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秉壇
數學作為基礎性學科之一,其身影遍布于生活的各個角落,且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程度的加深,社會對公眾的數學知識水平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教學案例數學作為一門發展歷史頗為悠久的基礎性學科,普遍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其無論是對于社會的發展變革,還是對人類自身的發展進步都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但在現如今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分數的高低卻成為了數學課堂的最終評價標準、無窮無盡的題海則成為了提升數學成績的主要手段,數學教育儼然已經從“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教育”變成了“應試教育”,這樣一來,不僅使得學生逐漸喪失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甚至是厭惡數學,還使得“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無限的創造思維、引導學生個性化發展”這一教學目標變得遙不可及。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努力實現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就變得十分必要且刻不容緩。
一、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1.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然而課堂時間卻是一定的,因此,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識,就一定要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而這則就需要不斷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若想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一定要摒棄以自身為教學中心的這一錯誤的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此同時還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及時采用新型的教學手法,而不再是一味地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手法和無窮無盡的“題海戰術”。
2.學生要及時端正學習態度,全面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正確認識學習數學對其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充分認清學習數學的真正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分數,認真體會學習數學對激發自身創造思維、提高自身思維能力的積極促進作用,只有這樣才可充分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自身主觀能動性,真正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逐步提升自身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熟練應用程度。
3.從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著手,全面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的關鍵場所,其學習氛圍對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以及學生的全面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學校教學設施的先進與否、師資團隊的強大與否、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好壞也都對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二、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案例分析
1.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引導作用
在學習《對數及其運算》這一課時,由于學生已經具備與對數函數相關的知識,可以獨立完成指數的計算,此時,教師就可通過教學引導的方式積極引領學生主動探索,充分激發學生利用自身已學知識去解決未知難題的能力。如教師可向學生詢問“一根線總長1米,每次拿走它的一半,5次之后,總共拿走多少?”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就可得出,(1/2)5=1/32,5次可拿走1/32米;接著教師就可詢問學生,拿走幾次之后還剩0.85米,此時學生就可根據(1/2)x=0.85計算出共需要幾次。而此時,教師就可通過上述例子引導出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對數及其運算。
2.充分利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比如,在學習《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函數》這一課時,由于學生已經學習過兩角和與差的正弦函數和余弦函數,而正切函數只是對已學知識的靈活應用,此時教師就可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展示成果、點評表揚的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觀能動性,進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全面發揮外在環境的積極影響作用
教師可通過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的方式,積極拉近學生與學校以及家庭之間的關系。所謂成長檔案袋,其指的是記錄學生在學校內所有學習經歷的文件資料,其主要由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共同完成。在每學期開始之初,由教師將本學期教學任務填寫在檔案袋之內,在學期之間則由學生根據教學進度填寫檔案資料,在學期結束之時則可以分發給家長,讓家長了解學生在該學期的表現,并由家長將其帶回,認真填寫學生在假期內的學習情況。這樣一來,不僅在學校、學生以及家庭之間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還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以及課堂教學有效性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總結
數學作為基礎性學科之一,其不僅關系著高中生的數學成績,還與其未來人生發展,甚至是社會的發展變革都有著直接的聯系,然而現如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學生不僅無法認清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還產生逆反甚至是厭惡心理。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糾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充分利用外界環境對其的積極影響,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林建峰.讓“留白”為數學課堂添彩--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新探[J].福建中學數學,2014,(04):20-23.
[2]張成永.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討[J].理科考試研究,2014,(10):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