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培國
要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要關注學生,發現學生發展潛能,了解學生發展需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可以是傳道者、真理的代言人,也可以是學習者、意見的傾聽者;可以是長輩、導師,也可以是兄長、朋友。
語文和諧課堂氛圍“和諧產生美,美在和諧中。”就像一幅畫美在它的色調、構圖等方面的和諧,一首歌曲的優美在于它音色、旋律、節奏等方面的和諧。和諧是最佳的組合,和諧是事物的最佳狀態和人們的追求。
何謂和諧?和諧的課堂氣氛是新課程改革下評價一節課的重要指標,和諧的課堂氛圍,于學生的好處在于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優良的品德、健康的心理;于教師的好處在于讓老師真正在課堂教學中享受到工作帶來的巨大樂趣,從而熱愛工作,享受工作。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
課堂是靜態的物質存在,因為有了兒童——這活生生的生命,才煥發出無限的生機,才充滿著成長的氣息。因此,課堂教學是培育生命的事業,生命的價值在于它是一種活力的存在,是一個有尊嚴的個性的存在。所以課堂中寬松和諧的氛圍,直接影響著孩子們的生命成長。這就要教師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將學生真正當作自己的朋友。“溫和、微笑、寬容、認同”,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進入課堂必須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個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在認知滿足的同時,獲得情感的滿足。只有在師生相互尊重,人格平等,心靈交匯的時候,平等和諧的語文教學才能生成。從某種意義來說,語文教學藝術就是走近心靈,平等對話的藝術。
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有了濃濃愛意,課堂顯得寬松,教師游刃有余地教,學生輕松自主地學;有了愛意,就多了一份寬容,多了一份尊重,學生不必揣摩教師的心理,教師也不會以自我為中心,強行灌輸有關知識;有了愛意,課堂就不僅僅傳授知識,而是更多地關注個體生命的成長歷程;有了愛意,課堂上更多的是激勵,是賞識。
如果師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離必然會增大,心靈上達不到溝通,這將極大地阻礙學生的學習發展、人格建立。當學生滿足了師生間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學生才會因此發展了自尊、自重。當學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在和諧的學習環境里,感到自身的價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認,才會輕松地、愉快地投入學習,避免了無謂的爭端、煩惱、恐懼。
二、和諧的生生關系
創設寬松和諧的生態課堂氣氛不是靠幾個好學生的呼應,更不是靠教師在講臺上的精彩表演,而是靠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如何調動起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平等和諧呢?教師應以尊重和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鼓勵學生合作,并達到資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鼓勵學生在任何場景里進行爭辯,爭辯可以互相學習,可以開發思維,可以喻事明理,促進彼此之間關系的和諧發展,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三、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
和諧的語文課堂應面向全體,鼓勵冒尖,允許落后;鼓勵冒險,寬容失敗。允許落后,不是不聞不問,應以師生的多向的激勵性評價,鼓舞后進者大膽嘗試,敢于表現;寬容失敗,不是聽之任之而是平等地與他們進行情感交流,認真傾聽他們的聲音,體察他們的境遇,感受他們的思想,分享他們點滴成功的快樂,分擔他們學習過程中暫時失敗的沮喪。通過積極引導主體研討,多向交流喚醒后來者的靈感,激活熱情。讓每個孩子在寬松激進、鼓勵扶持的人際環境中敢于冒險、樂于嘗試,不斷超越自我。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過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所謂“無為在行,有為在心”,極力倡導快樂的、符合自然天性的、充分展現自我的成才。教師應從兒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發去解放和發展兒童,并且在解放和發展兒童的過程中,將自身融入其間,以保持和豐富人性中的可貴品質。教師首先要千方百計激發學生學習、探究和涉獵的積極性;其次要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力,包括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伙伴的權力,自主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發表獨立見解的權力,也包括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改正錯誤和保留意見的權力,還包括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評價的權力。
和諧教育理念下的課堂,是主動、互動、生動的課堂,是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的課堂,是語言與精神同構共筑的課堂,是對話與體驗遙相呼應的課堂,是現實與理想逐漸逼近的課堂。它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雙手的懷抱;是師生創造奇跡、激活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讓和諧生態的語文課堂,彌漫著民主自由的空氣,培植促進兒童主體精神生長的“適宜氣候”和“快樂土壤”,散發出生命成長的氣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