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莉芬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進一步鍛煉提升學生的識字、表達等能力,也能夠為其今后的寫作奠定良好基礎。因此,小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不論是對于強化授課質量、效率,還是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
小學語文學生閱讀水平策略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推進背景下,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也逐漸重視起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作為小學基礎教育的關鍵組成,語文閱讀能夠將學生語文水平充分體現出來,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意識與習慣,以此來為語文成績的不斷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一、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
興趣是吸引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閱讀活動的重要動力,而學生也只有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才能夠全身心投入其中,才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閱讀水平。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對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與規律做出全面分析,采用更靈活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來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也以此來促進閱讀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主要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首先,通過講故事來激發興趣。由于小學生所掌握的基礎知識相對較少,還未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對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導入新課程,以此來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其閱讀學習興趣,也在逐漸滲透的故事中積累豐富知識。
其次,通過情境創設來培養興趣。小學生的理性思維通常都比較弱,對于相應問題的思維通常都是憑借感性思維來完成的,對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更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來感染學生,或者是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通過整合播放音頻、視頻與圖片等素材來培養增強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
再次,積極組織課外閱讀活動。在條件允許下,教師可以適當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課外活動,以此來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深入理解。例如,在講解完《賣火柴的小女孩》后,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開展一些課外活動來實現課堂延伸,指導小學生將自己與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生活進行比較,在此前提下寫一篇讀后感,之后在課堂上進行評比,這樣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也能夠為作文寫作奠定良好基礎,更好地保持學生對閱讀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構建和諧輕松的閱讀環境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始終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給予學生一定的尊重與信任,真正將自己與學生放在同等地位,一同進行相關學習活動的探究,不斷增加師生、生生互動,全面激活學生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思想情感,構建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
比如,在講解完《麻雀》之后,教師就可以知道學生在閱讀全文過程中,對老麻雀搶救小小麻雀的事件作出深入了解,以此來產生更深刻的感受,逐漸引導學生聯想到生活中父母與自己的點點滴滴,激發學生情感共鳴,以此來促進其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探究中,從而真正愛上閱讀學習,營造出更生動、高效的學習氛圍。
三、強化學生自主閱讀意識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閱讀水平,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正確認識到自己只是學生學習探究中的引導者,相比于自身指導作用的發揮來講,更應注重培養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盡可能的多給予學生一些獨立閱讀探究空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在為學生傳授更適合的學習方法之后,應積極鼓勵學生自主進行書籍的選讀,尊重學生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真正愛上閱讀學習,并在日常學習中,自覺積極的增加自身閱讀量,形成良好的自主意識,也為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奠定良好基礎。
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要想進一步提升學生閱讀水平,僅憑借教師課堂上的督促與監督是遠遠不夠的,要想讓學生可以時刻保持良好的學習意識與狀態,就必須要培養其養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而要想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就必須要讓小學生從閱讀學習中真正體驗到樂趣、感受到價值,也只有這樣,其在面臨一系列問題與困難時,仍會堅持努力。所以,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論是對于小學基礎教育階段,還是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來講都具有重要意義。對于良好習慣的培養來講,主要應考慮良好預習、邊閱讀邊思考標記、查閱工具、克服閱讀苦難等方面的培養。
五、結語
綜上所述,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應正確認識到,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對增強授課質量與效率,強化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性。在實踐教學中,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與目標,以及學生不同階段的認知發展需求,采用更適合的教學策略來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學生構建出更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以此來幫助學生掌握更豐富、多樣化的閱讀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李秀榮,耿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閱讀水平[J].情感讀本,2015,(20):59.
[2]葛靜.用閱讀摘下夢想之花——淺析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J].科學大眾,2013,(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