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
摘要:放射源主要是由人工或者是天然的放射性核素制造而成,其能夠對外發射某種輻射,其輻射具有實用功能,并且具有不停止的特點。因為放射源發射的輻射無法看見的,缺乏妥善的管理勢必會對社會和民眾造成嚴重的傷害,所以對于那些應用放射源的工礦企業而言,放射源在線監控系統非常重要。本文嘗試分析當前工礦企業對于放射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并且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求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關鍵詞:放射源;工礦企業;在線監控管理
放射源在線監控系統能夠實現對放射源的有效管理工作。監理數據的數據中心、采集系統以及傳輸系統共同組成放射源的在線監控系統。其中監控數據的數據中心的作用是在線監控、存儲、查詢以及顯示和調控放射源相關數據;而采集系統的作用是對放射源相關的視頻信息、輻射劑量率等數據進行采集;傳輸系統則是將系統所收集到的放射源相關數據借助采集系統以及現場的服務器傳輸到數據中心,并且確保整體傳輸的安全和高效。
一、工礦企業放射源存在的問題
1.工礦企業方面存在的問題。
當前,應用放射源的工礦企業數量極多,并且一般的工礦企業放射源為1-2枚,但是少數工礦企業的放射源數量接近上百枚。如果應用GPS定位的方式對這些放射源進行定位,實際開展過程中會遇到太多無法克服的困難。而且涉源企業對于放射源的應用不盡相同,一部分企業是一直將放射源安放在設備上,也有一部分企業是平時放在源庫,有需要的時候才調出使用。導致一般的管理措施對于工礦企業放射源的管理較為困難。
2.放射源自身存在的問題。
不同的工礦企業所使用的放射源的規格不同,所以有些V類放射源自身的活度太低,市面上現有的監控設備存在不夠穩定、靈敏度達不到要求、檢測不到γ劑量率的情況出現,從而出現嚴重的安全隱患。
3.放射源監控系統平臺自身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放射源在線監控平臺目前還會因為傳輸信號弱、斷電以及設備故障等因素,導致出現誤報警的情況,系統平臺的準確性還有待提高。
二、工礦企業放射源在線監控管理的措施
1.針對不同的工礦企業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放射源在線監控系統的建設主要是為了能夠易于安裝,并且可以實現對放射源的連續和實時的監管,確保可移動和具有高度自動化、方便管理等要求。而不同的工礦企業所使用的放射源在源的規格以及所使用用途方面都不盡相同,所以需要結合工礦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開展對應的在線監控管理工作。
例如,有礦井的測井處安放了43個測井用放射源,一般情況下都是放置于三個放射源儲存庫內,只有需要使用的時候才由專業人員將其提出,并且放置在分析設備內。這樣的情況下很少出現被盜或者遺失的情況,所以無需單獨為每個放射源都安防GPS定位設備,只需要分別在三個放射源庫內的入口設置輻射劑量監控設備以及視頻監控,確保輻射劑量監控設備內部安放鋰電池,以確保斷掉后繼續工作一天時間。而且一旦出現輻射劑量超標的情況,設備自動啟動報警系統,以此來實現監控的目的。
還有些工礦企業存在大量的放射源,并且平時都是安放在生產設備上,存在于多個區域,考慮到防爆、安全以及保密等多個方面的因素,所以確保監控措施的有效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根據核料位計工作的原理,直接從企業的生產監控平臺中獲得提取料位的開關物理量信號,達到實時監控放射源的目的。
2.采取多種監控措施,為放射源的有效監控提供保障。
針對單個放射源的監控需要采取不少于兩種監控措施予以監控,才能夠確保不會因為特殊的原因出現臨時的監控盲點。目前的放射源在線監控系統可以全天候監控放射源的輻射劑量值,以此來判斷放射源是否出現泄露,但是如果放射源被盜,則無法實現有效的實時監控。而且如果放射源是移動的,那么視頻監控是無法進行的。采取GPS方式監控,如果遇到放射源處于被遮擋的情況下,則很容易丟失監控信號。所以目前采用的是放射源標記器以及移動無線網關控制設備加強對容易遺失并且處于移動狀態的放射源進行監控。隨著技術的發展,GPS定位結合RFID射頻技術,將光敏電子標簽與源捆綁在一起,并且標簽中寫入廠家、編碼、編號以及活度等信息,一旦出現標簽被毀或者源被盜的情況,則其內部自動向監管部門報警。
3.對放射源在線監控管理系統進行完善,提高其工作精度。
目前因為技術等原因的影響,無法完全做到在線監控不會出現誤報的情況,但是只要監管人員及時的予以排查,就能夠第一時間了解放射源的實際情況。未來可以借助云平臺以及大數據實現綜合化和系統化以及共享化的放射源在線監控管理模式,能夠更早的發現問題,并且把風險扼殺在萌芽階段。對于放射源信息也可以做到第一時間的了解,使得輻射事故的預警和處理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
三、總結
我們需要清楚地認識到,當前工礦企業放射源在線監控管理系統還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對于放射源的監管,我們應當根據實際的情況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監管方法。針對監管系統出現誤報的情況,作為監管部門,需要第一時間安排監管人員進行排查,確保問題在第一時間內被發現并著手采取措施。要加強對突發的輻射事件的處理能力,為環境和人民的安全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周曉健,謝武成,趙永明,周啟福.放射源安全和保安的新進展[J].環境科技.201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