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剛
我國高中階段最重要的三大類體育教學分別是球類教學、體操教學和田徑教學,而其中田徑教學是高中最重要的教學方式。但是,在現實田徑教學中存在了一些問題,跟新課程的標準出現了一定的差距。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通過分析田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教學經驗,來談談解決田徑教學問題的對策以及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以供各位同仁借鑒。
高中體育田徑教學問題對策高中體育田徑教學是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入學習、貫徹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學生經常參加田徑運動,能夠促進學生體內的新陳代謝,提高學生的免疫力,改善神經系統的調節和內臟器官的功能,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和學習能力。
一、高中田徑運動對學生的益處
高中學生學習壓力大,若經常參加田徑運動,會有效緩解學生壓力,減輕學生心理負擔。由于田徑運動需要在戶外開展,這樣的運動能夠促使學生的各部分機能都發生變化。一方面,學生的機體呼吸次數減少、深度增加,吸入的氧氣含量增大,可以有效地改善高中學生的呼吸系統,增強學生的體質。另一方面,學生經常參加田徑運動,會促使學生更好的控制、協調自己的神經系統,令其感到精神愉悅。田徑運動亦可讓學生很好掌控自身的協調性、靈活性、動作和精神的支配能力,同時也讓學生自身的意志與品質得到充分鍛煉,促使身體各部分系統之間達到和諧的狀態。
二、高中體育田徑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田徑教學模式單一被動
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體育教師多重視學生田徑運動技能的傳授,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教學技術難易程度掌握不住,不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田徑教學缺乏課堂趣味性,學生大多都是被動的接受田徑知識和技能,難以主動去參與田徑教學學習。
(二)運動場地和設施不夠健全
高中運動場地和設施的不足,大大限制了體育田徑運動的發展。在當下的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多以跳遠、跑步等項目為主,由于運動場地限制以及田徑運動設施的不完備,致使其它田徑項目教學(如跳高、標槍、鐵餅、跨欄等)基本屬于空白狀態。跑步是田徑運動的重要基礎,而在廣大的農村學校學生跑步只能圍著教學樓;學生上籃球和足球課時,由于器材的不足,致使十幾個學生只能共用一個籃球或足球;像標槍、鐵餅、跨欄等運動項目,高中學生只能在大型的運動會上才能見到,等等。這些都嚴重阻礙了田徑運動的發展,只有學校配備足夠的硬件設施和器材,才能改善此等現狀,促進高中體育田徑運動項目的發展。
(三)學生欠缺興趣
學生對田徑運動沒有進行全面的認識,缺乏興趣,導致學生不愿意參加田徑運動,即使是參加教學,也大多處于“被迫”狀態。一方面,由于在高考巨大威力的鎮壓下,許多高中體育運動教學已經“自動”被邊緣化,學生將體育課視為休息課,更別提要體育課達到鍛煉學生身體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運動器材短缺,運動項目大大受到局限,只能玩些乒乓球類的運動項目,學生更不能全面意識到田徑運動給自身帶來的益處。
(四)缺乏多元化評價體系
高中體育田徑教學基本上是以打分為主,來評判學生的。要求學生要完成一定的項目直接打分,檢測略顯粗暴,對于學生檢測的結果均為一刀切。這樣的缺乏過程性的評價不僅起不到促進作用,還極大的打擊了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增加了學生對田徑運動的厭惡感,使田徑教學難以起到鍛煉學生身心的作用。
三、高中體育田徑有效教學的對策
(一)加大運動場地建設力度,配備運動器材
運動器材和運動場地是高中學生進行田徑運動的基礎,是保證學生能夠有效接觸田徑運動各種項目的前提條件,對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保證每所高中要建設塑膠跑道以及標槍、鐵餅等運動項目的場地,并配備齊全相應的運動器材,在農村的高中學校至少要保證學生能在完整的操場上跑步。
(二)激發學生興趣,培養體育精神
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教師首要任務就是要在體育課有限的時間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田徑運動當中。由于學生長期不運動,教師上體育課時需要根據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來科學的制定上課計劃,讓學生適應訓練強度之后再逐漸適量加大運動量,并指導學生做一些簡單田徑項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對于偏愛體育運動的學生,教師亦可在課余時間對其進行專業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參加田徑運動,以此提升學生的興趣。比如,在100米沖刺的田徑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短跑前的準備動作以及短跑時的技巧,指出如何做可能會受傷等等,讓學生盡量避免因不規范動作而造成的傷害。在接下來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進行短跑比賽,10人為小組進行淘汰賽,要求每個學生的準備動作必須規范,最后用時短的學生獲勝。比賽容易激起學生的斗志,讓學生在比賽中獲得運動的樂趣,體驗運動帶來的正能量,使學生更加有興趣參加田徑運動,有助提高教師田徑教學的效率。
(二)更新教學思想,教學方式多樣化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也需要改變傳統教學思想模式,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運動觀,即在參與運動時不是為了學分而運動,而是為了健康快樂而運動。教師也必須轉變陳舊的教學思想,改革教學方法,使其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以便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其主動積極地參與田徑運動,有助于幫助學生強身健體,并使他們能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繁重的學習生活。要做到這些,體育教師首先得保持一顆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用自身的活力去感染、帶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比如,在田徑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兩種田徑項目結合在一起訓練,如中長距離跑和跨欄跑,教師可將跑步要領和跨欄要領講授給學生,并將全班學生適當分成若干組進行小組長跑、跨欄接力比賽,要求小組的一名成員進行長跑,跑到終點將接力棒傳給下位組員,下位組員進行跨欄跑,跑完之后將接力棒再轉給長跑選手,并以此類推,用時最少的一個組獲勝。
(三)建立健全的體育制度,構建科學考核體系
田徑運動考核得高分不是目的,目的在于促使學生強身健體,能夠有個健康強壯地體魄來為學生學習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切勿舍本逐末,這就要求教師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運動觀念。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和承受能力制定學生各自需要達到的目標,做到因材施教,也要做到因材施評,個性化處理每個學生的考核,將學生運動效果實現最優化。比如,針對不同性別、不同身高、不同體重、不同身體狀況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跳遠達標目標,以便讓學生在考評中樹立參與運動的信心,有助于學生今后的運動學習。在課下,教師可組織考核問卷調查,讓學生來回答考核內容是否對學生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等等,以便幫助教師完善今后的考核體系,淡化分數評價,讓學生逐漸去試著享受體育鍛煉,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要及時改革田徑教學的教學思想,以便能更加適合當代學生的體質,幫助學生樹立起運動精神,激發學生運動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田徑運動中,讓其做一個身心健康的新時代青年學生。
參考文獻:
[1]林義輝.高中體育田徑運動教學問題及對策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4,(30):94-96.
[2]羅崇生.淺談高中體育田徑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新課程學習,2013,(06):63-64.
[3]談立斌.高中體育田徑運動教學問題及對策分析[J].體育世界,2012,(11):2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