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蘭杰
低年級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作為低年級的老師不可忽視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今后學習或生活的重要影響。一旦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方法就形成于其中了。
低年級好習慣養成一、抓好常規,培養良好的習慣意識
一般學習習慣的培養。低年級學生的一般學習習慣包括:上課習慣、課前準備習慣、作業習慣、預習和復習習慣以及文具的整理習慣和使用習慣等。
(1)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首先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學習行為訓練。如在訓練學生上課發言舉手時,告訴學生為什么上課發言要先舉手,再進行示范練習,要求人人掌握規范的舉手姿勢(舉左手,略高于頭,不要碰撞桌子發出響聲)。發言的體態及聲音的高低。
(2)以編兒歌的形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養成習慣。如在訓練學生課前靜息,按時上學和認真做作業時,把要求和方法編成兒歌指導學生。兒歌的內容是:“上課鈴聲響,快步進課堂,悄悄靜息好,等著老師把課上。”
(3)注意了良好習慣形成后的鞏固。這是一項重要環節,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對技能的形成會產生遺忘,因此反復抓,抓反復,成為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在這一階段,多以比賽、競爭、奪紅旗等方式來鞏固學生的良好習慣。學生在師生雙邊活動中,學習行為和學習習慣得到了及時提醒,督促和大量系統的訓練,使之形成行為遷移,養成良好習慣,人人都有良好的習慣,班風班貌自然得到了發展。
(4)樹立榜樣,啟發自覺。樹立榜樣,不僅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就是對高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要多樹立一些現實生活中的榜樣,如在班上多表揚一些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工整,遵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學生自覺模仿,形成習慣。對學生的每一點良好行為,教師不僅要及時給予表揚,而且要在班上營造一種良好的議論氛圍。同時,家長和教師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學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習慣“傳染”到孩子的身上。對高年級的學生則要給他們多講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奮好學,刻苦鉆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導他們多讀一些課外書籍,從中感受良好習慣對一個人成材的重要影響,從而自覺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課堂教學——習慣養成的主陣地
有了學生的內部動力即有了內部強化,對學生良好的語文習慣的養成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對年幼的學生來說,外部的引導和強化往往具有更大的作用。而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引導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的。
(一)寫的習慣的培養
1.寫字習慣的培養。小學低年級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尤為重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
(1)充分發揮教師范寫的作用。在教師范寫時,可以請學生說筆畫的名稱,遇到關鍵筆畫時還應適當講解,這樣不僅讓學生牢記筆順及各筆畫的位置,教師工整的書寫也能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促進學生認真書寫習慣的養成。
(2)重視書寫指導。教師范寫后,學生開始描紅臨寫,此時,教師應巡視進行指導。要求學生描紅時一筆一畫認真描,且應一筆描成筆筆到位;臨寫時要按筆順并看清筆畫的位置及各部分之間的比例,如發現有學生不認真或不按筆順,及時糾正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寫話習慣的培養。小學低年級開始,開始了較為集中的寫話訓練,培養良好的寫話習慣成了低年級的一個重點。
(1)認真審題。教師應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明確寫話要求。
(2)展開想象,精心選材組織。寫話的內容不是隨題而定的,必須教育學生會搜集材料,想象就是途徑之一然而搜集來的材料是雜亂的,必須幫它修剪一番,才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文章來。這個過程就是選材組織的過程,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3)注重修改。天下文章不過一個改字;三分文章七分改這些都說明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站在讀者,聽眾的位置重新審視自己的習作,從而讓學生逐步做到愿意改,會改,善于改。(4)謄寫工整。這其實也就是認真書寫習慣的延伸,如果前面的基礎打好了,這一點也就不難了。
(二)讀的習慣的培養
山教版教材的一大特點是美文多,這就給朗讀訓練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條件。教材在朗讀方面提出了三點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教師應緊扣這三點要求展開朗讀訓練,從而培養習慣。
1.初讀。讓學生借助拼音掃除生字障礙,做到讀正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督促學生養成正確的讀寫姿勢以及自覺的朗讀習慣。
2.精讀。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要培養學生帶著問題讀的習慣。這些問題可以是教師給的,但更好的是學生自己提出,教師幫助歸納的,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帶著問題讀的習慣養成。有些老師擔心,一年級學生小,不會提出什么問題。其實,正是因為他們小,他們的想象力就比較豐富,還沒有被扼殺,只有從小培養,才能提出更多更精彩的問題。
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必須經過長期的強化訓練逐步形成。這就需要家長、教師等多方面的力量聯合起來,共同督促,發現問題及時解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