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名
乘著激光“上天入地”
莫 名

2017年訪問當年的博士生導師Frank K Tittel教授實驗室留影
“上天入地”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了山西大學激光光譜研究所的一句至理名言。像是一句調(diào)侃,卻為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何為“上天入地”呢?我們等待著董磊的解釋。
激光光譜檢測技術(shù)由于其測量速度快、靈敏度高與選擇性好的特點,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而且還有可能為更多領域的難題提供解決方案。這是激光光譜科技工作者的幸運,同時也讓很多本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失去方向,因此,山西大學激光光譜研究所提出了“上天入地”的理念。
“上天入地”本是一回事,都是將科研成果轉(zhuǎn)化為實際應用。“上天”就是走在最前端,為高精尖的行業(yè)助力。“入地”就是要接地氣,能夠切實為工業(yè)為百姓解決生產(chǎn)中和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董磊與他的團隊
董磊有著科技人特有的縝密思維和清晰邏輯,而且他還有豐富的語言。他能夠讓我這個外行了解他所要表述的意思。并且,我在他的表達中,感覺到他的研究有無限的樂趣,希望他能夠滔滔不絕地講下去。
對于“上天”,董磊最切身的感受,來自他在美國做博士后的四年。他們所研究的項目,運用到NASA國際空間站、醫(yī)療研究、石油的開采與勘探,尤其是從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美國激光光譜研究起步較早,有很多的先進的研究理念,董磊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放開手腳,很快就取得了矚目的成績。比如,為無創(chuàng)醫(yī)療診斷研究設計的測試探頭,小巧而且靈敏度高,受到了業(yè)界的認可。但董磊最高興的不是這些研究發(fā)明,而是掌握了國外先進的理念與實驗方法,這些都可以幫助他在今后的研究中大展拳腳。
回到山西大學以后,董磊著手建設自己的光學傳感技術(shù)實驗室。作為山大的科研人員,他明白科研的重要性,最主要的是他喜歡那種不斷探索前進的成就感。雖然實驗的設施還不甚完善,但是一點都不影響他的實驗熱情。中國冬季的霧霾一直是制約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但其成因一直不明,最近有研究人員指出中國霧霾的形成,二氧化氮和氨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商用的大氣二氧化氮檢測儀是基于化學發(fā)光技術(shù),需要先把二氧化氮轉(zhuǎn)化為一氧化氮,再進行測量,存在轉(zhuǎn)換效率和準確度上的缺陷。針對于百姓所關心的霧霾,董磊就想著能夠開發(fā)一種基于激光光譜技術(shù)的測量大氣二氧化氮含量的儀器董磊帶領著自己的研究團隊開始研發(fā),經(jīng)過幾個月的日夜奮戰(zhàn),與2016年11月1日,山西太原開始集中供暖這個特殊的日子前后開始第一次大氣實測實驗。所測結(jié)果與舊有儀器檢測數(shù)據(jù)變化趨勢相同。但是提高了檢測精度,并且將檢測效率從每分鐘出一個數(shù)據(jù),縮短到每秒出一個數(shù)據(jù)。
董磊的生活就是一個研究緊接著另一個研究,假期很少,甚至有時候還要加班加點到深夜。但是,我能夠明顯地感覺到他對研究是真心喜愛的。尤其是當我們走進實驗室的時候,他將每一件儀器如數(shù)家珍地為你介紹。憑借著他出色的語言天賦,我很輕易地理解這個儀器的作用。尤其是當我為滿桌子的線頭頭疼不已的時候,他卻表現(xiàn)出了興奮。這讓我不由得感嘆,或者搞科研不像我們以往所想象的那樣,僅靠苦學與勤奮,還需要憑借天賦。
董磊是有這種天賦的,雖然董磊在激光光譜研究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是他作為教授、博導還是很年輕的。他還要有大把的年輕消耗在不斷的實驗中,并且從這些實驗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成就,數(shù)據(jù)是冰冷的,但是心卻是火熱的,或許研究結(jié)果還會迎來熱烈的掌聲。
如果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實驗中度過,就鮮有時間陪伴家人。這或許是所有科技工作者的近況,尤其是對于自己剛剛上小學的女兒,他充滿遺憾。但是我覺得根本用不著遺憾,因為在女兒的心中,這個整天在實驗室里鼓搗的爸爸一定是superstar,從來沒有那個英雄是宅在家里的。
關于“上天入地”董磊最近有了自己新的理解,無論“上天”還是“入地”都是解決問題,竭盡全力。他為自己劃定了兩條線,一條是自己盡可能加入到國家的重大研發(fā)計劃中,為國家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盡一份力。一條是要走進生活,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在董磊的實驗室里有兩種光源,一種成本昂貴,一種成本低廉。做新的研究就要傾盡所有,走在最前列。解決生活問題,就要考慮成本,簡單實用。這或許是另一種形式的“上天入地”。
采訪后記:采訪董磊的時候,已經(jīng)是快要放暑假的時間了。暑氣逼迫著人們的斗志漸漸消退。但是董磊說今年可能不能休息。而且雖然是學校的老師,教書育人,但也是科技工作者,每年的寒暑假都比較短。對于每一個科技工作者來說,時間是很重要的,只有抓緊一切的時間才有可能出更多的成果。對于我們的驚訝,他變現(xiàn)得很淡然,或許是因為已經(jīng)習慣了。“沖鋒的號角已吹響,就不容懈怠”,這是他和他的團隊的精神面貌,或者說,這是我們新時代科技人的精神面貌。

董磊在實驗室
董 磊簡介:
董磊,男,1979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山西大學激光光譜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以來主要從事基于激光光譜的傳感技術(shù)研究,在新型光聲光熱光譜領域,尤其是石英增強光聲光譜用于痕量氣體檢測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解決了高靈敏的石英增強光聲光譜從近紅外向長波中紅外和太赫茲波段應用拓展及與大功率光源結(jié)合的關鍵技術(shù)問題;發(fā)展了基于音叉式石英晶振用于新材料研究的傳感新技術(shù)。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省部級基金3項。已經(jīng)在國內(nèi)外刊物發(fā)表SCI論文70余篇,包括高影響因子論文20多篇。以第一發(fā)明人授權(quán)發(fā)明專利11項。2016年獲“國家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7年被評為“山西省中青年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