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天安
摘要:當代設備的飛快的進步,先進的設備與落后的維修方式之間的矛盾將日益困擾著船舶運輸企業,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故現在先進的機械設備需要先進的維修技術,更需要先進的管理模式。為此,在文中主要就針對視情維修與檢驗制度的發展進行探討,以期可以為船舶設備管理提供更好的借鑒。
關鍵詞:船舶設備;視情維修;檢驗制度
機務管理部門對設備的維修管理,目前做法大都采用事后維修和定期維修的方式。這種維修方式對現在的現代化設備來說是非常落后,而且對資源的節約和設備管理技術的提高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本文就如何提高船舶設備維護質量的同時要降低人力、財力不必要的浪費,以視情維修的方式代替目前的定期維修的方式。同時改革相應的組織管理、技術管理制度,提高設備操作人員技能,逐步形成一個新的維修管理體制,以延長設備壽命周期,降低費用,增加效益的目的。現在根據社會的發展及技術監控設備的普及,下面主要就視情維修的優點及發展,如何加強視情維修進行討論:
一、視情維修與檢驗制度
在國外某些國家,他們從60年代就開始進行船舶設備故障視情維修的研究,并在大量數據統計基礎上確定了以設備可靠性運行為指導,提出船舶設備維修新構思,建立最佳維修時機的決策方法。在船舶檢驗制度方面自80年代起,國外有幾個船級社就已經開展了滑油分析技術,滑油狀態監測,探討滑油與機械健康情況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研究,達到了一個可靠性的技術性水平,從而知道了船舶機械的最佳檢驗周期,并制定了相應的檢驗規范。而在我國越來越多的船東、驗船師從實踐中認識到船舶設備監測系統能延長機械檢驗間隔期,從而延長檢驗周期與降低維修費,并能及時發現潛在的故障。
1997年中國船級社頒布了船舶機械計劃保養系統,對船舶技術管理內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革,建立一套以機務監督為中心的機務管理體制,重點解決維修運行監測管理和計算機管理相結合問題,并于1998年列為了交通部重點新技術推廣項目。“船舶機械計劃保養”是指船舶機械根據“檢驗規范”的有關規定和設備出廠說明書而制定的周期性保養維修計劃,是一種由船東申請,經CCS批準的用來替代船舶機械,包括電氣設備的年度檢驗、中間檢驗和特別檢驗的制度。但就如何保障狀態監測推行,尤其是多種監測技術的應用,缺乏科學的適時的維修決策支持系統,不利于視情維修工作的推行。隨著現代設備維修管理體制的不斷滲透,國內許多船舶管理和應用部門及高等院校在不同程度上展開了振動監測、油料分析在船舶機械的應用研究,主要涉及船舶柴油機、齒輪箱及尾管軸承等。
隨著科技的發展,監測設備的不斷普及,CCS已授權成立了包括武漢油液分析中心在內的多個分析監測機構,許多實踐研究成果表明,這些分析技術不僅能預報潛在的故障隱患,找出故障原因,確定機械健康狀況,而且證明傳統的船舶機械定期拆檢確實存在著過剩維修,不僅浪費人力、物力、財力,還可能導致人為破壞,而視情維修將會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
二、船舶設備視情維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隨著很多相關科學技術成果的發展和滲透,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使機械故障診斷的方法手段都有了很大的發展,診斷技術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應用價值和可推廣性。據了解用于狀態監測、診斷分析技術的投資費用,經國外部分船級社及船舶使用單位統計僅占維修費用的1/5,船舶采用診斷技術使設備平均事故率下降75%,維修費用下降25%-50%。國內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如上海港某裝卸公司實行定項狀態監測的試點后,2006年與2005年同期相比,設備利用率提高13%,設備完好率提高12%。中國船級社廣州遠東潤滑油監測中心指出,正常情況下加入視情檢驗系統的船舶每年潤滑油分析收費僅為2000-6000元左右,是船方進行常規的軸系拆解檢驗所節約開支的十分之一或更少。同時還使船方獲得保障輪機設備安全,提高船舶安全性,增加船舶輪機設備使用率,延長潤滑油使用壽命等多方面增加了經濟效益。其推廣總結報告提高了船舶設備的完好率,降低了事故的隱患,合理安排設備的檢驗時間,從而減少維修時間和費用等方面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但在諸多的制約船舶機械維修制度改革的因素中,船舶檢驗制度是最重要的制約因素。
近年來,隨著國外一些船級社先后引入了工況監測分析狀態維修方式,中國船級社已接受了視情維修的思想,并對其船舶檢驗規范做了相應的修改,其中一些修改工作正在進行中。另一方面隨著工況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的發展,其成本和技術本身的成熟程度都使得實施這些技術成為可能,所以這些變化與發展無疑給處于困境的船舶機械維修制度改革問題帶來了新的希望。
三、視情維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近年來,船舶設備視情維修與檢驗工作的重要性已得到廣大管理人員的重視,其對經濟發展起了較大的促進作用。但就總體而言我國在該領域的應用水平依然很低,該技術的作用遠未發揮作用,尚存在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具體包括舶設備視情維修與檢驗意識淡薄,制度不夠完善,相應政策不健全等。為克服以上不足,促進船舶設備視情維修與檢驗工作在我國航運業的運用與發展,特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1.建立健全的維修保養制度及檢驗制度;
2.加強技術人員的培訓;
3.加強與運行監測分析機構的合作;
4.安裝在線式儀器直接在機器設備的普及。
診斷技術是為機務維修和管理服務的,其效益主要體現在節省維修費用和提高社會效益方面。因此要求企業要有“科教興業”船舶設備維修和管理服務的戰略眼光才能把這項工作堅持下去。同時診斷技術又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專門技術,有一定的專業性要求,要求企業配備一定的專業人員,落實編制加強組織領導,加快監測中心的建設和技術配備,作好培訓工作使項目盡快投入實用階段。
參考文獻:
[1]《設備管理要重視設備維修》;
[2]《設備管理新思維新模式》;
[3]《船舶維修基礎理論》;
[4]《設備針對性維修策略及應用研究》;
[5]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檢驗局《內河船舶入級與建造規范》;
[6]《船機檢修工藝》;
[7]《船舶機械計劃保養系統檢驗指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