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琰芳++王安福
為了了解高職學院微課建設的現狀,并尋求未來的發展對策,通過對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近兩年來的微課教學比賽作品內容進行分析及對部分教師的訪談,就微課在設計、開發和應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高職學院微課教學設計理念需要提升,微課建設要以就業為導向,微課的開發要注重系統性等建議。
微課建設高職教育問題消解一、引言
國家《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破解制約我國教育發展的難題,促進教育的變革與創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指出,要以“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為發展方向。在這種新的教育背景下,慕課平臺(MOOC,簡稱“慕課”)紛紛推出,如英國推出的“未來學習”,法國推出的“數字大學”,國內如“MOOC中國”“慕課網”“爾雅職業教育課程”等。作為對接地方經濟,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要建設好我國高職教育的慕課體系,一個重要的基礎是加強高職院校微課的研究和建設。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因此,在慕課和微課的關系上,各學科要圍繞知識點與技能點,利用微課主題突出、交互性好、應用面廣等特點,形成系統且邏輯嚴密的課程體系,是慕課開發課程的基礎。
二、研究與設計
本文主要針對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2015-2016年舉辦的微課大賽參賽作品(包括部分二級學院的初賽作品)共計57件,應用內容分析法進行分析研究,類目表的設計包括教學內容、就業導向、教學方式、技術開發方式、教學應用等5個一級類目共13項分析指標,以便發現微課作品中存在的問題;對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的中青年教師共計60名教師實行無記名問卷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微課設計、微課開發、微課應用、微課培訓等4個維度共15個問題進行調查,收回有效問卷56份,利用Excel對數據進行分類匯總分折,并對部分老師進行訪談,深入了解教師在微課開發中遇到的困難和真實想法。
三、高職院校微課建設的現實境遇
通過對微課比賽的57件作品內容進行分析、對參賽老師問卷調查及部分老師座談發現,目前微課在設計、建設和應用方面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對微課的概念認識不明確
通過調查與訪談發現,高職學院的教師對微課的認識不明確,說法不統一。從名稱上有叫“微課”“微課程”“視頻課”等。從時值上說在“5分鐘以內”“6~10分鐘”“11~20分鐘”“20分鐘左右”等。從概念上來說,有人認為微課是一種教學活動、微課是一種教學資源、微課是一種教學視頻等。對微課的正確認識,有利于微課在高職學院的教學改革中健康快速發展。
2.微課的就業導向性不明確
通過對參賽作品的內容進行分析得知,部分微課作品只強調實踐性、應用性,沒考慮與市場的關聯性,沒有“以就業為導向”作為微課的設計方向。通過對部分老師的座談發現微課創作的目的只是用于比賽和晉升職稱,將微課應用于實際教學的不多,這從側面反映出目前微課只是停留在開發和比賽的層面,而實際應用于教學的微課不太重視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雙重培養,這是目前高職學院微課建設中存在的非常嚴峻的問題。
3.微課的應用目標對象不確定
通過分析作品內容來看,適合于教師教學的講授、分析型的微課比例高達89%,而適合于高職生自主學習、實操型的微課比例只占11%。表明大多數教師對微課應用的目標對象不明確,沒有從學生實際素質出發,沒有充分認識到“高職學生的學業倦怠水平整體偏高”這一現實,使得微課教學效果難以達到設計時的預定目標。
4.微課的選題不恰當
部分微課選題太大,在微課的教學過程中沒有聚焦教學重點、難點和疑點。要么選取顯性知識或教學活動的組織過程來創作微課,如小組討論、老師點評等,表面看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對于高職生來說缺乏實訓操作,技能水平得不到提高。例如,有的微課包括某一園林植物的觀賞、識別、栽培、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內容,追求大而全。有的微課以網頁的設計與制作為選題,明顯不是一個微課所能解決的問題。
5.微課展現的技術形式單一
參賽的微課作品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視頻畫面中有教師或學生,另一種是教師或學生不出鏡,這兩種類型的微課大多數都是以課堂實拍和PPT錄屏兩種方式為主。其中課堂實拍占28.7%,PPT錄屏占25.3%,課堂實拍+PPT錄屏占35.7%,三者合計達到89.7%。調查中也發現大部分教師在微課開發中遇到的首要問題是技術方面的,有48.7%的教師認為微課視頻的后期編輯技術難度大(如片頭片尾、動畫等),認為自己微課制作不足之處主要還是在技術層面,如視頻特效及切換等。究其原因,一方面因為教師仍然習慣于采用傳統的課堂實錄;另一方面大多數教師、特別是中老年教師還沒有掌握微課制作的各種新技術、新方法。
6.微課的創作過分追求可視化
有部分微課在開發創作中過分追求可視化、動態化和趣味性,出現了形式大于內容的現象,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技術表現上(如視頻、PPT課件制作等)。這樣的微課應用于教學中,勢必將學生的注意力從內容轉移到展現形式上,不僅偏離了教學目的,而且容易使學生養成思維惰性、滿足于短暫視覺快感和心理愉悅的不良學習習慣。
7.微課的開發建設缺乏系統性
目前大多數教師創作的微課只是為了比賽,而且開發的微課作品數量很少,多數老師也就只有一兩件微課作品,每件微課作品只介紹一個知識點或技能點。如果真正運用于教學,單個、孤立的微課確實無法達到知識聯通、工藝連續和融合創新的目的,對整個課程來說嚴重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很難對學科教學產生真正的促進作用。endprint
8.微課的教學應用模式不科學
通過對參賽教師的問卷調查發現,創作的微課應用于傳統教學的占到87%,應用于翻轉課堂的不到3%,應用于教師之間觀摩學習等教研活動的為零,應用于學生移動學習的也為零,微課應用教學模式單一。在同教師訪談中得知,盡管他們投入了很多精力創作了微課,對如何把制作的這些微課應用于實際教學感到因惑。除了智慧校園建設的客觀因素影響之外,最主要的還是教師的主觀因素,教師習慣用傳統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因此,根據不同高職學院智慧校園的建設實際,怎樣變革傳統教學模式,探索科學、高效的微課應用教學模式,是影響微課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全面推動高職院校微課建設的主要途徑
通過對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兩年來參賽的微課作品分析,總結學院在微課設計、建設、應用等方面的實踐與研究,以推動高職學院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提出以下幾方面的解決途徑:
1.明確微課的概念和定義
