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在421新型家庭結構,也就是6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的教育背景下。養成了他們唯我獨尊、自理能力差、任性、懶惰、依賴性強、怕吃苦、自私自利的性格。那么,如何根據這批孩子的特點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愛上學校,愛上數學,真正的融入到學校這個大環境中,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
獨二代學習習慣注意力家校結合2015年,我又送走了一屆學生,再一次帶新的一年級的時候,突然發現,對待這屆新生,以往的經驗仿佛不夠了,老的一套方法在他們身上不靈驗了。這些孩子我行我素、天不怕地不怕,對學校和老師沒有了以往學生的敬畏感和新鮮感,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和同組的教師通過對學生家庭背景的調查分析發現:原來我們迎來了第二代獨生子女,俗稱獨二代,獨二代的身份更為特殊,他們通常都是421型結構,6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養成了他們唯我獨尊、自理能力差、任性、懶惰、依賴性強、怕吃苦、自私自利的性格。尤其是這些孩子從小家庭條件優越,見多識廣,學校里的教學內容對他們來說既無趣又枯燥,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一、引進競爭機制,激發好勝心
當孩子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學校),他從以自我為中心來到一個人人平等的環境中,這需要適應,更需要學習。所以教師最先要明確的是學校的紀律、要講明獎懲的制度,讓學生盡快了解學校的要求和規定。那么,他們身邊的小伙伴就是最好的學習榜樣。因此,每天上課時,我都要利用課前準備和課后總結的時間評選出今天課前準備做得最好的、上課時回答問題最積極的、聲音最響亮的、最會傾聽的同學,并在數學書上為他們印上一朵小紅花。我還充分利用現在便捷的通訊工具,把每一天表現好的孩子的名單都發布到班級的家長群里,讓家長也能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登上光榮榜的孩子更是要拍上照片,發給全班同學看,借此來增強學生的榮譽感,激發他們的好勝心。當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出現在班級的光榮榜上時,爭強好勝的孩子們都開始爭先恐后地在課堂上回答問題,一改往常與我無關的局面,整個班級也煥發出生機勃勃的朝氣。
二、以靜制動,吸引學生注意力
學習終究是枯燥的,既沒有動畫片美輪美奐的畫面,也沒有電腦游戲里的激烈格斗。對于這些從小就接觸各類電子產品的孩子們來說,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就變得難上加難。以往用課件進行設境導趣,現在往往失去了吸引力。怎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呢?現在的孩子受到了太多的視覺沖擊,也聽多了大人的嘮嘮叨叨,所以老師無論多么賣力氣,多么大聲地強調重點,對他們起不到一點刺激。反倒是,你越是小聲的、神秘的、裝作不想讓他們知道,越是能引起他們的注意。而且,當他們在課堂上不能保持課堂紀律的時候,你一言不發,冷靜等待,靜靜觀察的效果也比你大聲訓斥的效果要好得多。現在當我要強調教學重點的時候,我會故意壓低聲音,說:“老師要告訴你們一個秘密,這個秘密老師只告訴你們喲,你們想不想聽?”孩子們一下子就睜大了眼睛,屋子里變得靜悄悄的,而這個秘密也就悄悄住進了他們的心里。
三、家校結合,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獨二代”身上的毛病或多或少都和他們的家庭教育有關,所以要幫助這些孩子盡快適應學校的環境,跟上學校的學習任務,融入到集體中來,就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好的教育、教學環境只有得到了家長的支持、理解才能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和諧的師生關系更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基礎。所以,我經常和家長進行溝通與合作,尤其是在某些“獨二代”身上表現出懶惰、怕吃苦、依賴性強、自理能力差等問題時,就更需要讓家長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同盟軍。只有教師、家長明確分工,統一認識,加強合作,才能合力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我所在的班級就有一個這樣的孩子,他反應快、思維敏捷、回答問題也很積極,就是不愿意動筆。凡是需要動筆完成的作業,他就拖拖拉拉,半天也寫不完一道題,課堂作業經常不能按時完成。經過和家長溝通了解到,這個孩子的父母快40歲的時候才有的他,所以家里非常溺愛,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養成了他懶惰、不愛動手、自理能力差的壞習慣。為了幫助這個學生改掉這些壞毛病,我和孩子的家長“約法三章”。
1.在家里,逐步鍛煉他的自理能力,爭取讓他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課堂上沒有完成的作業,回家也一定要補上,不能讓他產生可以逃避的僥幸心理。
3.要循序漸進,不急不躁,多鼓勵、多贊美,不能急于求成。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個學生基本上能在學校完成課堂作業了。為了激勵他,讓他能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我讓他當了數學小組長。從此,他的學習更積極了,家長也非常欣慰。
教師這個職業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的學習,更新自己、提高自己,才能順應時代的變化。作為教師不能墨守成規,要與時俱進,才有資格為人師表,成為新時代合格的教育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