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松鋮
胸中有境界,丹青賦神韻
葉松鋮
一介書生,清秀俊逸。這個人就是張兆羽,他撞入我的視野,就那么凌波微步了一下,隨之留下了卓然的側影。這個側影是豐富的,熟知的,仿佛神交許久:或許是唐朝,或許是宋代,總之一定是在山水間、林木中、煙霞里……
這樣的開場白,不像是在賞畫。其實,對于我來說,一幅境界高遠的畫作,就是畫家精神的倒影,是他內心的呼喚和心靈的訴求。兆羽先生的畫,是大寫意,它承襲傳統的精髓,又將意緒的觸角無限伸張。山水、人物血肉相依,層次分明。人物點綴了山水,山水則賦予了人物豐富高邁的情懷。大寫意,是莊子眼里的秋水,浩茫無際,卻又收放隨心。忘我,才能有我;意到,方能神到。兆羽先生的畫,有自己的意蘊表達,他不是隨意賦形。一山一水,皆有真趣、妙境和內涵。如他的《永州八記》,就不只是單一的山水寫意。我在欣賞這八幅畫作的時候,由不得不怦然心動,腦海里很自然就跳出柳宗元那些經典的傳世不朽的句子。《永州八記》是一種高貴的精神再現,是對山水的頌揚和人格的贊美。當年柳宗元貶官永州,人生走到低谷,然而,他沒有蹉跎時光,在矻矻尋找中發現了思想的光亮。永州的山水,是他追求的生命美學,在山水的映襯下,落拓、頹廢的柳宗元卓拔起來,他使唐朝的天空出現了一角耀目的璀璨。兆羽先生寫意的《永州八記》,準確詮釋了這種“卓拔”的境界,每一幅畫,皆凝聚著內在的神韻和氣質;浮動著柳宗元珠璣般美麗的句子。

《青山澹吾慮》張兆羽/作
境界,是每一個藝術家畢其一生的追求,它是在完成技巧之后的一種最徹底的身心放逐。王國維在論及古典詩學時,一言切中時弊,他說:“言氣質,言格律,言神韻,不如言境界。”王氏的境界說,可以放在任何一種藝術門類。從兆羽先生的寫意畫中,你可以讀出氣質、稟賦,乃至個人修為,而這一切,皆得益于境界的拓展,他筆下的山水、人物、花鳥,在似與不似之間,達到了神似。人物宛若煙云,影影綽綽中,透出明晰、深邃的美學表達。如《廣陵散》中的嵇康,其形猶如煙云將散:一個偉大生命即將涅槃。廓清悲愴,我看清了氣定神閑的嵇康清癯的面頰以及幽深的眸子。此時,琴聲鏗鏘,此時,殘陽如血……《東坡賞硯》,畫中的東坡,身形慵懶,手持硯臺,雙目微閉,其狀如冥想。這種靜態,用墨似煙云聚會,而身后搖曳的竹影,卻又注入了一種靈動之氣。《貴妃醉酒》中,貴妃形如煙云飄逸,醉態畢現,步履趔趄……這些意象的表達,只有理解了畫中的人物,方能品味出個中神韻。

《一舟渡兒到江東》張兆羽/作
兆羽先生通過領悟國學,咀嚼詩意,他獲取了筆墨中的人物,獲取了用筆墨來表達內心的認知和人物個性的神采。因此,他筆下的古典人物,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在里面,滲透了他的歷史觀,滲透了他對歷史人物的理性闡發。也許,這正是大寫意的一種優勢,兆羽很適合這種手法,適合這種揮灑的氣勢,他要的就是對意識的松綁,要的就是行云流水、狂野不羈!但兆羽的狂放,是節制的、理性的,他有自己的伸張和控制,所謂狂而不癲,自由灑脫,飛揚中有云卷云舒的氣勢。
兆羽先生筆下的古典人物,是歷史人格的再現。而恰恰是這種大寫意的手法,抹去了一些缺憾,倘若是工筆,在飽滿的構圖中,我們很難找到那種傲立宇宙的蒼勁。大寫意抹去了飽滿,抹去了人物的細膩表現,它投放的是人物滄桑的面影以及與天地陰陽一體的聚合……兆羽先生似在有意放大抽象,人物仿佛是萬物中的一個氣泡,但這個氣泡不會迸裂,因為,與氣泡所構筑的還有一個宏大的場,我們叫它“氣場”!或許,正是這個氣場的作用,我看到他畫中的人物,在遠古的天空疊影著漸漸清晰輪廓,疊影著清癯、秀美、孤傲的神韻。于是,我自然就找到了與畫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的某種契合,我甚至能在他的畫中拽住那一縷飄逸的幽嘆,那幽嘆是陳子昂的。此時,幽州臺高高的城墻上,一個瘦骨嶙峋的詩人,在北國獵獵的勁風中,頷首低吟:“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是山河的聲音,于是,幽州的草木、幽州的天空、幽州的雁翅,便多了一種不同尋常的負載——凝重的時空吐納……這樣的吐納,被兆羽精髓地表現了出來,而在他的多幅畫中,對于不同人物的吐納,都能恰當地、審慎地得到釋放。如,他的《觀云圖》,就表現了一種掙脫負壓的精神抒懷:“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那個袍袖輕揮的影子,或許就是劉禹錫,或許只是畫中的意象而已。一排鶴影,碧霄蒼茫,這是對詩情的理解:人只有放下不幸、苦難、挫折,放下糾結和郁積于胸的心中塊壘,精神就會延伸出一片豐茂與開闊。放下了,就是一種抬高;放下了,就是對境界的拓展和升華。于是,這一聲吐納,是何等的舒暢和明快!
兆羽先生的寫意畫,尤其是山水人物,皆與歷史有關。他筆下的人物,如屈原、陶淵明、陳子昂、李白、柳宗元、蘇東坡等,著墨濃淡適宜,人物皆似煙云涂抹,而就是在這或濃或淡的墨韻中,其精神氣質隨之凸現。境界,是兆羽先生畫作的一把尺子,同時,境界也是匠與家的區別,這是一道分水嶺,有人一輩子也沒邁過去,而有人則是輕松跨越。這其中除個人稟賦外,還有后天的揣摩與努力。兆羽先生畫與書皆有造詣,尤為難得的是其古典文學功底扎實。這就使他的畫在境界上更為悠遠,即使是別人使用過的題材,在他的淡妝濃抹之中,也會煥發出一種新的藝術神采……
劉勰說:“形用像通,情變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應。”一切偉大的藝術都是情感的結晶,而境界則是催生情感的母體。兆羽先生的藝術之路還很長,相信他會越走越遠……

《玉環真態》張兆羽/作

張兆羽簡介:
張兆羽,湖南郴州人,中國北京美協會員,湖南省美協會員,郴州市美術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現任中國國畫研究院院士、研究員,《東方藝林》雜志社常務理事、藝術總監、中國畫版主編,曾榮獲“中國當代書畫名家”等多種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