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立旭
摘要:民族舞蹈音樂含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民族音樂屬于我國文化遺產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在保護民族舞蹈音樂文化時,還需要對其將來的發展進行相應的探索。本文主要對我國民族舞蹈音樂的根植與再造進行分析。
關鍵詞:文化保護理論;民族舞蹈音樂;根植;再造
前言
我國各個民族中均存在自身的特色以及價值的民族文化,我國的民族舞蹈屬于華夏兒女在發展與前進的過程中的民族標志與文化載體。民族舞蹈音樂將當代人民的生活習慣、精神面貌、情感以及審美展示給后人,并且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展示出來,能夠直接反應該民族的性情以及生活的大致情況。近年來,在外來音樂文化以及流行音樂的雙重沖擊之下,民族舞蹈音樂的發展形式嚴峻。
一、中國民族舞蹈音樂概述
舞蹈與音樂在我國均屬于歷史悠久的藝術種類,舞蹈音樂是為舞蹈而生的音樂,舞蹈與舞蹈音樂共生,因此,最初舞蹈音樂是根據舞蹈來進行劃分。而站在音樂的角度來看,可將舞蹈音樂分為舞樂與舞歌兩種。根據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地區的舞蹈音樂來進行分類,我國的民族音樂可被分為花鼓調、燈歌、推謝、茶歌、安召、果諧、打歌調以及擺手歌等歌舞,弦子舞樂、蘆笙舞樂、農樂、鼓樂等舞樂。我國的民族舞蹈音樂種類繁多、魅力無窮、絢麗多彩,其能夠將人們對舞蹈與音樂的審美完美體現出來,其承載著當地人們的情感色彩以及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會出現不同的舞蹈音樂文化,維吾爾族、蒙古族、漢族以及藏族等均創造出極具本民族、本地區文化特色的舞蹈音樂。在聽到蒙族舞蹈音樂時,在我們的腦海中會出現廣闊草原上的馬蹄聲。在聽到藏族舞蹈音樂時,在我們的腦海中會出現踢踏舞的畫面。可見,不同的民族舞蹈音樂能夠告訴人們其自身攜帶的時代氣息以及特點。近年來,我國的民族舞蹈音樂或多或少受到現代化發展的影響,其出現不同程度的娛樂化、市場化以及低俗化等情況,人們情不自禁為民族舞蹈音樂的發展擔憂。
二、中國民族舞蹈音樂根植民間
民族舞蹈音樂來至于民間,其根植于各個地區的文化土壤內,并且在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中成長、發展。近年來,部分民族舞蹈音樂正在向消亡邊界前進,因此,我們應該走進民間收集、整理民族舞蹈音樂,盡最大的努力保存原生態的民族舞蹈音樂。隨著人們生活環境的改變以及生活狀態的改變,我國民族舞蹈音樂在現代社會的影響下發生重大的轉變,并且有部分民族舞蹈音樂已經不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做好民族舞蹈音樂相關文獻資料的收集與保護工作,以妥善保管我國民族舞蹈音樂發展的軌跡。與此同時,我們應該及時對民族舞蹈音樂進行搶救、改善、傳承、開發以及保護,以將我國的文化遺產發揚光大。舞蹈音樂能夠為舞蹈塑造靈魂,假若沒有高品質的舞蹈音樂來作為支撐舞蹈,就極難出現優美的舞蹈作品。就目前而言,我國的民族舞蹈音樂創作人才欠缺,創作出的舞蹈音樂作品傳播的數量明顯低于舞蹈音樂的數量。民族舞蹈音樂需要滲透至日常文化教育之中,需要將民族舞蹈音樂根植于民間,讓其得以展示當地民族生活狀態、風貌以及魅力。
可見,民族舞蹈音樂與人們的生活相互交融,其貼近自然、靠近生活,能夠直接表達人們的情感變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發揚我國的民族文化。例如傣族民族舞蹈音樂分為花鼓傣、山傣以及水傣三個體系,傣族民族舞蹈音樂以先對自由的音樂結構、特殊的服飾、打擊樂器以及富有節奏感的樂曲,來向人們展示本民族的習俗以及信仰。
三、我國民族舞蹈音樂的再造
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民族舞蹈音樂也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步伐,在原先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創新。我國的民族舞蹈音樂創作藝術家應該在原有的舞蹈音樂基礎上為其注入新鮮的血液,從而讓民族舞蹈音樂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賦予舞蹈音樂更多的魅力與生命力。藝術家在對民族舞蹈音樂根植的過程中,應該學會不斷吸收與借鑒,學會大膽對新鮮事物進行嘗試,積極將我國民族舞蹈音樂推向世界,向世界展示我國民族舞蹈音樂的特色與魅力。
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以及外來舞蹈音樂文化的影響,我們必須保證我國民族舞蹈音樂不能夠丟掉原有的色彩和韻味,在舞蹈音樂原有的基礎上,應該適當融入現代音樂元素,大膽進行創新嘗試,讓我國的民族舞蹈音樂能夠在世界的音樂舞臺上展示魅力。
在對舞蹈音樂進行創新與編曲時,應該以新的發展高度作為前進的目標。例如蒙古族的安代舞蹈音樂因辟邪而生,而隨著科學的進步與發展,可將安代舞蹈音樂的風格轉變為歡快的風格。可見,藝術家可將含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民族舞蹈音樂進行風格轉變、創新與改編。創作藝術家可將現代舞以及芭蕾舞的相關元素融進民族舞蹈音樂中,讓民族舞蹈音樂符合時代發展的特點,滿足人們對現代舞蹈音樂作品的需求。并且可合理利用電腦音樂來擴展民族舞蹈音樂的領域,以提升其音色特點、音響效果、表現力、渲染力以及感染力。除此之外,編創藝術家還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深入對我國的民族舞蹈音樂探究,將民族舞蹈音樂與世界接軌作為主要的創新目的,從而能夠弘揚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四、小結
綜上所述,民族舞蹈音樂編創者應該了解和掌握其特點、風格、結構以及審美,不斷對其進行創新,創造出新型的舞蹈音樂形式,以傳承我國的舞蹈音樂文化。
參考文獻
[1]仝妍.民族主義視野下中國舞蹈的文化價值構建與認同--由安德森《想象的共同體》想起[J].舞蹈,2015,(06):27-28.
[2]周媛.基于文化保護理論的中國民族舞蹈音樂的根植再造[J].戲劇之家,2016,(10):72-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