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紅
寫作教學要因材施教,具有一定系統性。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鼓勵學生注重積累知識,經常進行片段寫作練習。肯定學生作文中的巧妙構思,鼓勵學生創新。發現并摘抄學生作文中精妙的詞、句。編輯優秀作文本或者張貼優秀作文。朗讀范文,培養寫作信心。
作文閱讀積累寫作是語文的半壁江山,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往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卻收效甚微。有的學生在教師不厭其煩的訓練下,甚至對寫作產生了厭煩情緒。一說作文就頭痛,哪里還能寫出好的作文。語文的寫作教學能不能總結出一種實際可運用的模式呢?現實告訴我,那是可能的。以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關于寫作的一些看法。
一、寫作教學要因材施教,具有一定系統性
寫作是需要打好基礎、逐步提高的。臨時才確定話題的方式,使得學生完全沒有規律可循,老師在講解時也缺少連貫性與層次性,效果可想而知。
如我們九年級教學一般會先訓練學生寫記敘文,那我們不能一開始就讓學生寫“母親”“老師”“同學”,等等,分層次引導,學生水平才能逐步提高。我在實際教學時,在第一階段會在講課過程中重點點到一些人物描寫方法,如孔乙己、楊二嫂等等讓學生模仿課本上人物進行人物外貌的刻畫。提前讓學生細致全面地觀察自己要寫的人物,做好準備后再進行課堂限時練筆。這樣學生寫作文時,有了一定的準備,在寫作時,也就不會再愁眉苦臉了,而且有了目標性,他們的作文寫得也的確不錯。接下來,我依次訓練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的刻畫。學生逐步把握了刻畫人物的方法與技巧后,我再統一確定話題,讓他們運用學過的所有方法來全方位刻畫一個人物。就實際效果來看,比隨意給個話題就讓學生寫要好很多。
二、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作文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抒發一個人情感的文章,因此,想讓學生對作文保持興趣,教師就要鼓勵他們從自己熟悉的現實生活出發,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藝術源于現實,如果沒有現實生活的積累,而是寫自己完全沒有任何感受的文章,那么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件困難的事情。即使寫出來了,這樣的文章也只是徒有形式,而沒有真實的感情,感動不了讀者。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掌握作文的訣竅,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從中發現美,找回自己的寫作興趣。
想要寫好現實生活,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認識生活。教師可以教授他們學會觀察事物的方法:在觀察事物時做到充分利用五官,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同時運用,找出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方面,加以細致描寫,這樣就可以作為寫作素材,將觀察到的生活放進作文中。
三、鼓勵學生注重積累知識,經常進行片段寫作練習
一個人的閱讀量對于他的寫作能力來說非常重要,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并且在閱讀過程中將自己感興趣的字詞句記錄下來,閱讀之后反復翻看,這樣慢慢的,學生就會積累到更多的課外知識,而這些都可以作為他們的寫作資料。
在增加閱讀量的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多進行口頭表達,學生每天只能在校園內過著比較封閉單一的生活,他們還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那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一點,在課堂上拿出點時間組織學生設置話題進行自由討論發言,學生只有有了說的沖動,才會訴諸筆端,寫出更好的文章。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通過口頭表達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另外,在學完某一課后,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片段寫作練習,引導學生要堅持隨時隨地練筆。我在教學中一般練筆十多篇,學生們每天的生活可謂大同小異,每天的所思所想是不同的,而且有些奇思妙想會稍縱即逝,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及時地把這些“靈感”寫下來。寫的多了,思的多了,寫作水平必有提高。老師要定期批閱,并給出貼切的評價與修改意見,這是對學生比較有效的認可鼓勵措施。
四、肯定學生作文中的巧妙構思,鼓勵學生創新
強調一篇作文是否成功,構思是否巧妙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學生思維活躍,視角獨特,作文時經常會有巧妙構思出現。雖然有的作文整體水平不高,但在作文構思上卻也有值得肯定之處。好的構思能給作文增色不少。教師作文評講中注意對巧妙構思的肯定和鼓勵。
五、發現并摘抄學生作文中精妙的詞、句。
心理學告訴我們,希望是人們奮斗的原動力。學生完成一篇作文后,都希望得到老師的承認和肯定。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要求不宜過多、過高。面對學生幼稚的作文,教師要盡量發現其閃光點,以正面肯定、鼓勵為主,不求全責備,不扼殺學生創造的火花。我們認為,學生只要用心去寫了,在一篇作文中,總會有那么一些字詞使用得比較恰當,甚至某些段落寫得比較精彩。教師在批改作文時應作重點批注,并在作文講評課上予以賞析、肯定和褒揚,從而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發現了用得好的字詞、寫得好的句子、段落,可以采取摘抄學生作文中精美語句進行范讀的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六、編輯優秀作文本或者張貼優秀作文
如果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學生的作文的話,我們就不難發現班上也有不少優秀作文。這些作文能夠真實反映出學生豐富的內心世界,能夠反映出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其中好的作文對全班同學能起示范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我們可以在每次作文后,把寫得好的文章挑選幾篇(最好有進步較大的)出來,經過教師修改后,讓學生工整地抄寫一遍,然后把它編上目錄,注明作者的班級、姓名,并裝訂成冊,作為優秀作文書在學生中傳閱。每次作文就一小冊,一個學期下來,就可以訂成一大本。這些優秀作文不僅記錄了學生的成長過程,同時也為教學積累了資料。可以利用學校召開家長會的機會,在教室墻上辦“優秀習作展覽”,向家長展示學生的習作成果,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寫作水平也就會有較大幅度提高,同時還疏通了學生對作文的“愁”“怕”“厭”等心理障礙,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七、課堂中范讀學生的優秀篇目,鼓勵學生寫作信心
教師在課堂上的范讀及表揚在很大程度上能激發學生寫作的信心,提升他們寫作的欲望,范讀作文時盡可能肯定學生寫作的優點,給予他們寫作的成就感,逐漸喜歡寫作樂于寫作。
由于教師能在作文教學中采取相應的策略,善于發現并利用學生作文的閃光點,讓學生體會到被肯定和褒揚后帶來的滿足感和榮譽感,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提高了學生的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春峰,單玉環.探究“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高效應用[J].學周刊,2015,(16).
[2]王凌云.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探索[J].中小學電教,201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