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華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了。小學是一個人正式學習的首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學生不斷的塑造著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而小學語文在小學階段的作用不容忽視,它不僅僅能教學生基本的知識,還能夠讓學生的素質得到提高。而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在實踐的過程中,在小學語文教學上探索新的有效的方法,成為了大家都關注的問題。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現有的問題出發,提出有效的策略。
小學語文問題教學方法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也不斷的深入到教師的思想里,而教師的實踐活動也不斷的推動著新課改的進行。小學語文不僅僅要求學生要在學習上獲得良好的成績,同時真正的目的也是要求小學生形成自己的語文素養,自己的審美觀念等等,以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的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的有趣性,使學生充分的參與到課堂上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問題
1.教師理念落后
雖然很多的小學語文教師受了一定的新課改理念的影響,但是還是有一部分教師的理念落后。首先,始終把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標準。對于成績好的學生關注較多,而成績不好的學生則關注少,導致成績較差的學生越學越差,惡性循環。其次,課堂上主體地位的顛倒。始終把教師當作課堂教學的主體,一堂課上一大半的時間都用于講解,而不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導致學生和課堂的聯系不夠緊密,學習興趣不大。最后,將自己看為一個權威者。始終認為教師是一個權威者的代表,和學生的交流較少,使得學生對于教師始終有一份敬畏,卻沒有敬愛。
2.過分依賴教材
教材是眾多專家智慧的凝聚,和教學的目標始終是一致的。對于教材,教師應該運用,但是有些教師就過分依賴于教材,對著教材照搬照抄,不懂延伸教材的內容。使得學生認為課堂上的內容沒有什么好聽的,不和教師進行互動,使得整個課堂的氣氛枯燥無味,學生沒有什么學習興趣,教師也沒有盡全力的心思了。
二、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1.激發學生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首先,創設情景。創設情景是創新教學方法的重要方法,良好的情景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的學習。情景的創設需要教師認真的研究教材內容,根據不同的內容安排不同的情景。例如,在《平平搭積木》這一課中,它主要是想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那么教師就可以準備一些積木,讓學生親手搭一搭,然后讓他們想想把房子送給誰,這樣不僅能教學學生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其次,尊重下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改下要求課堂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較多的思考時間,鼓勵學生起來分享自己的感悟,盡量的減少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時間,使得學生充分的參與到課堂上來。最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在當今的社會,合作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方法,一個人的思維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缺陷,但是大家一起討論,不僅僅可以彌補知識上的不足,還可以激發思考。而且小組討論要求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理解,這樣才能在討論中有自己的發言,可以激發學生自己課后準備的熱情,不僅僅如此,小組討論還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聯系,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2.運用多媒體
小學生的思維水平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的階段,多媒體能夠把抽象的教材內容通過畫面的形式展現出來,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例如,在《黃山奇石》這一節課中,通過多媒體的展示能夠讓學生對于黃山有更深的了解,相比較教師的口語描述,畫面的展示能加的生動。而且,小學生的好奇心強,多媒體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應該注意,多媒體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對于多媒體的運用,要注意“度”,不能讓學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多媒體吸引。
3.和生活相結合
語文本來就不是一門和生活相分離的一門課,學生學習語文也并不是為了語文試卷上漂亮的分數,更多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會欣賞美,養成自己的審美觀。在登上黃山時,說的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而不是只會感慨,黃山真高。語文的教學也應該注重和生活相結合,在課堂外的地方遇見不認識的字和詞,都可以鼓勵學生自己查字典,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結束語
小學語文的學習不僅僅影響到學生的語文成績,其中的理解能力,識字能力也影響著學生的其他學科,甚至以后的發展。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也應該不斷的配合教師,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文閣,馬紅艷,肖晶華.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