微課究竟是什么?由于實踐領域及研究背景的不同,國內外并不統一,國內關于微課的提法其涵義也不盡相同。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對微課的再次定義是“一種針對某個教學環節或知識點的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微課的開發與建設正朝著專題化、課程化的方向發展;微課的內涵建設正從原來的微型資源、微型教學活動向著現在的微型網絡課程發展。作為以就業為導向、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高職學院來說,對微課的認識,也要統一到這一概念上來。
2.明確微課的設計方向是“以就業為導向”
高職教育的目的是“為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以就業為導向發展高職教育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職業教育要改革育人模式,將就業為導向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在微課的設計上,應體現知識點、技能點的前端性及市場需求,這就要求教師深入就業單位,開發出有利于學生就業的微課作品,重視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雙重培養。
3.明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原則
微課的應用對象是高職生而非教師,微課的應用模式要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有模式轉變為學生既是主體、又是主導的創新型學習模式。因此,在微課的教學設計上,要充分考慮以學生為主導的自主學習和個性化需要,還要充分認識到高職學生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存在普遍的學業倦怠現象,微課開發就應突出實踐性、趣味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微課的設計主題要以關注行業需求為出發點
作為高職學院,微課的選題,要了解行業所需。選題要具有很好的使用價值且主題明確并與市場相結合。可以選取一個知識點或技能點,以解決生產、服務或管理一線的實際問題。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及職業教育要求,使微課教學“有趣”“精準”。“有趣”,既微課教學內容或者教學方式比較吸引學生,讓學生覺得有興趣繼續聽下去、深入學下去;“精準”既微課教學時間雖然短,但是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或技能點不能缺失,對于疑點要有解決措施。
5.微課開發技術應多樣化
目前,高職學院微課制作技術仍然限制了多數教師的創作熱情。推廣簡單、實用的微課開發技術,才能減少教師的工作量,提高教師參與微課的積極性,從而創作出優秀作品。
微課開發相關硬件和軟件的種類現在越來越多、性能越來越好、使用越來越方便,適合一線教師使用。拍攝及錄屏設備,可以選擇攝像頭、手機、電腦、PAD、錄像機、錄播教室、手寫板、麥克風等;視頻編輯及錄屏軟件可以選擇繪聲繪影、QQ影音、Camtasia Studio、SmoothDraw等;在畫面上動態書寫,可根據實際環境選擇電子白板、交互電視等;動畫制作可選擇Flash、幾何畫板等完成。
6.微課創作要以教學內容為核心
在對參賽教師的問卷調查中,83.7%的教師認為,教學設計在整個微課制作環節中最重要,但有不少作品還是存在著“形式大于內容”的取向。微課在創作中,技術只是手段,教學才是本質,因此微課開發應注重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在教學設計上要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具體與抽象結合,使學生在恰當的情境、節奏當中,集中精力觀看、體會和思考所呈現的內容,進而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提升思維能力,使微課的設計制作從形式到內容逐步深化。
7.微課的開發建設要注重系統性,并向“微課程”開發轉向
孤立的微課在實際教學中很難發揮作用,只有為某門課程開發系列微課并形成微課程才能發揮微課的真正作用。因此,微課的設計要從某個專題或某門課的縝密的知識體系出發,選取其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易混淆點,設計和制作系列緊密聯系的微課,系列微課既相對獨立,又環環相扣,形成微課程。基于微課程的教學才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才能在常規教學或翻轉教學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8.以信息技術為引領,創新教學應用模式
加強智慧校園建設,使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通過轉變教育觀念,變革教學模式,加快微課的教學應用。在教育觀念上,必須克服傳統思想的束縛,將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引入校園引進課堂,把過去課堂上以教師為主導的被動灌輸式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主導的自主式學習,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釋放學生的學習動能。在教學模式上,克服已固化的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研究現代教育技術支撐下的現代化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翻轉課堂、移動學習、泛在學習、“慕課”等先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
五、結束語
微課方興未艾,微課的發展與未來主要在網絡學習中。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資源和網絡學習手段,正朝著微課程方向發展,深受數字化時代高職學院學生的青睞。微課的應用不能只為了評比與競賽,而應該體現在多個方面,不但主要應用于支持網絡時代的課堂學習、翻轉學習、混合學習等多種新型個性化教學模式,也可用于學習者在工作、課外時間碎片中學習感興趣的知識和技能等。隨著微課網絡平臺的普及和其應用功能的日趨完善,人們利用微課進行移動字習、泛在學習將成為一種生活必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N].2012-3-13.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N].2016-6-7.
[3]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2013,(04):13-14.
[4]潘春勝.高職學院學生倦怠影響因子與對策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4,(07).
[5]劉慧.高職學生特點分析及對策淺探[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4).
[6]鄭小軍,張霞.微課的淺閱讀趨向及其對策探討[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2013,(12):67-69.
[7]王竹立.微課勿重走“課內整合”老路---對微課應用的再思考[J].遠程教育雜志,2014,(05):34-40.
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微課程的應用型人才翻轉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課題立項號:GS[2016]GHB0262)”階段性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