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秀華
課堂教學是教室完成傳道、解惑的重要“陣地”,更是學生完成學業計劃與發展學生智力,豐富學生情感的主要場所。我們都知道,教師所能夠給我們講授知識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教師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僅僅能夠達到課堂教學的目標,還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這是我們一直所在研究的課題。就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探討。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信息技術策略一、傳統音樂教學存在的弊端
首先,在我們傳統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沒有認真的研究過教材中的內容有哪些,沒有對教學方法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更多的都是對音樂教材中的文章進行分解的教學,從來沒有考慮過學生的感受,學生是否能接受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往往對于這種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每節課都好像是教師的“演講”,學生則沒有辦法融入到課堂中去。所以,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教師的課堂教學都是沒有什么效率,根本沒有辦法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課堂教學則更沒有任何的信息技術應用。
其次,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多媒體已經廣泛得到教學中應用,許多學科都開始采用這種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的方法能夠讓音樂課堂更加豐富多彩,能夠更好的吸引著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他們的學習熱情。但是,往往許多時候音樂教師都不會采用這種教學反方,甚至出現了有些音樂教師對多媒體技術亂用現象的發生。過分的追求課堂的熱鬧,過分看重的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原本課堂上都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對話,通過多媒體技術越來越變成了學生與多媒體機器設備的對話,這樣音樂課堂逐漸的失去了教學的本質,師生之間的對話越來越少,教學模式就顯得更加生硬。
再次,有些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的方式不正確,往往更多的教學活動僅僅表面上看上去氣氛非常活躍,但是學生的思維還沒有被充分的調動起來。我國的新課改要求音樂課堂教學應該引導學生真正走向自主、合作中區,有些教師沒有真正的了解其中的內涵,完全不考慮學生的感受,更沒有結合自身的講課的方式以為的追求著課堂氣氛的活躍。
例如,在學習兒歌《小星星》的時候,教師往往都會用一個簡單的介紹將學生引入到課堂教學中,然后就開始帶領學生進行歌曲的學習,這樣一種生硬的教學方法沒有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個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也不會理想。
二、如何能夠將信息技術更好應用于小學音樂教學課堂
首先,作為音樂教師應該將課堂教學擺在正確的位置。要想實現音樂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音樂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教師需要充分顯示學生在課堂上主題位置。我們所說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占據主體地位并不是說單純的在課堂上一句話也不說,在課堂上從頭到位一句話也不說,僅僅在下課的時候通知學生可以下課了,這樣一節課下來教師幾乎是沒有任何的作用。真正的成功的教學活動是教師能夠與學生配合的好像導演與演員一樣,教師能夠起到一定的主導性作用,能夠在教學活動中積極的引導著學生,能夠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作用,能夠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積極的引導學生,能夠為學生知名學習的方向。能夠引導著學生對于感興趣的知識進行提問,能夠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解答。此外教師應該盡量把握好尺度,對于學生的提升應該做到適可而止,給學生留一些自己遐想的空間與時間。
例如,在教學生進行兒歌《火車要開了》這首歌曲的時候,學生往往沒有辦法想象到乘坐火車的激動的心情,許多學生在唱歌的時候可能就不缺乏一定的情感在里面。這時候就可以讓學生說一下自己坐火車時候的心情,這樣學生的情緒就會高漲,紛紛舉手回答,老師這時候就可以說帶領學生們一起“坐火車”,這樣歌聲中就會充滿了情感,歌聲中就會帶著美麗的色彩。
其次,要理解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合作學習。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所采用的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并不是說我們遇到一個問題就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與學習。可能我們剛開始采用這樣的分組討論學習的模式能夠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新鮮感學生可能會激發自身的學習積極性,但是長期下來,學生的新鮮感會喪失,學習的興趣也就失去了。小組合作進行討論的問題一般都是比較有價值的,教師所涉及的問題都應該一些具有創造性與挑戰意義的這樣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的模式才會更有用。
例如,在學生學習欣賞課《兔子乖乖》這堂課的時候,就可以運用動畫,讓學生邊看動畫邊聽歌曲,在其中能夠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能夠通過相互之間的討論找出答案,能夠讓學生相互討論,互相表演,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的一節課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信息技術應用,還需要我們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才能夠更好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促進我國教育工作的開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