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華
童趣拙味的笑陽之畫
楊春華

《生來是陶夫 只圖個平靜 勞作也快樂 從不攀風雅》笑 陽/作 玉緣堂/藏

《外面世界最精彩 過好自己小日子》笑 陽/作 玉緣堂/藏

《遙想當年門口小河》 笑 陽/作 玉緣堂/藏
我跟笑陽已經接觸好多年了。他開創了“兩地窯”新文人陶,把文化沙龍搞得風生水起的同時,一頭扎進了畫畫圈子。他經常把畫作通過微信發給我,要我指點。我總體感覺笑陽的畫作,很接地氣,也有童趣。他和高級工藝美術師丁淑萍聯手合作的新一代文人壺,在壺面上的“金雞”畫作,線條簡潔,別具一格。我已經感覺畫出他自己的內心感受了。
歷代有很多畫家畫雞,特別是那種寫意的,構圖與用筆差不多。笑陽畫的那些雞,有自己的感覺,肥嘟嘟、胖乎乎的,挺神氣、挺感人的。我看他作品的另外一幅畫面上,題寫“一路高歌報春來,鴻運當頭過新年”,有自己的內容,步入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確實蠻有意思的。
他畫畫的膽子夠大,特別是大寫意畫,畫作天真渾樸,不事雕琢,簡潔生動而又稚拙可愛,既有接通地氣的原生之美,又有童心飛揚的童趣之感。以形寫神,以意取神,用寫意的筆墨大膽落筆,用粗放的工筆方法對細節略加收拾,起到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他一直緊盯著朱耷、齊白石、朱新建從古至今三位中國畫大師,細細品味他們的作品,在他的畫面里有他們的影子。就說畫鳥吧,他會從他們的身上吸取養分,爾后變成自己的東西。笑陽畫的貓,跟朱新建的一張貓幾乎很像,但仔細看看,又畫出了他自己的味道。還有他畫的幾條魚呢,用筆稍微多了點,但能看到出處。他把自己喜歡的前人的畫,變成自己的一種理解,用獨特的表達方式來詮釋藝術,照見自我的人性,有深度,有感性,蠻過癮、也蠻好的。
笑陽十分勤奮,他放下了太多與人交際的時間,一頭扎進畫畫這個游戲。據他自己說,每天凌晨四點,他的畫室里就亮起燈光。每次做夢以后就會起床畫畫,因為夢中有畫面感啊!眼睛一瞇就有畫面感,然后把夢里的畫面感畫出來,這就非常好。他畫的“雙雞圖”,用筆就不一樣了,意到筆隨,隨興所適,這樣的畫作還是蠻可以的。他的“第三刀宣”畫冊封面的那幅丹頂鶴畫,畫得有動感、很文氣。通過一定的外在形式,把內在的精神世界反映出來了,值得稱道。我想,這樣堅持下去,畫了若干年之后,一定會慢慢有一套自己的表達語言,人家一看就會知道這個作品是宜興笑陽畫的。
笑陽畫畫非常隨意。他總是在說,隨意畫畫,弄著玩玩。其實,他一開始畫畫就不是一種情緒性選擇,而是通過多年的觀察和思考后自然而然的結果,也就是所謂的厚積薄發。早在軍旅期間,他就結識了許多當代知名畫家,尤其是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文人畫家。他是有心人,多看看、多想想筆墨上各自的長處,逐漸變成了自己的一種理解。笑陽的畫基本上在花鳥方面,畫面上的幾種顏色用得不錯。至于題畫的字呢,也有自己的那種字體,追求一種童趣,就是拙味。再看有些句子,自由式打油詩,非常契合作品的畫面感。
笑陽畫畫出現了一種奇怪現象,就是現在畫得很流暢、很豐富,人家為什么反倒說他以前畫得好呢?那是因為以前你那種興趣點是不會畫,畫得很認真。現在是會畫了,畫得很熟練、很好看。那個時候無法無天,現在是有法了,筆用得很暢了。所以回過頭來呢,假如要再上一個層次,就要往深處走。當年朱新建跟我講:其實每樣東西都有它的美感,當你畫不下去的時候,就畫你所見到的那些東西,畫你沒畫過的東西,有新鮮感的東西,讓自己回到當年那種認真地畫進去的那種感覺。笑陽畫畫從無法到有法,再深入下去又變成無法。而最關鍵的是要忘法,忘記那些法度,回到自然天真的這種最初。這里面有幾個過程,要用時間和畫的量來說話。我自己就是這樣,先有法再到無法,無法了以后再忘法。這是個不斷學習和修悟的過程,要依靠很多的量來鋪墊。笑陽畫畫的量肯定夠了,他胸有成竹地畫,對感覺好的就堅持畫下去。他畫熟悉的自己經常畫的東西,已經是得心應手了。
畫畫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別人說什么不重要。笑陽通過幾年來的潛心耕耘,堅持自己的方向和路子,注入越來越多的自我的思想火花和個性化的審美趣味,一定會更加有趣、自然,趨于完美。

《今年我守門 好友送大利》笑 陽/作 玉緣堂/藏

笑 陽簡介:
笑陽,原名石曉良,藝一壺道人,號民間陶夫。1963年四月初八出生陶都宜興城北,1981年從戎,軍轉自主擇業。創八面來風堂,開“兩地窯”文人陶,自封“堂主”、“總窯主”。迫于生計制陶,三言兩語撰文,境由心生起筆,純屬好玩藏古。“教授”不過客座,“會長”來自民間,自稱是無職稱、無頭銜、無門派的“三無”畫家,常懷文化夢想,保持本來性情……