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芳
創新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發展的靈魂。當今社會對于綜合性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非常強烈,人才之間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創新是使自己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關鍵。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不斷深入,當前的素質教育更加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當前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扎實的課本知識,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在課堂中融入更多的創新元素,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創新,從而才能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初中數學創新能力興趣一、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
1.創新教學理念
初中數學教師不同于小學數學教師,面對學生的升高中的壓力教學任務會更重,學生在升入初中后要學的科目變多,學習壓力增大,因此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對于初中數學教師來說,讓自己形成良好的教學習慣非常重要,這種教學習慣雖然是在長久的教學工作中產生的,或者可以說是熟能生巧,但是受到各種如教學任務或課時的影響,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要創新教學工作就要打破傳統思維,創新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是填鴨式教學,雖然在短時間內能看到這種教學方式的成效,比如學生學習成績的有效提高,分數有所提升,但是長久來看,這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是不利的,不僅失去了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同時也折斷了創新的翅膀。因此,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創新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知識儲備,讓自己的創新意識帶動學生,引導學生大膽發言提出質疑,積極探索各個知識點的關系,形成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
2.教學方式的創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創新,這樣也能幫助學生樹立創新目標和創新意識,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初中數學教師在講解“同類項”的相關知識時,出題:小紅有2個長為5cm、寬為3cm的長方形和3個邊長為4cm的正方形,對于同樣的圖形,小明各擁有5個,那么小紅和小明總共擁有的圖形中長方形的面積之和與正方向的周長之和分別是多少?共有幾種計算方法?對于這個問題,教師應該首先讓學生大膽的進行發言,然后讓學生獨立列出代數公式:C正方形=(3+5)4×4或者3×4×4+5×4×4;S長方形=(2+5)×5×3或者2×5×3+5×5×3。當學生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后,教師將同類項的概念引入其中,這樣學生就能通過例題,對同類項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并學會如何利用合并同類項的方法進行解題。當學生掌握了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尋找一些相關例題,或者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相關例題,讓學生在解題中鞏固學到的知識。
二、提高學生的創新興趣
1.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對于學習者來說,不管學習任何學科,學習興趣都應當占到第一位,因為有了興趣才能有探究的動力,興趣是學好知識的源頭,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運用初中生的好奇心理,讓他們體會到學習數學不單純在于記公式、做習題,而是有樂趣的,讓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有探究欲望,激發創新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一定的懸念,保持一定的神秘感,讓學生感覺好奇,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由于數學這個科目比較抽象,教師在設置問題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基礎,根據班級大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既不能設置過于簡單的問題,讓學生感覺十分容易沒有挑戰性,達不到創新的目的,又不能設置過于復雜的問題,讓學生沒有探究頭緒,會挫傷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課本上一些簡單的知識點,教師要清楚的講解給學生,然后根據知識點向外延伸,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解疑答惑。比如在講解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先讓同學們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這樣的形狀,他們之間有什么樣的共同點,也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動手制作這樣模型,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提升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2.創新教學情境
由于傳統教學理念和方式已經深入人心,教師給學生的概念就是嚴肅、權威的,因此在課堂上沒有人會對老師說的話提出異議,課堂教學形式十分僵化,這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新時期,教師應當努力創新教學手段和方式,為學生打造一個輕松的課堂環境,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優秀學習習慣的前提。教師要學會如何做好一個引導者,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習成績只能片面衡量學生,不能作為學生學習的綜合評價,教師應當注重的是如何讓學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比如在講解內接三角形時,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內接三角形的概念,教師可以通過在圓內任意標出a、b、c三點,然后依次連接,從而得到一個內接三角形,再通過深入探究,學生就會明白內接三角形是怎么來的。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1.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過去的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學習的主導者在課堂上占據絕對地位,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學習知識,但新課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要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做好引導者的身份。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比如教師在講“角”這方面的知識時,可以事先提供一些課上能用到的素材,比如火柴、牙簽等,或者也可以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筆,自由創造角,然后分析不同的角之間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不同點。或者通過小組間合作的方式,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探討和總結。通過課堂實踐,學生們基本都能發現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線組成的,這樣引出角的概念,教師再帶領學生們進行深入探討,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更扎實。
2.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要想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離不開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創新。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以教學大綱為基礎,根據實際情況優化教學內容,盡可能的豐富教學活動,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能多一些互動,課下多一些交流和溝通,讓同學之間能多一些合作探究,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對于初中數學來說,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對于他們日后的數學學習十分重要,邏輯思維能力有助于他們形成數學意識,能獨立探究問題,動手操作能力則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比如,在講解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不同類型的三角形,也可以在課上讓學生們自己制作如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讓同學們通過制作和觀察,掌握知識,同時又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結束語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需要慢慢培養的。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不斷地深入,教師只有轉變教學思維、創新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不斷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讓學生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得以提升,培養出具備綜合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明.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2016,(02):86.
[2]周秀華.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14):36-37.
[3]劉赫.試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2,(23):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