸進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實驗。利用火柴了解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學性質,等等。同時,布置作業也要精挑細選,讓學生能夠將知識靈活運用,并可自行探究,銘記現象和原因,與生活緊密相接。讓學生感覺作業并不是一項任務,而是一個讓人興趣十足的活動,從根本上去熱愛學習化學,從中尋找到化學的興趣和價值。同時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以及身邊涉及到的生活資源,做一些生活上的小常識和安全提示交給學生,并鼓勵學生進行宣傳,在良性的鼓勵下實現對所學知識的熱愛。如用小蘇打水容易洗凈油污、用醋可以清楚水壺中的水垢、進入長期不通風的地下菜窖中要進行燭火實驗,等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也是化學知識所涉及和能夠解釋的,所以老師可以通過將課堂進行轉移,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學習和宣傳,從而讓化學更貼近生活,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牢記程度大大提高,并組織學生討論交流,這將大大的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四、結束語
將初中化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是教學改革的一項進步,也是發展的必然趨勢。這樣不僅讓課堂和知識更為生動,同時也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樂趣,并且讓化學和生活相互融合,實現了學有所識、學有所值、學有所用。利用生活用具當實驗儀器、利用生活環境當作試驗場地、利用生活常識單做串聯知識點的工具,隨時隨地都能聯想到化學課堂中的知識所學,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從不同的方向去分析,從不同的切入點去掌握。鍛煉學生自己的動腦和動手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意識、創新意識,同時還要做好安全提示,保障學生的個人安全。
傳統的應試教育、灌輸授課、死記硬背的方法已經與現階段的發展需求相背離,傳統的方式枯燥、乏味,難于理解和掌握,讓學生很難去靈活運用,知識只能存在于筆頭上。教育改革的鐘聲已經敲響,授課老師應該勇于創新和開拓,將知識生活化,打破傳統的觀念束縛,讓我們的學生學的更輕松、更自由、更扎實。
參考文獻:
[1]李永紅.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實施情況調查及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9-05-01.
[2]朱存扣.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探索[J].文理導航,2013,(10):20.
[3]郭玉文.淺談初中化學教學的基本法[J].新課程研究,2008,(06).
[4]楊志萍.創設“模式”教學尋找“靈魂”教法—初中化學教學“模式”的探討[J].才智,2008,(12).
[5]劉春英.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J].科技信息,2008,(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