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祥湖 史曉婷 姚婷婷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等教育已經走向國際舞臺,參與全球教育資源的分工和配置。中外合作辦學則更是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與國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相結合的先河,為中國高校的國際化創造了一種全新模式。而如何使這種辦學模式成為我國教育領域對外交流與合作的重要窗口,如何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人才,作為其中重要環節的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著新的轉變。文章通過對電子科技大學格拉斯哥學院的學生工作的剖析,總結了這種合作辦學的經驗,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對我國中外合作辦學的啟示。
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管理工作創新中外合作辦學是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生事物,是在經濟全球化、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背景下,中國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的一種新形式,其核心是借用國外的優質教育資源來擴充我國師資力量。
特別是近年來,中外合作辦學發展十分迅速,辦學規模逐步擴大,辦學層次也逐步升高,效益也越來越明顯。但隨著中外合作的逐步加深,這種特殊模式也對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保證學生能夠享有中外合作辦學帶來的實際效益,把他們培養成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并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世界IT業和工程界的優秀人才,又要保證他們能夠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為國家的市場經濟注入新的動力。故中外合作辦學下的學生管理工作必須有所創新才能應對這種挑戰。
電子科技大學格拉斯哥學院是中國·電子科技大學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合辦項目,采取“4+0”模式,全程都在電子科技大學就讀,即將國外的優質教育資源切實的引入國內,真正意義上的做到在不出國門的條件下享受國外優質教育。學生既要修完思想政治理論課等部分專業基礎課,又要完成格拉斯哥大學要求的相關專業課的學習及實踐操作。自創辦以來,格拉斯哥學院一直重視學生管理工作,積極應對學生工作中的問題和挑戰,為后續開展學生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一、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
我國的高等教育體制與西方國家的教育模式存在著巨大的反差,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在保證學生能夠良好接受西方教育的同時,還應保證我國教育的先導權,故學生工作的開展應提供給學生一個平穩的過渡期。而特殊的課程設置、差異性的教學方式以及嚴格的評價體系,都使學生管理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首先,是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挑戰。在中外合作辦學中,西方在輸出先進科學技術的同時,也會不可避免的向學生傳播西方固有意識形態和其價值觀念。但由于辦學制度的特殊性,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學生統一接受西方教育,這就造成西方文化對學生思想觀念的直接沖擊。而此時學生正值文化思想發展的黃金期,很容易形成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白。因此,如何正確做好學生思想建設工作,如何切實把握我國教育先導權是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一大難點。
其次,是學生所承受的學業壓力。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學生必須同時修滿中外兩所高校的學分方可畢業,這無疑增大了學生的課業壓力,學生在完成中方思想政治理論等基礎課的同時又要盡快適應西方教育模式,陌生的文字,全新的教育方式都會加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而這種形勢無疑會使部分同學在學習初期產生焦慮,煩躁的心理而因此抵制學習,而如何做好學生的疏導工作則又是一大難題。
再次,學生家庭經濟條件的差異,影響著同學之間的和諧相處。眾所周知,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費用要高出普通高校較多,高昂的學費使許多較為困難的家庭對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望而卻步。中外合作辦學高校中貧困生數量雖然不多,但是仍存在著明顯的家庭的差距,在學生中難免存在盲目攀比等心理,影響學生的擇友和交往,是同學之間和諧相處的隱性障礙。
二、改進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對策
眾所周知,中外合作辦學是中國高等教育走向國際舞臺的重要窗口,是我國引進和學習國外優質教育的前哨站。因此,如何利用好這一平臺成為各大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開展的焦點。電子科技大學格拉斯哥學院為使學生們減少學習與生活中的不適應因素,適時調整學生管理工作的思路,為學生們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培養目標,在實踐過程中也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生管理工作方案。
首先,增強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培養其良好的人生價值觀。為此學院在大一上學期就開設了政治思想品德課、形勢與政策課、口語課以及西方文化課程,并加強了課程設置形式,增加了撰寫論文的課業流程,使開設課程不流于形式。此外,學院還定期組織開展素質教育講座和思維拓展訓練,并狠抓學生黨建工作,對有過黨校學習經歷的同學定期組織黨課,對其他同學宣傳黨的宗旨,積極做好學生黨建工作,這些工作都使學生在入學初期就接受了良好的政治思想工作培訓,使學生能夠正確看待中外文化的關系,減少文化沖擊對學生心理上的影響,使學生能夠平穩的度過這一階段。
其次,建立減壓機制,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學院在辦學的第一年就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分團委學生會,在辦學之初就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在鍛煉學生自身能力的同時,合理分擔學生的學習、生活壓力。同時,學院還設立了學生自助服務中心,負責人均由學生自己擔任,真正意義上達到學生自助服務,自助服務中心負責傳達學院精神和管理學生日常事務,達到學生管理工作效率最大化。
再次,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學院為此成立了師生聯席會及綠野心理協會,所謂師生聯誼會就是從學院各班派選代表通過師生聯誼會這一平臺向學院的老師反映學生對學院的意見及看法,保證學生們的權益受到保護。而綠野心理學會則是由學院各班心理委員及年級輔導員組成,建立學生之間的內部聯系制度,有效解決學生的學習及情感問題。
最后,做好學生工作的連貫性,增強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學院特意增設了口語外教課和雙語角活動,在加強對英國文化認識的基礎上,也對學生在大學選擇2+2、3+1、4+1項目做好文化基礎,為學生日后出國留學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