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
課本劇表演真正的美并不在物中,而是在心中。人世間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課本劇表演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正是驗證了把美好的事物,通過表演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去發現美、創作美,表演美,感悟美,形成獨特的審美觀,這些都是語文課所倡導和呼喚的。
課本劇表演語文素養學生語文在義務階段教學中是相對靈活的一門課程,它憑借多彩的語言,豐厚的人文,纖細的情感,深邃的哲理滋潤著學生心田,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高貴;有“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溫柔;有“芳草萋萋,落英繽紛”的詩意;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
自從站在三尺講臺上那天起我就一直在探尋一條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文本的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自己去感受文本的深刻含義和每個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從最初的分角色朗讀課文,到后來讓學生對文本的深層次含義進行挖掘、點評,對人物進行性格剖析,我從這些方法中似乎找到了一些規律,但是同時也有了新的困惑。
偶然的機會我在講《核舟記》一課時,學生對于核舟上人物的排列順序和人物關系不太明晰,我靈機一動找個三個學生到教室前把“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這一段文字配合著我的朗讀表演出來。沒想到這小小的表演帶給學生們無窮的快樂,而且學生們對于自己不清楚的問題豁然開朗。
從那以后,我就開始大膽讓學生們嘗試課本劇表演,遇到《變色龍》《范進中舉》《孔乙己》等人物較多、情節較復雜的小說,我就放手讓學生嘗試表演。起初,我還擔心學生不能把握文本主線和人物性格特點,先向他們交代好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每個人物的性格及造成此種性格的原因,然后在網上搜集各個版本的課本劇精挑細選,最后把成型的劇本打印好發放給每個小組。我單獨拿出兩課時,按照選、讀、編、演、評四個步驟進行課本劇教學。在表演前我還對學生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
(1)要有簡單的舞臺背景及道具。
(2)要尊重原著。可以有自己的發揮但不能背離主題。
(3)選、讀、編、演、評每個步驟要求人人參與。
(4)認真研讀課文,揣摩每個人物形象,在此基礎上用自己的方式(語言、動作等)盡力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評價環節我也做出了點評細則:
(1)評課文。經過對課文中相對有難度的問題進行討論,培養和提高思維和創新能力。
在《孔乙己》編演后的講評課上,同學們對主人公最后的命運進行了激烈討論,扮演孔乙己的同學說:“我現在很同情孔乙己,也能體會他的感受了,終于知道什么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了?!睂W生們在表演中不知不覺地理解了課文主旨,作為老師,還有比這更高興的嗎?
(2)評編演。評論編演的水平及得失,重點是指出編劇、導演和演員創新和成功之處,同時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隨著課本劇表演次數的增加我發現:學生們越來越獨立、越來越熱愛表演了。每當我發號施令:這篇課文可以改寫成課本劇,學生們就會迅速動起來:研讀課文、改寫劇本、選好導演、分好角色,然后開始排練。按部就班、有條不紊,而且人物形象和性格把握的十分準確,讓我這個“旁觀者”看了贊不絕口。學生們會根據課文的篇幅和情節自主劃分場景。例如,在《變色龍》課本劇表演指令收到時,學生們會自動把劇本劃分為:進學回家,丈人教訓;鄉試回家,賣雞救命;看喜報發瘋昏倒塘中;胡屠戶治瘋和中舉后的生活幾個場景,編劇、導演、演員迅速進入狀態認真排練。各個小組都卯足了勁生怕自己的表演不如其他小組的表演精彩。于是我對學生們自己實施課本劇表演這件事更加放心了,干脆放手讓他們根據本組組員的想法隨意改編劇本,倡導他們自編自演、演出風格、演出水平。小組間還無形中形成了競爭,從編劇到導演、演員子們甚至犧牲自己的午休時間在班級彩排,一心想著為同學和老師呈現一場精彩絕妙或讓大家捧腹大笑的個性演出。多年來學生們為我呈現了多少難以忘懷的精彩演出,他們每次表演時都會追求突破自己、超越昨天、與眾不同。在《變色龍》課本劇表演時,第一小組為胡屠戶編排了一段特別有趣的開場白:“老漢今年六十八,全靠殺豬來養家。見到窮人我抖一抖,見到富人我笑哈哈??珊蕻斈隂]眼光,把個女兒嫁給個窮叮當。”在《愚公移山》課本劇表演中,第五小組利用自己的語言優勢和創作能力圍繞移不移山這個議題編排了一出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劇。第三小組利用自己超強的動手能力在短短一天半的時間里制作出了大山、WIFI信號等極具創造性的道具,為他們的表演推波助瀾,另觀看者耳目一新。在《孔乙己》課本劇表演第一場戲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時,有一位同學從進門對短衣幫滿臉的不屑到被人取笑時臉漲得通紅都表演得惟妙惟肖,最后斷了腿的孔乙己用手撐地慢慢爬出酒店時,這位同學爬得很慢很艱難,他那不時用手擦汗的細節贏得老師和同學的熱烈掌聲。
孩子們在表演中讀懂了課文、抓住了人物性格特點、找到了自信、發現了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潛力、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增進了小組間的合作。最重要的是課本劇表演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每當表演時他們都會去網絡中搜索關于文本的資料、想辦法借到原著來讀。這些都潛移默化地積淀了他們的語文素養,孩子們開始愛上語文課、愛上寫作、愛上閱讀、愛上文學??梢哉f,課本劇表演擴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理解力和表達力得到提高,更加豐富和深化了語文課堂教學。同時,學生自主表演激活課堂氛圍,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主動地去獲取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的作用。表演中,學生間進行充分地交流和學習互動,收獲了快樂,同時也收獲了知識。精彩的演出使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得到升華,同時也進行了一次人格的教育。
此外,課本情景劇通過學生表演創設情景,豐富了課堂教學的樣式,為學生提供了展現自我的舞臺,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團隊組織協調能力。課堂的創新改革,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課本劇能夠起到以演促學的作用。而這些無疑為我開展語文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學生們的語文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課本劇表演為語文課助力,語文教學事半功倍。
總之,課本劇表演真正的美并不在物中,而是在心中。人世間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課本劇表演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正是驗證了把美好的事物,通過表演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去發現美、創作美,表演美,感悟美,形成獨特的審美觀,這些都是語文課所倡導和呼喚的。因為演,要求學生讀音正確,養成了他們重視基礎的習慣;因為演,要求學生能夠分解剖析和歸納整理文章內容;因為演,學生對閱讀材料的鑒別、欣賞能力有了極大提高;因為演,學生重視思維品質的培養,作文見解獨到,想象豐富,個性突出。為了讓更多的學生獲得這些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課本劇的表演成為語文教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吧!
參考文獻:
[1]語文新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桂迎.校園戲劇.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3]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4]朱智賢.兒童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美國]克里斯滕·尼卡爾森·納爾森.發展學生的多種智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